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域地理---两极地区知识总结2.docx
学问点大全区域地理 极地地区 (2 课时)主备人:审稿人:时间:重点: 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别性;2. 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爱护的重要性;难点: 两极自然环境的特别性(一)位置和范畴1. 位置:( 1)经纬度位置: 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 内,是世界上 纬度最高 的一个洲;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 2)海陆位置: 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交通位置: 将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位置重要;2. 面积: 总面积约 1400 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二)地势: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西南极洲面积较小,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三)气候: “寒极”、“风极”“白色沙漠”酷寒: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掩盖,反射剧烈;海拔高气温更低;四周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干燥: 极地高压掌握,降水少;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特别干燥;烈风: 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1. 缘由: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寒冷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冰冷,形成酷寒西风环流 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冰雪反射 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气压高 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常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2. 暖季: 11 月次年 3 月(南极科考时间) ,显现极昼(四)资源1.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四周海洋上多冰山;南极洲的冰假如全部融解,世界海平面将上升 50 70 米;被称为“固体水库”2. 矿产资源: 煤(维多利亚地) 、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此外仍有石油、锰等3. 生物资源: 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磷虾、鲸、海豹、企鹅(五)考察1. 缘由 :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南极洲目前储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 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高,是一个自然的试验室;2. 正确考察时间: 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极昼期;3. 建站国家: 目前 , 世界上有 20 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 150 多个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建有三个科考站,按成立时间先后,分别是长城站( 1985 年)、中山站( 1989 年)和昆仑站( 2022 年);长城站: 在南极圈以外的乔治王岛上, ( 62° W, 59° S)中山站: 在南极圈以内东南极洲的拉斯曼丘陵上,( 69°E, 76°S) 昆仑站: 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 A 地区,( 77°E, 80° S)4. 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宗旨:爱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我国已于 1983 年正式加入北极(一)位置与范畴: 几乎全部位于北极圈内,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地以及岛屿组成,而全部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 个环北极国家;(二)北极地区的特点浮冰世界洋面: 常年不化的冰盖(占2/3 )海面: 从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夏季最多),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岛屿: 冰川和冰盖遍布;沿岸: 永久冻土带(达数百米) ;(三)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寒风、多风,天气易变,但没有南极那么冰冷;缘由: 纬度高,接受阳光少;西风漂流阻挡了热量交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四)资源生物资源: 代表性动物北极熊、北极狐等,植被有苔藓、地衣等(比南极种类多,生长好) 矿产资源: 石油、自然气、煤炭、铁、有色金属等(五)考察1. 时间: 4 至 10 月,极昼时间,比南极的要长2.2004 年 7 月 28 日,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 ° 55 N, 11° 56 E 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3. 科考预备: 破冰船地区纬度位置南北极地区地理特点的比较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南海陆位置地表状况气候类型及特点自然带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昼夜状况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60%以上为海洋 沿岸苔原气候为主,冬季长寒,夏短温,降水少、集中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苔原带和冰原带煤、铁、油气、各种金属矿等植物:苔藓、地衣等 动物:北极熊、驯鹿等411月为极昼, 11次年 4月为极夜,昼时长于夜时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大西、印度三大洋所包围绝大部分为陆地酷寒、大风、干燥,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冰原带 煤、铁、各种金属矿等主要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411月为极夜, 11次年 4月为极昼,夜时长于昼时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