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docx
-
资源ID:12851371
资源大小:107.6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docx
精品学习资源训练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 :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老师资格认证训练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 品德及其结构;(2) 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进展阶段理论;(3) 中同学品德进展的基本特点;(4)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考纲链接1. 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挑选的内部预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 态度的结构: 1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判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相伴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心情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预备对某对象做出各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3. 品德的实质: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达,是个体依据肯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点和倾向;4. 品德的心理结构;(1) 道德熟悉: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熟悉;道德熟悉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 道德情感:是相伴着道德熟悉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 感、自尊感和耻辱感;(3)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肯定的道德熟悉指引和道德情感鼓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5.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 直觉式道德情感;2 想象式道德情感; 3 伦理式道德情感;6. 品德进展的阶段理论:1 皮亚杰的道德推理进展阶段理论;2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进展阶段论; 3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7. 皮亚杰的道德进展阶段理论:1 在 l0 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定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2 在 10 岁以后,儿童的判定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8.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进展阶段论:1 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处听从取向阶段;其次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 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 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9.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体会对其道德进展的长久影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响;10. 社会参与体会对青少年道德进展的影响:1 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从而改善道德观念和行为;2 可以影响其如干年后自愿参与社会的行为;3 可能提高成年期参与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可能性;11. 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1 对他人的敬重; 2 对社会的敬重;12. 中同学品德进展的基本特点:(1) 伦理道德进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样;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抱负;自我意识增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 品德进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中学阶段品德进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进展趋向成熟;13. 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1 亲历学习; 2 观看学习;14. 品德学习的形成过程:1 依从; 2 认同; 3 内化;15. 品质学习的一般条件:1 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 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16.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育:1 有效的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3 利用群体约定; 4 价值澄清; 5 奖惩掌握;17. 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受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 挑选阶段:自由挑选;从多种可选范畴内挑选;充分考虑各种挑选的后果之后再行挑选;(2) 称赞阶段:宠爱自己的挑选并感到中意;情愿公开承认自己的挑选;(3) 行动阶段:按自己的挑选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18. 利用群体商定的操作程序:1 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 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转变态度才能更令人中意;3 清晰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 引导集体争论转变态度的详细方法;5 使全班同学一样同意把方案付诸实施,每位同学都承担执行方案的任务;6 同学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转变态度;7 引导大家对转变的态度进行评判,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固化;一、挑选题:在每道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 A 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A 仿照 B 从众 C听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样,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仿照 B 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纳道德两难故事争论儿童道德进展的心理学家是(); A 斯腾伯格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 D 弗洛伊德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A 仿照 B 从众 C听从 D 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 直觉的 B 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样,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 新观点 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8从整体进展来看,学校生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品德进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A一年级 B 三年级 C五年级 D 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化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掌握,行为具有肯定的(); 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固性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判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 态度的认知B 态度的评判C态度的情感 D 态度的意向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相伴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心情或情感体验,是(); A 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D 态度的核心成分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熟悉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13 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定进展阶段的争论中,听从与惩处定向阶段属于(); A 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 直觉的道德情感B 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认知性道德情感15()打算个体是否情愿完成某些任务,即打算行为的挑选; A才能 B 道德 C态度 D心情 16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显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担心,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A依从B 认同C内化D参与17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受的其次阶段是(); A依从B 接受C认同D内化18态度转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A 服从、认同和内化B服从和认同C逆反、认同和内化 D 认同和内化 1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熟悉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 仿照B从众C听从D感染20依据皮亚杰的道德进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定主要是依据客观 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D 公平阶段21人们在具有道德熟悉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 道德信念 B 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学问 2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定进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依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处来判定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定进展水平处于(); A 