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版.docx
-
资源ID:12943616
资源大小:92.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版.docx
精品学习资源2021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同学版2021 东城一模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 题;不患其无用;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狂滞于 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 此之谓也; 夫以一夫之身, 立志不笃, 就不能自修, 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克 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臣观朝廷每有善政, 鲜克坚守, 或行之而天下不从; 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饬之, 非不丁宁, 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 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啤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稽 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为生民长期治安之计,勿以变旧犯难,勿以众口为惑,就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如曰人君所为,不行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就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 历观前史, 自古以来, 岂有法先王, 稽训典, 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 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就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就天下幸甚;今言当世之务者, 必曰所先者, 宽赋役也, 劝农桑也, 实仓廪也, 备灾难也, 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其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 陛下陈之; 一曰立志, 二曰责任, 三曰求贤; 三者本也, 制于事者用也; 有其本,(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9. 以下对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 ()A. 劝农桑也劝:鼓励B. 或始锐而不克 其终克:攻破C. 故诏以饬之饬:警告D. 稽经典之训稽:考察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10. 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哪一项(3 分)()A然犹未知其本也吾其仍也B不狃滞于近规师不必贤于弟子C 就不能自修欲速就不达D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今者有小人之言11.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A. 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B. 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C. 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可怕D. 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就天下幸甚愿陛下不由于我的粗疏卑贱而轻视我的话,假如这样那么天下幸运之至12. 将以下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就多矣;13. 以下对文意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A. 作者认为谈论国事的人没有熟识到“立志”“责任” 和“求贤” 的重要性;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由于他们被方方面面的谈论所困惑; 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缘由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纷乱;14. 作者为什么期望君主要以立志为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 5 分)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021 西城一模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4 题;答尹似村书(清)袁枚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 ,仆颇不谓然;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如、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中庸 曰:“博学之, 审问之;”书曰:“好问就裕,自用就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如一闻异己者而即怒, 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 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 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 道乎?自时文兴,制科立, 大全颁 ,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慧,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日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 何能别有制造?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 而不愿冒不韪以深造; 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就亦有分矣;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如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古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 易 曰:“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 ”孟子曰:“夫道如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 ,有删改)【注释】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9. 以下对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 A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遽:断然B好问就裕,自用就小裕:渊博C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隆:盛大D就亦有分矣分:区分10. 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哪一项(3 分)A. 孔子之道大而博/如一闻异己者而即怒B. 仁者见之谓之仁 / 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C. 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 尊宋儒者之过也D. 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 / 方悔为古人所囿11.