2022年九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教版.pdf
-
资源ID:12839749
资源大小:205.1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九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教版.pdf
1 2016-2017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一)子仪大度汾阳王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 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 “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公笑谓曰 : “尔曹固非所料。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 ”诸子拜服。鱼朝恩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朝恩曰 : “何车骑之寡 ?”子仪告以所闻。朝恩惶恐曰: “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 【注释】汾阳光: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伊、霍:伊尹,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皆是历史上的名相。尔曹:你们。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阅读指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 (4)或言将不利公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以袅拥覆 B.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 C. 构以不臣 D.子仪告以所闻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 (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4. 结合文章内容。谈淡郭子仪的过人之处以及带给你的启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2 ( 二) 甲乙相善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始悟其奸,稍稍谯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夜梦城隍语之曰: “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甲曰 :“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 :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而绐谁耶?渠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可无庸诉也。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官抚军: 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干没: 吞没。谯: 责备。反噬:反咬一口。绐(d i):同“绐”,哄骗,欺骗。渠: 他。自贻伊戚: 自作自受。【阅读指津】有些人喜欢事事迎合别人的心意,而他们常有险恶的用心。他们往往损人利己,令人害怕。但有些人却对这种险恶的人深信不疑,结果养虎为患,自食恶果。本文的甲被乙的唯命是从所迷惑,重用此人, 结果反受其乱。 故事蕴含的道理很能发人深思 : 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反面的声音呢?要知道 : 对手存在的价值是更好地完善自己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甲延乙理家政 ( ) (2)惟其言是从( ) (3)甲不胜愤( ) (4)夜梦城隍语之曰( ) 2. 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及官抚军及郡下,诣太守B. 乙险恶如是是以谓之文也C.始悟其奸不能名其一处也D.渠恶贯将盈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2) 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而绐谁耶? 4. 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3 ( 三) 蹇叔哭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 :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 :“孟子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 !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选自左传 ) 【注释】杞子: 秦国夫夫。管,钥匙。蹇叔: 秦国老臣。远主: 指郑君。悖(b i) 心: 违逆之心,反感。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奈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 秦国大夫 , 姓西乞, 名术。白乙 : 秦国大夫, 姓白乙, 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拱 : 两手合抱。崤(xi o): 山名 . 在今河南洛宁西北。夏后皋: 夏代君主。名皋,夏某的祖父。后,国君【阅读指津】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的势力,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 “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人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 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本文的蹇叔在分析了敌我情况之后,认为秦师必败, 蹇叔料事如神, 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蹇叔确实是先知。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若潜师以来 ( ) (2)穆公访诸蹇叔 ( ) (3) 公辞焉( ) (4)晋人御师必于崤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劳师以袭远以辱二三子B. 公使谓之曰尔墓之木拱矣C.余收尔骨焉虽鸡狗不得宁焉 D. 出师于东门之外晋人御师必于殽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4 (2)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4. 同为“哭师” , 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 ( 四) 卫鞅变法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 未布,恐民之不信,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莫敢徒。 复曰 :“能徒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徒之, 辄予五十金, 以明不欺。 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默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孝公: 秦孝公。卫鞅: 人名,即商鞅。虔: 人名黥 ( q ng): 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阅读指津】卫鞍,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卫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商鞅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本文写的是卫鞅变法前的准备和变法后执行的力度。为了取信于民,他悬木设赏; 为了推行新法,他从太子下手。最终使秦国走向强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孝公既用卫鞅 ( ) (2)恐民之不信( ) (3)令行于民期年( ) (4)行之十年 ( ) 2.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明日,秦人皆趋令 B.复立楚国之社稷 C. 于是太子犯法 D.法之不行,自上犯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4. 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5 ( 五) 郑同论兵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 :“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 :“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 :“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 :寡人不喜。 