惩处和听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就取向阶段 D “好孩子”取向阶段23同学情愿并实际参与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其价值内化程度处于()水平; A组织 B反应 C接受 D 性格化24品德是个体依据肯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倾向,它是(); A 比较稳固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 D比较不稳固的25预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A 认知成分 B 评判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2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定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A 自律道德 B 无道德规章C他律道德D 依存性道德27从众行为的缘由之一是();A 行为参照 B省力 C听从 D 强迫 28个体依据肯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点和倾向称为(); A 品德 B 态度 C意向 D 个性29依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定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进展阶段是( ); A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30由于对某种详细的道德 青境的直接感知而快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 形象的道德情感31规章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 A权威阶段 B 可逆性阶段 C公平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 32( )对儿童的道德判定进行系统争论认为儿童道德进展包括两阶段,道德训练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 班杜拉 B 柯尔伯格 C加涅 D皮亚杰3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 0 5 岁 B 6 8 岁 C 8 10 岁D 10 l2 岁 3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 家庭教养方式 B 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35清晰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就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 直觉的道德情感B 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D 形象的道德情感36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仿照属于哪个阶段.(); A 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3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育();A 道德熟悉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 道德意志 38依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 “好孩子”取向阶段B 惩处和听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就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39认同的动身点就是(); A 得到他人认可B 试图与榜样一样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D与他人相接近4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挑选的内部预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 品德 B 态度C意向 D 技能 41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判意义的(); A 学问体会B 观念和信念C道德熟悉D 道德观 4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 与生俱来的B 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锤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43儿童简洁仿照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防止影视片的消极影响,依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 防止同学观看类似影视片 B 对有仿照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训练 C影视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 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44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熟悉 D道德情感 45争论说明, 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定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 无规章水平 4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 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 和行为成分;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 品德是个体依据肯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3. 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熟悉; 4道德熟悉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 ; 和倾向;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5.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三种;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6.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肯定的道德熟悉指引和道德意义的行为; 鼓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7.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 两个方面;8. 依据皮亚杰的争论,儿童道德进展大致可分为 和自律道德阶段;9.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通过大量争论,将儿童道德判定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 三个水平;10.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定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进展阶段为 和相对功利取向; 11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定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进展阶段为寻求认可取向和; 12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定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进展阶段为 和普遍伦理取向;13. 依据心理学的争论,中同学伦理道德的进展具有和言行一样的特点;14.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依从、认同、 ;15. 依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进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知才能和;16. 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体会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看、仿照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看、仿照榜样的行为而习得;17.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 ;18. 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9. 是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20.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 、道德认知;21. 道德情感是相伴着道德熟悉而产生的一种 ;22. 皮亚杰认为阶段时,儿童对行为的判定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3.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仍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而形成或转变的;24. 是道德进展的最高阶段; 相互作用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5.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26.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化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掌握,行为具有肯定的 、主动性、稳固性等特点;27.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 ,其动身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样;28. 明白中同学进展的基本特点是进行道德训练和培育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动身点;29. 依从阶段的行为主要受控于 ,而不是内在的需要;30. 是指常常违反道德准就或犯有较严峻的道德过错行为;31态度是一种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32打算个体能否顺当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就打算个体是否情愿完成某些任务, 即打算行为的挑选; 3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掌握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熟悉与 的统一;34.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就有了较系统的熟悉,感到的确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 ;当熟悉连续深化,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35. 学校生的道德熟悉才能具有 ,同时也缺乏原就性,但进展的趋势是稳固的、和谐的;36. 是出自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过程是将外部的训练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37. 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 和道德行为中;38. 