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 A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宋儒虽贤明,终究比不上颜回、曾参B. 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这也就像把持市场的市侩之徒罢了C. 遵之者贵,悖之者贱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成为显贵,违反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位置D. 致索解人不得导致无法探究明白这样的人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 分)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愿冒不韪以深造;13. 以下对文意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 A文章其次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说明“道”并不是难以懂得的;B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C作者认为宋儒说明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说明都是对的;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学问狭窄的迂腐之士;14. 尹似村写信来批评作者违反宋儒的熟识说明论语,而作者却“颇不谓然” ;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 5 分)2021 海淀一模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 题;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 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士之 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殆无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谈论蜂起,群疑豁如 ,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揖让进退自如也;故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先生独为诸生,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予惟国家以科目收天下之士,名臣将相,接踵而兴;豪杰之士,莫不自见于其间;而比年以来, 士风渐以不振;其始羸然一书生耳,才释褐而百物之资可立具,此何从而得之哉?亦独不念朝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宠锡之者何如也!世之所倚重者尽赖此辈,而如是弥望,君子盖以为世道无穷之虑焉;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就天下可以无事, 然而先生不遇也; 今先生遇矣, 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就犹饥渴而饮食之也;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就固当有声气之同者;如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故予予为童子时,就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盖世之所谓大方魁磊之士,吾必日先生焉;先生精于学,邃于文,熟于事;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当道者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如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 为别;(取材于归有光的同名文章)【注释】 本文写于吴纯甫44 岁即将赴京参加会试之时;文中的“发解” 指考中乡试第一名,“将上礼部”指即将赴京会试;施设:施展才能的机会;褐:粗布衣衫;锡:同“赐”;师师:庄重敬重的样子;下文的“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朱紫:古代高级官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员的服色,借代高官显爵;9. 以下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A 邃于文邃:精深B 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向方:遵循正道C 群疑豁如豁如:晓悟,明白D 而比年以来比:等到10. 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哪一项(3 分) A悦而忘其归也B当道者往往叹息而又惜其晚也故与先生游者 C士之有志者D士风渐以不振用之者何如因书以为别11.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 A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之后遭受失意与中意的情形将近三十年B 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用来修正阐明千百年来废置的礼法制度的不止一例C 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然而评判君子不以考中科举的早晚为标准D 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依据他从前所说的那样去做1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13.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A 吴纯甫年少时就深受当地府县中有位置、有威望之人的推崇;B 作者认为君子不应只以考中科举为喜,更当以报效国家为乐;C 文章批判有些读书人在做官之后仍然不明白朝廷的用人标准;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D吴纯甫关于天下事的见解,常常令作者震惊,并且深有感受;14. 依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 8 分)依据其次段,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吴纯甫的形象特点;( 3 分)作者认为,吴纯甫在44 岁时参加会试不算晚,是“真遇” ;请依据最终一段,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5 分2021 朝阳一模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4 题;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 死生之分,就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愿;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仍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闻之曰: “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禹南省, 方济乎江, 黄龙负舟; 舟中之人, 五色无主; 禹仰视天而叹曰: “吾受命于天,尽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就禹达乎死生之分也;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 而以待耳;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 ”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受此不祥! ”崔杼不说,直兵造 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 “子变子言,就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就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 “此贤者,不行杀也;”罢兵而去; 晏子之仆将驰, 晏子抚其仆之手曰: “安之! 