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docx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提要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角度出发,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若干构想。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公司治理结构;信息失真根源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已经从简单的记录事项并向所有者报告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阶段演变到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相应地也从报告解除受托责任拓展到优化配置资源。但是,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来看,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甚至有时还误导了资源的流向,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本文试图立足于公司治理角度,从理论层面揭示会计信息质量是怎样受制于环境并积极地影响环境的。一、会计信息失真、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经济活动有所偏差情况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歪曲经济活动的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可见,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蓄意违反的行为。(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最大特点,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之上的。在这种契约关系下,公司所有者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一致,同时通过约束机制尽量避免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这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制度安排就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从会计信息供应链来看,会计信息是从由管理当局控制下的会计人员开始生成,然后历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最终得以向公众披露。若将公司治理置于会计信息的供应链中,我们可以发现,符合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中的管理当局、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责任和作用等密不可分。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制度性缺陷,这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一)国有股股权主体缺位导致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股股权主体缺位,没有理性的管理者代其行使股东职权,这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从理论上讲,国有股的最终所有者是全民,但是全民并不能直接行使所有权,而是通过多级委托代理制委托代理人去行使,各级代理人虽然通过一定的方式被确定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只是国有股股权的代表在外在形式上的更替,其背后仍然缺少所有者真正意义的监督和约束,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股股权主体实质上“缺位”,进而弱化了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经理人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仅靠道德的约束,显然无法使国有股股权的代表如同经营自己的资产那样尽心尽力地经营国有资产。此时,会计意义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内容,由于国有股股权的代理人不具有所有权,其虽然拥有对资产的控制权,但其没有索取其控制资产所产生收益的权利,从而缺乏监督上市公司的足够动力。经营者为了获取更高的报酬或职位而操纵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被扭曲、虚构也就不足为奇了。(二)内部人控制进一步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国有股所占比重过大且股权高度集中,形成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在这种特殊股权结构下,董事会及董事长就只能是国有股的代表,需要由政府来任命,而不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这就意味着董事会成员可以不向全体股东负责,不受股东的监督,当然也难以受到经理人市场的制约。同时,董事会本应是所有者的代表,对经理有着监督、控制和评价的职责,但在内部董事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使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很大意义上形同虚设。而作为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其成员往往是企业内部人员,与董事、总经理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是被领导和领导的关系,加之专业知识的缺乏,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作用十分有限。另外,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得社会公众股比重过小且分散,对上市公司经理缺乏相应的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向脱离股东意图,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趋向直接受制于经理人偏好,使会计信息成为经理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志的工具,公司经理人员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或为了上市、配股圈钱,或配合二级市场炒作,任意粉饰报表、披露虚假会计信息。(三)外部控制市场弱化为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目前,我国外部控制市场弱化,外部控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约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为我国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在我国,虽然产品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但受到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权结构的影响,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及兼并市场等外部控制市场仍缺乏竞争。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应有的约束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流动性,占很大比重的国有股不能真正流通,股票价格不是持股各方充分博弈的结果,基本上不能反映公司的投资价值,致使股价对会计信息的反映较弱;其次,经理人市场和兼并市场缺乏竞争性。目前由于在现有体制下缺乏客观评价经理人的市场机制,很多经理人仍由政府任免,较少通过竞争性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来选择。而这种缺乏竞争机制的任命方式无疑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也弱化了经理人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约束力,经理人面临的约束徒具形式。在现有股权结构下,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得其他公司不能控股、收购或兼并这些公司。虽然近年来允许国有股、法人股通过协议转让,但必须事先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使得政府仍然能够干预应由市场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严重限制了兼并市场作用的发挥,从而弱化了兼并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约束力。(四)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会计质量的影响。会计信息是优化经营者激励的信息基础。一方面它是合理设计经理报酬契约的直接基础,委托人根据会计信息反映出的公司业绩对经营者进行考核;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市场评价公司价值的基础,从而对激励经营者发挥引导作用。