臣曰 :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 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 ?王曰 : 然。 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 : “寡人请奉教。 ” ( 战国策赵策三 ,有删改 ) 【注释】传士: 博学之士。狙: 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许由: 尧舜时代的贤人。不受 : 不接受尧的禅让。社稷之血食 : 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孟贲: 与后面的 “荆庆”,都是战国著名武士。【阅读指津】高洁的道德完人许由只能呆在世外,世上的人如果要做许由,那么只有隐居的一条路。如果要呆在人类社会,要在世上建功立业,必须抛弃掉道德上迂腐的肤浅之见。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就会随之而来,国将不国, 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策士郑同用有钱人没有保护措施会被人杀害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亲尝教以兵( ) (2)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 (3) 外无弓弩之御( ) (4)郑同北见赵王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人必危之矣B. 王若无兵猛浪若奔C.告以理则不可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D.说以义则不听入则无法家拂士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2)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同的性格特点。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6 ( 六) 好显人品【甲】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娇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 ?”曰 : “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 “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 :“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公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 : “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传者以为笑。 (选自钟弱翁好为人师) 【注释】守 : 镇守,做知州。一过: 一遍。囊琴 :用袋子装着琴。部曲: 侍从兵士。放意 : 随【阅读指津】詹懋举跟一个木匠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木匠琴艺的高超。钟弱翁自己书法不好,却喜欢四处卖弄,并且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结果他有眼不识泰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贬低颜真卿的书法,发现真相后又赞赏有加,给人以笑柄。同是爱好,有人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有人显摆而贬低自己,孰优孰劣,一目了然。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偶召木工 ( ) (2)即老人所贻( ) (3)必除去之 ( ) (4)使僧梯取之(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詹予以金今以献公 B. 因请观之受工之直而已 C. 乃鲁公颜真卿书乃悟前狼假寐 D. 传者以为笑自立名为重书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2) 弱翁顾谓曰 : “似此字画,何不刻石?”4. 詹懋举喜琴,钟弱翁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7 ( 七)骆统传记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 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 拜辞上车, 面而不顾, 其母泣涕于后。 御者曰 :“夫人犹在也。”统曰 :“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 “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姊曰 : “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 【注释】适 : 改嫁。适母 : 古代称父之正妻。黄武: 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的第一个年号。【阅读指津】骆统为三国期间的名人,其效力在孙权帐下。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关于骆统的两件事:骆统母亲改嫁, 他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 第二件事,家乡闹饥荒,为了资助乡邻,他减少了( 自已的 ) 饮食,感动了嫡母和姐姐,把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第二段简要交代了骆统的军事功绩和官职变化以及他的英年早逝。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事适母甚谨 ( ) (2)其姊仁爱有行( ) (3)母亦贤之( ) (4)统与严圭共拒破之( ) 2. 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乃自以私粟与统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数问其故文多故不悉载A. 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2) 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4.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 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 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8 D. 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八) 东坡还宅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归,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 “异哉,何其悲也! 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钦?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 “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 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 一旦诀别, 宁不痛心 !此吾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 : “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梁溪漫志) 【注释】儋北: 地名,在海南省。屋券: 房契。毗陵: 地名,现常州一带。【阅读指津】绍圣四年,年已62 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今海南儋县) 。他在这里办学堂,兴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跟从苏轼学习。元符三年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 年 8 月 24 日) 卒于常州。本文写的是苏轼寄居常州时买人旧宅,结果巧遇旧宅老主悲戚痛哭,于是, 他把宅子还给人家,连钱都没要; 自己却寄人篱下。由此可见苏轼人品之高洁。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坡倾囊仅能偿之( ) (2)宁不痛心 ( ) (3)访山水为乐 ( ) (4)竟不索其直(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将问之上使外将兵 B. 坡问其故坡亦喜其人 C.(坡) 徐谓之曰徐喷以烟 D. 后择吉日入新第后天下之乐而乐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2)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4. 本文表现了苏东坡哪些美德?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9 ( 九) 九曲亭记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 齐安 : 即黄州。 