毋失节! 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 命也者,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所达也;有所达就物弗能惑;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1】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 “践绳之节,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行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就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 就害曷足以禁之矣?”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取材于吕氏春秋 .知分)注: 【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9. 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 的哪一项( 3 分)A. 人亦有困穷屈匮穷:困厄B. 直兵造胸造:制造C. 而迭闻晋事迭:多次D. 审赏罚审:谨慎地10. 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达乎死生之分其孰能讥之乎B. 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C. 俞然而以待耳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D. 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11.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A. 有所达就物弗能惑到达某地,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B. 就今是已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C. 疾不必生,徐不必死快了不愿定就能活,慢了不愿定就会死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D. 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12. 以下对文意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A. 孙叔敖通晓义理,为官和离任都不会受到心情的干扰;B. 禹通晓生死之义,但是面对黄龙,照旧特别可怕死亡;C. 白圭认为“正直之士的节操”是天下最杰出的事情之一;D. 文章结尾指出贤主应用赏罚的方式役使“不肖”之人;13.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 6 分)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生不足以使之,就利曷足以使之矣?14. 请从“次非”“晏子”中任选一人,概述其面对生死考查时的做法,并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熟识;(6 分)2021 丰台一模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4题;【1 】送徐尚之序张惠言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尚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戌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而余姊之婿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之游京师,校书四库馆,试官河南,超然往往与偕,而余迄不得相见;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尚之居京师时,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少司寇杜公以谳鞠【 2】失实得谴,事不行测;当是时,尚之以诸生旅居,贫困,衣食弗能给;出就左右营护,事卒得说明;入就供具衣 物酒肉,起居纤悉无不周办;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贫也;“人之知尚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诚,抑有才知焉;”超然言此时,眉目怒张,神色飘舞,闻者皆为大方;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尚之在河南,五摄 知县事,皆有声,以忧去;嘉庆五年十月,起谒吏部,引见,仍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试用河南;而超然适以应顺天试不得解,留京师;三人者遂复得偕晤;回忆始相识时,有非劳累担忧所能损者;余又以知两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也;余少学诗,不成;年三十余,始为古文,愧未闻道,而尚之独见许,亟称之;于其别也,超然曰: “子不行无言; ”余曰:“然;”乃谂之曰:古之以文传者,传其道也;夫道,以之修身,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故自汉之贾、董,以逮唐宋文人,韩、李、欧、苏、曾、王之俦,虽有淳驳,而就其所学,皆各有以施之天下;非是者,其文不至,就不足以传;今子为古之文,学古之道,立身事亲,既至矣;独位卑,任之者浅,道不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无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尝不以先王之道治之;方今日子申饬吏治,大吏方务求才,尚之之得为于时,必也往哉!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如曰古之道不行用于今,就非吾之所敢知也!年各少壮,今二十载矣,超然与余须始白,而尚之发溓然,盖三人者皆将老矣;超然既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所乐;独两人诗、古文益奇,盖其性情气概, 选自茗柯文补编 )注:【1】制艺文,即八股文; 【2】谳鞠,审讯;9. 以下对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的哪一项(3 分)A. 而余迄不得相见迄:竟B. 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尊甫: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C. 起居纤悉无不周办纤悉:细致而详尽D. 五摄知县事摄: 代理10. 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哪一项(3 分)A. 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而 就其所学B. 終见超然而尚之发溓然C出就左右营护就不足以传D. 故自汉之贾、董未尝不以先王之 道治之11.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A. 取其儒雅醇粹而已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剔除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B. 闻者皆为大方听的人都为此心情兴奋C. 而尚之独见许 可是唯独尚之颂扬我D. 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用您侍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累担忧所能损者;13. 以下懂得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哪一项( 3 分)丨A. 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回忆了与徐尚之的交往过程,也自然而神奇地交代了尚之曲折的人生经受;B. 徐尚之以诗和古文闻名天下,却并未因之仕途显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读书人追求仕进之艰;C. 徐尚之为官河南颇有声望,后以忧去职,守孝终止后先为官吏部,再到河南为官, 作者写此文庆贺;D. 这篇序言夹叙夹议,作者既表达、评判了徐尚之的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之道;14. 