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级语文下册6《再别康桥》教案1语文版1.pdf
-
资源ID:12843338
资源大小:110.0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九级语文下册6《再别康桥》教案1语文版1.pdf
1 6 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词。2理解诗词意境,领悟诗词主旨。( 重点 ) 3了解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握诗词的“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难点 )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08 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为中国诗人徐志摩立了一块诗碑,诗碑镌刻着 再别康桥的前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和后两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近年,剑桥大学的校友期刊上,又在封二刊登一篇题为“剑桥史上最著名的中国校友”的文章。可见,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再别康桥。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徐志摩 (1897 1931) ,现代诗人、 散文家。 浙江海宁人,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等。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词的风格。创作背景: 1928 年,徐志摩终于再次踏上康桥,康桥端秀依旧的景物触及了诗人的性情。身与灵同返旧地,心与物的相撞转化为美的遇合,诗感降灵了,久久的思恋和泉泉的灵气,终于在康桥梦一般中发出轻轻的叹息,一曲再别康桥如行云流水,应运而生。2初读诗词,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1) 欣赏配乐诗朗诵,体会朗读节奏和语气,反复朗读。明确:句式:四行一节( 整齐 ) 。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语气:舒缓、轻柔、低沉( 悄悄、轻轻、沉默) 。(2)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第一节诗句,体会诗词的感情基调。明确: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体现出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本诗的感情基调:轻柔缠绵而略带淡淡哀愁。3朗读诗词,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梳理诗词结构。明确:第一节: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 2 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第四节:写榆阴下的清潭。第五节: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第七节:呼应开头。三、合作探究( 一) 朗读课文,理解诗词意境,把握主旨情感。1诗词离不开“意象” ,那么什么叫“意象”呢?明确:意象物情( 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 。2这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物象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就是诗词的意象。) 3小组讨论,诗中选择这些物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个体,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 在水中荡漾, 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 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4诗词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通过对康桥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康河的依恋、沉醉和喜悦之情,体现了对母校的深情厚爱和离别时的愁肠百结。( 二) 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小组讨论并找出两种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明确:比喻: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赋予寻常事物以炫目的美丽,更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叠词: 诗首写久违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像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 3 是怕惊醒了一个美好的梦。连用三个“轻轻”作叠词,突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惜别深情。反复:诗人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悄悄”等词语,情感有了呼应,音律上形成回环,诗人惜别时细腻的情感得以表现。顶针:第六节两处“沉默”,形成首尾连珠的效果。这种串联,让人有无边的遐思。想象:面对康河,在诗人驰骋的想象里,他甘心做柔波里的水草,甚至要泛舟寻梦去满载一船星辉,也是诗人自在生命的热烈追求。( 三) 探究讨论,赏析“三美”。再别康桥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 ( 意象 )、建筑美 ( 结构 ) 、音乐美( 韵律 ) 。1绘画美,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请大家从诗中找出这类词语并赏析。明确: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 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明确:本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字( 夹杂八字 ) ,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有种建筑美。3音乐美,是对诗词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明确:全诗七节,从整体上看,用韵一致,但每节用韵基本相同。通篇章节错落有致,诵读时,自然会有一种旋律感、音乐美。四、板书设计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 4 【教学反思】再别康桥 是一首意境优美的离别诗。在课堂教学中,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从了解作者和背景开始导入课文,注重利用意象分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那种淡淡的离别之情。 2. 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来把握诗词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感知诗人的情感,通过诵读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 探究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自主鉴赏诗词的能力,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灵活处理,如诗词的朗读这个环节,仅仅放在这节课的开头,没有贯穿于整个课堂,朗读效果不很理想,感染力不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