当时苏软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 陂 陁(tu ) : 高低起伏,不平坦。乱流: 横渡江水。陵阜: 高山睥睨 (b n ): 侧目斜视,有所打算。【阅读指津】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 。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不消沉。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 请苏辙写亭记。这篇亭记便是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 的思想情趣, 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车马之迹不至 ( ) (2)好客而喜游( ) (3)然将适西山 ( ) (4)游者至此必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此居齐安三年兹欲以成吾亭邪 B. 行于松柏之间往往留宿于山上 C. 而以适意为悦而西山之胜始具 D. 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子瞻与客人山视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2)笑曰 :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4. 下列各组句子中, 分别表现武昌诸山 “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意适”心境的一组是 (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0 A.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B.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C.依山临壑,隐蔽松枥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羊肠九曲,而获少平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十)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时方连诸道兵,环挐不解,内外大恐,人累息。于是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入对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帝为之流涕。及行,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 3夜入悬瓠 4城,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摠 5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 6徐进。抚 7定其人,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 8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选自新唐书 )【注】权嬖:b,权贵。挐: r ,纷乱 。李愬:s,唐代名将。悬瓠:h,地名。马摠:zng, 曾任刺史。节:符节,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的一种凭证。抚:安抚,抚慰。蠲除:ju n,免除。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于是讨蔡数不利()及行()且为大患()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度奏罢之A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 B故为之说( 捕蛇者说 )C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 D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1) 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2) 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裴度是一个怎样的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1 参考答案( 一) 子仪大度1. (1)宅第,大宅子 (2) 辞行,辞别 (3) 曾经 (4) 有的人2. AC ( A和 C都是介词,用 ;B 是动词,认为 ;D 是介词,把 ) 3. (1) 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人,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 ! (2) 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4. 过人之处 : 府门大开, 坦荡自然, 不存隐私, 即使有人想陷害,也无从谈起 ; 带少数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鱼朝恩。启示: 为人坦荡,以德服人。( 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住宅建在京都亲仁里,他的府门经常大开,任凭人们出入并不查问。 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任藩镇之职来府中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妆,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后来有一天,家中子弟们都来劝谏郭子仪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子弟们继续劝说,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他们说:“大人功勋显赫。 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我们觉得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会这样做。 ”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我这样做是你们所考虑不到的。而且我们家由公家供给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费用,位至极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们家筑起高墙、关紧门户,内外密不相通, 一旦有人结怨报复,就会编造我们种种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状,如果有贪功害贤之人从中陷害成功,我们家将九族人都化为齑粉,后悔莫及。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 ”这番话说得子弟们一个个拜服不已。鱼朝恩又曾经备下酒宴请郭子仪,有人说这是鱼朝恩想害郭子仪,部下们听说后, 都愿意穿着铠甲随从而往。郭子仪不同意,只带着几个家幢前往赴宴。鱼朝恩问道: “为什么随从的车马这样少呀?”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给他。鱼朝恩惶恐害怕地说:“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 二) 甲乙相善1. (1)请,邀请 (2) 听从 (3) 禁得住 (4) 告诉2. C( A项都是“等,等到”;B 项都是“这,这样”;C 项分别是代指“乙”和“其中的”;D项都是“充满”) 3. (1)乙这个人阴险恶毒成这样,你为什么会那样地信任他呢? (2)你不但不怕他,还喜欢他,他不欺骗你还欺骗谁呢? 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事不讲原则,遇错不及时纠正. 必将害人害己。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译文】甲和乙两人是好朋友,甲请乙帮助自己料理家庭各方面的事务。后来甲当了抚军,甲又请乙辅助公务。对乙的话, 甲是言听计从。 时间一长 . 甲发现自己的财产都被乙侵占了。甲发现后,虽然看出乙的奸作,但是考虑到两人多年的关系和情分。只是稍微责备了几句。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2 由于乙抓住了甲的短处和阴私,不但不认错,反而反咬一口,指责甲的不是。甲非常气愤.便向城隍神告状。当夜,甲梦见城隍衬他说: “乙这个人阴险恶毒成这样,你为什么会那样地信任他呢?”甲说 :“因为他事事顺着我的心意。”城隍感慨道 :“一个能事事顺着你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哪! 你不但不怕他, 还喜欢他, 他不欺骗你还欺骗谁呢?这个人已经恶贯满盈,一定会得到报应的; 而你则是自作自受,请你不要再告状了。 ”( 三) 蹇叔哭师1. (1)如果,假如 (2) 咨询,询问 (3) 拒绝,不接受 (4) 抵挡,抵御2. D( A项分别是连词“来”和连词“以致”; B 项分别是代词“他”和助词“的”;C 项分别是代词“在那里”和语气助词,不译;D 项都是介词“在”) 3. (1)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 (2) 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 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4. 