依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争论,要转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需考虑其接受才能,遵循原就; 39老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忙同学形成或转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群体商定与奖惩等;40. 皮亚杰认为儿童5 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 ”方式来考虑问题;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41.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挑选的稳固的 ;42. 听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舍弃自己的看法而实行与 致的行为;43. 美国心理学家尤尼斯在继承和批判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进展的 ;44. 尤尼斯提出的道德进展的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 对道德进展的长久影响;45. 道德统一性包含两层含义, 和寻求超越性意义;46. 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 47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是亲历学习和 ;48. 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受三个阶段,即挑选阶段、 和行动阶段;49. 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 过程中形成与培育起来的;50. 争论说明,同学道德信念的进展要经受一段较长时间, 年级的同学才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51. 道德是一种现象,它的存在依靠整个社会的存在;52. 从期开头,比较自觉稳固的道德信念才逐步稳固进展起来;53. 无论对人对己仍是对事对物的态度,都是 相互作用而形成、转变的;54. 是进行道德训练和培育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动身点; 55皮亚杰认为,公平阶段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 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定行为的责任; 56学校生的品德进展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其形成过程详细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依靠外部训练要求阶段;二是过渡阶段;三是纪律原就变成 阶段;57. 帮忙同学形成对老师、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或 是使同学接受道德训练的前提;58.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对已有的道德准就和规范的懂得水平和 ,取决于已有的道德评判水平;三、简答题; 1简述态度的内涵;2简述态度的结构;3. 简述品德的内涵;4. 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5. 什么是品德,品德与道德的主要区分是什么.6.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7.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8.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9. 简述培育态度与品德的常用方法;10. 在态度与品德的培育中,怎样进行有效的说服.11. 简述中同学品德进展的基本特点;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12.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13. 简述和品德不良同学的谈话原就;14. 学校生的道德熟悉才能进展的稳固的、和谐的趋势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题; 1在态度与品德的培育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说服. 2试述利用群体商定培育同学的态度与品德的操作程序;3. 请说明价值辨析的基本程序;4. 试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5. 阐述代表性的品德进展的阶段理论;6. 从心理学技术角度,如何培育同学良好品德.7. 阐述同学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8. 有人建议,在训练实践中,“要多使用嘉奖,而尽量少用惩处”;请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9一位老师试图使同学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纳的方法是供应榜样化,其中的强化是当场夸奖;试分析:(1) 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同学形成的是什么.(2) 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3) 仅仅以夸奖作为强化物能使同学形成长久的利他习惯吗.(4) 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仍需要什么条件.供应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要吗.一、挑选题 1 C 2 C 3 D 4 B 5 D 6 D 7 C 8 B 9 A 10 A 11 D12 A 13 B14 B 15 C 16 B 1T C 18 A 19 B 20 B 21 C22 A 23 B 24 A 25 D 26 C27 A 28 A 29 A 30 A 31 D32D 33 B 34 B 35 C 36 B 37 B 38 C 39 B40 B 41 B42 D 43 D 44 C 45 A 46 B二、填空题1情感成分 2 心理特点 3 道德熟悉 4 道德信念 5 直觉的道德情感6道德情感 7 行为习惯 8 他律道德阶段 9 后习俗水平 10 惩处听从取向 11 遵守法规取向 12 社会契约取向 13 自律性 14 内化 15社会关系 16 班杜拉 17 同伴群体 18 道德行为 19 想象的道德情感20 态度定势 21 内心体验 22 他律道德23个体与环境 24 伦理道德 25 熟悉与体验 26 自觉性 27 仿照 28 态度与品德29外在压力 30 品德不良行为 31 内部预备 32 才能 33 行为 34 道德观念35依附性 36自觉纪律 37 道德观念 38 先他律后自律的循序渐进39榜样示范40自我中心 41 心理倾向 42 规范要求 43 实践活动理论 44 社会参与体会 45自我认同 46 对人性的敬重47 观看学习 48称赞阶段 49 训练 50 三四 51 社会52少年 53 个体与环境 54他律道德 55 动机 56 自觉行动 57 心理预备 58 把握程度三、简答题1态度的内涵: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挑选的内部预备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1 态度是一种主体指向于客体的心理倾向;2态度是一种稳固的心理倾向; 3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2态度结构包含: 1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判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相伴态度的认知成 分而产生的心情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预备对某对象做 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3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达,是个体依据肯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点和倾向;1 品德形成的后天性; 2 品德内容的社会性;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3 品德结构的相对稳固性;4品德是熟悉与行为的统一;是在道德观念的掌握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4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 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挑选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肯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点;二者的结构是一样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2二者也有区分;表现在:二者所涉及的范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3态度和品德有肯定的区分,但又有着亲密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所以不对二者作严格区分;5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特点;品德与道德的主要区分表现在:1道德是依靠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品德就是依靠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表达象,它反映部分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并不全面;2 道德的进展完全受社会进展规律的支配,它是伦理学和社会学争论的对象,而品德的形成和进展不仅受社会进展规律的支配,仍要听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它是训练学与心理学争论的对象;6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1 家庭教养方式;争论说明,如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就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进展;如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就孩子更简洁产生不 良的、敌对的行为;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德育工作难度加大;3 学校及学校训练; 4同伴群体;个体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就和风气影响;7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转变的先决条件;2 态度定势;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判,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 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转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就和规范的懂得水平和把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定水平;4 个体的智力水平、受训练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转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8一般来说,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受依 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 依从,包括从众和听从两种;2 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样,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9培育态度与品德的常用方法:1 说服; 2 榜样示范; 3 群体商定; 4 价值辨析; 5 嘉奖与惩处; 6角色扮演; 