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全面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docx
精品资料积极向上,探究自己本身价值,学业有成学校数学奥数学问点汇总大全!1. 、小升初奥数学问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点)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削减的;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2、小升初奥数学问点(植树问题总结):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3、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 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第 21 页,共 21 页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显现这个差的缘由;再依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显现的差;基本公式:把全部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把全部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4、奥数学问点(盈亏问题)盈亏问题基本概念:肯定量的对象,依据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依据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 先将两种安排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依据这个关系求出参与安排的总份数,然后依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此题型: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5、小升初奥数学问点(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 ”份,依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缘由,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基本公式:生长量 = (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 - 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总草量 = 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 - 较长时间×生长量;6、小升初奥数学问点(平均数问题)平均数基本公式: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 = 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 = 总数量÷平均数平均数 = 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基本算法:算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或进行运算;(基准数法:依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全部数比较接近的 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 以基准数为标准, 求全部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 再求出全部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终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详细关系见基本公式)7 、小升初奥数学问点(周期循环数)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点有规律循环显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显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闰年:一年有366 天;年份能被 4 整除;假如年份能被100 整除,就年份必需能被400 整除;平年:一年有365 天;年份不能被4 整除;假如年份能被100 整除,但不能被 400 整除;8、小升初奥数学问点(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抽屉原就一:假如把( n+1 )个物体放在 n 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例:把 4 个物体放在 3 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 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形: 4=4+0+04=3+1+0 4=2+2+04=2+1+1观看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觉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 2 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 个物体;抽屉原就二:假如把n 个物体放在m 个抽屉里,其中n>m ,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k=n/m+1个物体:当 n 不能被 m 整除时; k=n/m个物体:当 n 能被 m 整除时;懂得学问点: X 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例4.351=4; 0.321=0; 2.9999=2;关键问题: 构造物体和抽屉; 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就进行运算;9、奥数学问点(定义新运算)小升初奥数学问点(数列求和)数列求和等差数列: 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肯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 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全部数的个数,一般用n 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 表示;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 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 表示基本思路: 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 n , sn , 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假如己知其中三个, 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假如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 n 1 ) d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数列和公式: sn , =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 n= an- a1÷d 1 ;项数 = (末项 - 首项)÷公差 1 ;公差公式: d = ( an a1 )÷(n 1);公差 = (末项首项)÷(项数 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10 、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加法原理:假如完成一件任务有 n 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 m1 种不同方法,在其次类方法中有 m2 种不同方法, 在第 n 类方法中有 mn 种不同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 m1+ m2. +mn 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基本特点: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乘法原理:假如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 个步骤进行,做第1 步有 m1 种方法,不管第 1 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 步总有 m2 种方法不管前面 n-1 步用哪种方法,第n 步总有 mn 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mn 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基本特点: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肯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数线段规律:总数1+2+3+ (点数一 1 );数角规律 =1+2+3+ (射线数一 1);数长方形规律:个数= 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 ×1+2 ×2+3 ×3+ + 行数×列数11 、小升初奥数学问点(质数与合数)质数:一个数除了1 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合数:一个数除了1 和它本身之外,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质因数:假如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独的;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其中 a1 、a2 、 a3 an 都是合数 N 的质因数, 且 a1 ;求约数个数的公式: P=r1+1×r2+1 ×r3+1 ××rn+1互质数:假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12 、小升初奥数学问点(约数与倍数)约数和倍数:如整数a 能够被 b 整除, a 叫做 b 的倍数, b 就叫做 a 的约数;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性质: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2、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3、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 ,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 m ;例如: 12 的约数有 1、2 、3 、4 、6、 12 ;18 的约数有: 1 、2 、3 、6 、9 、18 ;那么 12 和 18 的公约数有: 1、 2、3 、6 ;那么 12 和 18 最大的公约数是:6 ,记作( 12 , 18 ) =6 ;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2 的倍数有: 12 、24 、36 、48 ;18 的倍数有: 18 、36 、54 、72 ;那么 12 和 18 的公倍数有: 36 、72 、108 ;那么 12 和 18 最小的公倍数是 36 ,记作 12 , 18=36;最小公倍数的性质: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 、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3 、小升初奥数学问点(数的整除)一、基本概念和符号:1、整除:假如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 ,得到一个整数商 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 a 能被 b 整除或 b 能整除 a,记作 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由于符号“” ,所以的符号“” ;二、整除判定方法:1. 能被 2 、5 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 、5 整除;2. 能被 4 、25 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 25 整除;3. 能被 8 、125 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 、125 整除;4. 能被 3 、9 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 9 整除;5. 能被 7 整除: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 整除;逐次去掉最终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 倍后能被 7 整除;6. 能被 11 整除: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 整除;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 整除;逐次去掉最终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 整除;7. 能被 13 整除: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 整除;逐次去掉最终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 倍后能被 13 整除;三、整除的性质:1. 假如 a、b 能被 c 整除,那么( a+b )与( a-b )也能被 c 整除;2. 假如 a 能被 b 整除, c 是整数,那么a 乘以 c 也能被 b 整除;3. 假如 a 能被 b 整除, b 又能被 c 整除,那么 a 也能被 c 整除;4. 假如 a 能被 b 、c 整除,那么 a 也能被 b 和 c 的最小公倍数整除;14 、小升初奥数学问点(余数及其应用)小升初奥数学问点(余数问题)余数的性质:余数小于除数;如 a、b 除以 c 的余数相同,就c|a-b或 c|b-a ;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 a 除以 c 的余数加上 b 除以 c 的余数的和除以 c 的余数; a 与 b 的积除以 c 的余数等于 a 除以 c 的余数与 b 除以 c 的余数的积除以 c 的余数余数、同余与周期一、同余的定义:如两个整数a、 b 除以 m 的余数相同,就称a、b 对于模 m 同余;已知三个整数 a 、b 、m ,假如 m|a-b ,就称 a、b 对于模 m 同余,记作 abmod m, 读作 a 同余于 b 模 m ;二、同余的性质:自身性: a amodm ;对称性:如abmodm ,就 b amod m;传递性:如abmodm , b cmod m,就 a cmodm ;和差性:如 a bmod m,c dmod m,就 a+c b+dmod m,a-c b-dmod m;相乘性:如a bmodm , c dmod m,就 a ×c b ×dmod m;乘方性:如abmodm ,就 an bnmod m;同倍性:如abmod m,整数 c,就 a ×c b ×cmodm ×c ;三、关于乘方的预备学问:如 A=a ×b ,就 MA=Ma×b= ( Ma )b如 B=c+d就 MB=Mc+d=Mc×Md四、被 3 、9 、11 除后的余数特点:一个自然数M , n 表示 M 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就M nmod 9或( mod 3);一个自然数M ,X 表示 M 的各个奇数位上数字的和,Y 表示 M 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就 M Y-X 或 M 11- ( X-Y ) mod 11;五、费尔马小定理:假如p 是质数(素数) ,a 是自然数,且 a 不能被 p 整除,就 ap-11mod p;15 、小升初奥数学问点(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基本概念与性质:分数:把单位“ 1 ”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的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单位:把单位“ 1 ”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常用方法:向思维方法:从题目供应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摸索;对应思维方法:找出题目中详细的量与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转化思维方法: 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 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 把不同的标准 (在分数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 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假设思维方法: 为明白题的便利, 可以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形成立,运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终结果;量不变思维方法: 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 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 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 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形:A 、重量发生变化,总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重量不变;C、总量和重量都发生变化,但重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替换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同倍率法:总量和重量之间依据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浓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重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文章摘自:三好网在线一对一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