蹇叔哭师是因为预见师必败,子不归; 秦伯哭师是因为自责己拒谏,将受辱。【译文】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对他们说: “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 “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中等寿命,现在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 ”( 骂人的话,意思说蹇叔是个老不死的。)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 “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 崤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 ”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 “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四) 卫鞅变法1.(1) 任用 (2) 相信,信任 (3) 满一年 ( 4) 执行,实行2. B(A项古义指:第二天;今义指:今天的下一天;B项都指国家; C项古义指:在这时;今义指:顺承连词;D项古义指:不推行;今义指:不可以) 3. (1)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2) 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4. 取信于民,讲求诚信( 赏搬木头的人五十金) ;违法必究。执法严明( 太子犯法,处理他的老师等 ) 。( 意思对即可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3 【译文】秦孝公已经决定任用商鞅了,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人对自己非议。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 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 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 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 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 五) 郑同论兵1. (1)兵法 (2) 原来,本来 (3) 防御,抵挡 (4) 北上,上北方2.C( A 项分别是助词, “的”和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人” ;B项分别是连词,“如果” 和动词,“好像”;C项都是介词, “用” ;D 项分别是转折连词, “却”和表假设的连词,“如果” ) 3.(1) 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 (2) 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 4. 示例 : 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译文】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呢?当然尽管如此, 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 父亲曾教给我兵法。 ”赵王说 :“我不喜欢兵法。 ”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说: “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 我不喜欢。 我就说 : 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 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 : 那是当然的。 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随侯之珠, 持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 荆庆那样的果断,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 在这种情况下, 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 ?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 : “寡人请求你多加指教。 ”( 六) 好显人品1. (1)碰巧,偶然 (2) 赠送,赠给 (3) 清除,去掉 (4) 用梯子2. A(A 项都是介词 “把,拿” ;B项分别是代词 “琴”和助词 “的” ;C项分别是判断副词“是”和连词“才”;D 项分别是动词“作为”和介词“替”)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4 3. (1) 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他弹得好坏。(2) 钟弱翁就回头说: “像这样的字画,怎么能不刻一个石碑?”4. 詹懋举身为太守,向一个地位卑微的木工学习琴艺,体现了他的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可贵精神 ; 钟弱翁的书法水平一般却常常贬低他人,辨认不出颜真卿的书法,先是指斥, 在得知实情后又令人刻石,说明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盲目崇拜的人。【译文】【甲】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颖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他弹得好坏。詹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 。詹让他弹, 术工就演奏了一遇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 詹很惊讶, 问他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 : “我家在西郊外,曾经看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他让我看看。我听完他的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木工钱,他不要,说: “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 : “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术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乙】钟弱翁 ( 就是钟离权, 字弱翁, 奸臣 ) 每到一地方, 都喜欢贬低那里榜额上的字画,总是要把那些字画消除掉,想一些新的东西,自己拟名为他们重新书写,但是写的实在不够好,人们都饱受其害。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里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高阁楼。钟弱翁和下人就一起过去站在下面,看阁楼的榜文,榜文上写着“定惠之阁”,而旁边的题字人的名字看不清楚。钟弱翁就肆意地说榜文的缺点,还叫一个寺僧拿来梯子取下榜文来看。可他擦拭后靠近仔细一看,却发现是鲁郡公颜真卿书写的,钟弱翁就回头说: “像这样的字画,怎么能不刻一个石碑?”就命令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这当作一个笑柄。( 七) 骆统传记1. (1)侍奉,服侍 (2) 德行,品行 (3) 认为有贤德(4) 打败,攻克2. D (是介词,“把” ; 是连词,“因为” ; 是名词,“缘故” ; 是连词,“所以” ) 3. (1)不相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2) 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 4.B( 骆统十分孝顺,因母亲改嫁,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 【译文】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 “夫人还在呢。 ”骆统说: “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 自己的 ) 饮食。 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 “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 ”姐姐说 :“确实是这样, 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 黄武初年, 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被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湍须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5 督。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骆统年纪三十六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