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会导致激励约束机制失去评价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还是以财务性指标来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业绩,或是根据对内的预算或利润差异分析报告进行利润差异分析,或是根据对外财务报告,通过计算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指标进行指标分析。计算财务性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是会计数据。但这种财务性指标业绩评价方法,只注重最终取得的财务性指标是否达到预期标准,是否比前期有进步,而不去探求财务数据背后的真正来源,忽略对企业经营质量本身的分析。业绩评价对企业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业绩评价中,过分倚重于当期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势必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只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远利润,甚至诱使企业管理人员投机行为的发生,以损害企业长期业绩的成长来换取暂时优秀的业绩。当即使通过以牺牲长期利益也不能达到预期财务性评价指标,这种投机行为发展到极端程度就演化为直接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编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业绩评价标准。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消除会计信息失真(一)解决国有股权主体缺位问题,降低国有股比重。对于国家需要控股的一些上市公司,可以为其国有股找一理性、人格化的管理者,代其行使股权的职权,使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按照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来进行。当然,这一股权管理者不应再由地方行政干预色彩较浓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局担当;对于国家需要退出的一些竞争性领域的上市公司,可以将大股东的地位让位与社会公众或法人,创造条件促使国有股上市流通,由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强化对公司经理人员的约束,使其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会计信息披露都规范进行。一般认为,当公司股权具有相对集中度,有多个相对控股股东并存时,有利于加强公司治理机制的制衡力度,从体制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护投资者利益。实行国有股减持使国家股权进一步降低并产生多个有能力和积极性控制企业的社会股东,这才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策。2001年推出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之所以未被市场接受,主要是因为定价方式完全由政府主导,没有充分体现中小投资者利益。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政策就是进行国有股分持,形成前几名国有股东虽然拥有较高比例股权,但彼此相差不大的格局,增强大股东之间的制衡,阻断单一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这就从源头上杜绝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发生,形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内在约束。(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被看作是监控经理人员行为的一种工具,他们将导致公司更多信息更多地自愿性披露。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就越高。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操纵,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独立董事关键是要独立,即与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刚刚推行,如何保证独立董事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权力,在重大决策、监督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减轻内部人控制的影响,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以防止独立董事在一些公司中仅仅成为一种象征、甚至成为一些高管人员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同时,要强化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由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以直接与审计委员会沟通,有利于重大事项的及时解决,有利于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有利于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三)强化监事会职权,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依法明确规定监事会的职权:(1)检查公司财务权;(2)对董事会(及经理)违法行为的制止权;(3)对董事、经理危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纠正权;(4)建议召开股东大会权;(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尽管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的监督权做了规定,但实践中出现了监事会虚化的现象。从目前来看,监事会功能软弱,缺乏有效的手段对经理层和董事会做出有效监督,也就无法代表全体股东对董事会和经理层通过的会计报告提出实质性的异议,更不会对经理层提名、董事会聘请的注册会计师提出否决,只是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监督无法得到保证。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内部制衡机制,即:董事会行使决策权,经理层行使执行权,单独设立审计委员会形式使用控制权。审计委员会直接向全体股东及有关监管机构负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权、聘任和解聘注册会计师、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对董事会决策的质疑等权利。这样可通过内、外部双重的真正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来加强对会计信息生成“路径”的全程监控,防止大股东或内部人对会计信息人为的操纵。(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下,经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与股东追求的公司资产不断增值的目标不一致,两者的利益会在一定情形下产生冲突,如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因此,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经理人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为此,可借鉴国外一些经验,进行薪酬体制改革,使其更具有激励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等特点。同时,要注重对经营人的长期激励,推进经理人增持公司股份和股票期权的试点。也谈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企业重要的管理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会计工作在准确、及时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维护财经纪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会计失真现象频频发生。如不及时治理,不仅会危害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而且还会危及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一)虚增收入或隐瞒收入。企业通过虚构交易事项,如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手段,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或者企业通过隐瞒收入形成账外资产和偷逃国家税款。(二)虚减成本、费用或虚增成本。企业通过少计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手段,虚增公司的资产和利润;或虚构成本和费用,调节利润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三)设置两套账。由于有的单位主管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弱化和部门利益的驱使,多套账问题仍然是财务工作中时有所见的现象。(四)私设小金库。目前从社会经济活动现状观察,小金库数量越来越多,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和成因越来越复杂,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同时,小金库与部门利益密切关联,通常逃避会计控制和审计监督。