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5 分)2021 石景山一模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4 题;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1】义騟传【宋】岳珂义騟者, 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开禧间, 成以卒从戎四方山, 屡战有功, 稍迁将候骑;成徇地至花靥,见病騟焉,疥而瘠,骨如堵墙,步且僵,莫适为主,絷而得之;会罢兵归,【2】饲以丰秣,几半年,肤革仅完,毛耏 复生;日置之槽枥,整整然与群马不相顾,时一出咸指为驽悍;嘉定庚午, 峒寇李元砺盗弄潢池, 统府调兵三千人以往, 成与行; 坎坷山泽, 夷如方轨;至月余,寇来犯,成出搏斗四五合,危败之矣,或以钩出其腋及鞬而坠死焉;官军亟鸣钲,騟耸立不去,踯躅徘徊,悲鸣尸侧;贼将顾曰:“良马也;”取之;元砺有弟,适见之,色动曰:“我欲之;”遂试之,蹴踘进退,折旋良惬,即不胜喜,贮以上厩,煮豆粟,用金玉为铠,群渠皆酾酒来贺;卒有为贼掠取者,知之,曰:耶!”窃怪之;“騟他日未当如是,彼畜也而亦畏贼后旬余,复犯永新栅,官军闻有寇至,披鹿角出迎击;鼓声始殷,果乘騟以来,騟识我军旗帜, 亟驰;贼觉有异, 大呼勒挽不止, 就怒以铁槊击之, 胯尽伤; 騟不复顾, 冒阵以入, 军士识之者曰: “此王校之騟也,是异服者必其酋;”相与逐之,执以下,讯而得其实,就缚以徇于军,曰:“得元砺之弟矣;”噪而进,贼军大骇,军士勇跃争奋,遂败之;朝廷方患其跳梁,闻而嘉之,第赏有差;众耻其功之出于马也,没騟之事,騟之义遂不闻于时;居二日,騟归病伤,不秣而死;孔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今视騟之事,信然!夫不苟受以为正,报施以为系庑下,顾景嘶鸣,如自庆其有所遇,成亦未始异之;一日,有告马病,从成请騟往;始命鞍,踶鸣人立不行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乃以归之成,成曰:“安有是!”呼常驭羸卒持鞚来,就帖耳训服如平常,骋控缓亟无少忤者;自是惟成乘就受之,他人就弗受,军中仁,巽以用其权,而决以致其功,又卒不失其义以死,非德其孰能称之也;彼仰秣而恋豆,【3】历跨下而不知耻, 因人而成事者, 虽有奔尘绝景之技, 才不胜德, 媲之驽骀,何足算乎!(取材于桯史)注释:【 1】騟( yú):紫色马;【 2】耏(ér ):动物体毛;【3】骀( t ái ):劣马;9以下对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A. 肤革仅完仅:将近B顾景嘶鸣景:景色C就缚以徇于军徇:巡行示众D巽以用其权巽:同“逊”,卑顺10. 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哪一项(3 分)A. 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彼畜也而亦畏贼耶B. 疥而瘠历跨下而不知耻C. 用金玉为铠夫不苟受以为正D. 讯而得其实非德其孰能称之也11.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A. 骋控缓亟无少忤者(马)进退快慢(都听从驾驭)没有一点违反B. 夷如方轨平稳得就像走在平整的大道上一样C. 卒有为贼掠取者最终有被贼寇掠走的人D. 朝廷方患其跳梁朝廷正为贼寇猖狂肆虐而担忧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众耻其功之出于马也,没騟之事,騟之义遂不闻于时;今视騟之事,信然!13. 针对义騟的事迹, 作者借孔子的话感叹 “骥不称其力, 称其德也” ;请依据文章内容, 用自己的话简述义騟之“德”的内涵和相关表现;(4 分)14. 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关于“德”与“才”怎样的观点?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摸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熟识;(6 分)2021 房山一模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4 题;三槐堂铭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 仁者不必寿; 天不行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为茫茫; 善者以怠, 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 孔、颜之厄, 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 其始也, 困于蓬蒿, 厄于牛羊; 而其终也, 贯四时、 阅千岁而不改者, 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 至于子孙,就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 ,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 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 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 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 手植三槐于庭,曰: “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 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 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 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 其孙德裕, 功名富贵, 略与王氏等; 而忠恕仁厚, 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闻之申包胥曰: “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 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9. 以下对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A. 而其可必也审矣审:明白B.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尝:尝试C. 今夫寓物于人寓:寄放D. 以世其家世:继承10. 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哪一项( 3 分)A. 松柏生于山林显于汉、周之际B. 贯四时、阅千岁而 不改者而见其子懿敏公C.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 王城之东D.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何其子孙之多贤也11.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A.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和善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纵B. 厚施而不食其报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却没有得到福报C. 王氏之福盖未艾也王氏的福份大致仍没有兴起D.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晋公一家的才德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13. 以下对文意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 A“三槐堂”因兵部侍郎晋国王公在庭院里手植三棵槐树而得名; B晋国王公的儿子魏国文正公官至宰相,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C晋国王公仁爱厚施,其子孙多贤,证明白“仁者必有后”的观点;D魏公的儿子懿敏公崇尚道德又善诗文,传承了其家良好的家风;14. 苏轼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就其定也久矣”,意思是关于善恶报应,有的要始终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上述选文或阅读积存简述理由; ( 5 分)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