7小组道德争论等;10要使同学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老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商定、价值辨析、嘉奖与惩处等;例如说服,在实际教案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同学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只宜出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2 以情动人;富于情感颜色的说服内容简洁引起爱好,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简洁产生稳固的、长期的说服成效; 3 考虑同学原有的态度;如原有的态度与老师所期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老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11中同学品德进展的基本特点: 1伦理道德进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样: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抱负;自我意识增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进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中学阶段品德进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进展趋于成熟;12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判定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进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进展水平亲密关联;其次,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认知、道德判定和道德学问;13和品德不良同学的谈话原就;1心理接触原就:是指谈话的内容要打动人心,指出其错误观点,促使其自我反省,从而激发他对自我的否定; 2 心理相容原就:是指老师实行的训练措施要适合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以免产生逆反心理;3心理反馈原就:是指在谈话时老师要不断地向同学输送愉悦的信息,激发隐匿在他心灵深处的积极的潜能,使其由不良品德向良好品德进行转化;14学校生的道德熟悉才能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就性,但发 展的趋势是稳固的、和谐的,;详细表现为:1在道德熟悉的懂得上;从直观、详细、较肤浅的懂得逐步过渡较为抽象、本质的懂得;2 在道德品质的评判上;从只留意行为效果,逐步过渡到较为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成效的统一关系;3 在道德原就的把握上;道德判定从简洁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章,逐步过渡到受内心道德原就的制约;四、论述题1 1 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同学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出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就应当供应正反两方面自论据; 2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头时,富于情感颜色的说服内容简洁引起爱好,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简洁产生稳固的:长期的说服成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3 考虑同学原有的态度;以同学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如原有的态度与老师所期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老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就将难以转变态度,而且仍简洁产生对立心情;2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 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熟悉,使他们明白只有转变态度才能更令人中意; 3 清晰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 引导集体争论转变态度的详细方法; 5 使全体同学一样同意把方案付诸实施,每位同学都要承担执行方案的任务;6同学在执行计翔的过程中转变态度;7 引导大家对转变的态度进行评判,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固化; 8 假如态度转变未胜利,就应从第四阶段开头,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3价值辨析的实现必需经受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 挑选阶段;包括自由挑选、从多种可选范畴内挑选和充分考虑各种挑选的后果之后再行挑选三个过程;2称赞阶段;包括宠爱自己的挑选并感到中意和情愿公开承认自己的挑选两个过程;3 行动阶段;包括按自己的挑选行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两个过程;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某个稳固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长久地指导行动;4 1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组成成分;品德由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组成,品德的这四个方面表现为道德熟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2 道德熟悉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就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熟悉;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于某种道德义务产生喜欢或憎恨、宠爱或厌恶态度的心情体验;4 道德意志是指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它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才能和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 5 道德行为是指人在肯定道德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熟悉的外在表现,是人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6 道德熟悉、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成分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道德熟悉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情感是内在的必要条件,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庞大动力;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的总的表现和检验依据;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精神支柱和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道德情感受阻、道德行为不能实现时,道德意志的作用更加明显;5 一皮亚杰的品德进展阶段理论;分为四个阶段: 1 自我中心阶段 2 5 岁; 2权威阶段 6 8岁,又称他律阶段;3 可逆阶段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9 10 岁,又称自律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头熟悉到规章是由人们依据相互之间协作而制订的,也可以依据人们的愿望加以转变的;这一时期是培育儿童的自制才能和集体主义思想感情的好时机;4公平阶段 11 12 岁 ;这一阶段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开头从权威性过渡到公平性,儿童的公平观念开头形成;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要依据利他主义特点,培育他们真正公平的道德观念,训练他们要关怀、敬重、怜悯别人,培育人道主义精神;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进展的阶段是连续不断的进展,而且进展的阶段次序是不会转变的; 二 柯尔伯格的品德进展阶段理论;其要点是:1道德进展与熟悉进展;道德的进展是熟悉进展的一部分;道德判定才能与规律判定才能的进展有关;社会环境对品德进展有庞大的刺激作用;2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可争论品德的进展;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故事”;3品德进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惩处与听从为准就;其次阶段: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意需要为准就;这个 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处或获得嘉奖而服从 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就;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第三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就, 又称为“好孩子”取向;第四阶段:以权威和保护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就;这一水平的主要 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称赞、夸奖或保护社会秩序而听从各种准就的;后习俗水平,又称 原就水平;分为两阶段:第五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就;第六阶段:以普遍的道德 原就和良心为准就;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其行为原就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 是有了更普遍的熟悉;它表现为个人的义务感、责任感;柯尔伯格认为,这些进展次序是 肯定的,不行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进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久达不到超习俗水平的阶段;6老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忙同学形成或转变态度和品德;详细的方法主要有:1说服;有效的说服技巧应留意三个方面:第一,关于供应单方证据和双方面证据;其次,关于说服的理智因素和情感因素;第三,同学原有的品德水平与说服者所提要求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品德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2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人在不怜悯境下表达角色身份的不同行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受训者养成某种角色行为习惯或获得某种体会;3 榜样学习;榜样学习是指同学通过观看别人的行为而习得自己的行为的一种社会学习方式,是使榜样的优良品质转化为同学自身品质的过程;老师在为同学挑选榜样时要留意:榜样的优点既赛过同学的优点,但又是可以学到的;榜样应当是公认的,具有权威性;榜样要有针对性,向榜样学习要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和解决同学的实际问题等;4 嘉奖、惩处; 嘉奖是运用物质的或精神的手段来鼓励同学的一种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