(五)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滥用会计估计。如通过选用或变更会计政策来调节利润;通过不合理的会计估计调节利润进行盈余操纵。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主观上讲,受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利益的影响,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客观基础,人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一)会计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只是对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会计事项所作的总体规范,不可能涵盖经济活动中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加之会计制度本身允许企业对会计事项作出主观判断,这些为企业会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具体事项的会计处理中,规范了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企业择其执行,许多企业正是利用制度本身的缺陷,在或有事项、会计估计和选用会计政策上做文章,在收入、成本和费用的确认上,往往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意增加或减少收入和费用,虚增或隐蔽当期利润。一般来说,法律法规建设总是不同程度地滞后于经济活动和会计实际,加之会计制度中允许的企业主观判断因素,客观上为会计信息提供了造假空间。(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信息出资会计之手,无论什么原因和动机,会计人员都负有直接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受业务素质的限制,存在着大量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对国家的新财务规则不熟悉。许多会计人员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做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或者怕得罪上级部门或单位领导而委曲求全,篡改原始财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虚假。(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对经营者的考核是由主管部门或企业总部下达经营指标,如利润产值等,通过对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管理者的薪金奖励及提拔,但企业的自然条件及自身条件都是变化的,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情况掌握不全面,使计划指标脱离实际情况,企业很难完成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采用种种手段来应付计划的完成,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四)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些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差,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不清,授权批准制度不健全,甚至一些企业领导人迫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会计人员考虑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使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流于形式;再有,各种票据管理混乱,如开阴阳发票、真票虚开和假票虚开等。(五)利益驱动。如,美国安然公司隐瞒亏损和债务,是公司高层为了维持公司高股价而谋私利,而安达信会计公司帮其隐瞒也是为了私利,巨额利益使他们铤而走险,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存在这种情况。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很多,不管什么因素,它的危害都很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综合治理。(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作为一名财会人员,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不同会计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按岗施教,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使会计人员都符合岗位要求,不合格者不准上岗;同时,要使会计人员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对于会计人员有意做假账,造成危害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并永不准许其继续在会计岗位任职;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让会计人员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二)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加紧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出台步伐,使具体准则体现集会计业务的全面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制约性于一体,形成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三)对企业经营者考核应全面多样。制定有效的经营者奖励机制,只有这样,企业经营者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另外,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运行,保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四)依法治假,重点追究造假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我国现在执行的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凡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首先应追究领导者的法律责任,而且执法要严,绝不姑息迁就。今年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中为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政策,中央纪委、监察部已经研究制定并即将下发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对设立“小金库”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严肃追究责任。这就让造假者从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受到严惩,受到威慑,感到造假得不偿失。如,郑百文公司原董事长因造假被判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五)按照会计法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包括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账务处理程序、财产管理、财产清查、收支审批、内部牵制、原始记录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坚决杜绝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而造成的会计假账。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及内部稽核制度,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六)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会计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我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真实的会计信息。目前,我国尚未能从总体上遏制虚假信息的蔓延。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记录、报告等一系列过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有利于决策,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而真实性则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还存在着主观上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在委托代理关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会带来一系列的代理问题,企业利用会计操纵、扭曲会计信息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企业管理者对于个体利益的追求驱使其向会计人员施压;或因会计人员自身原因,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给社会带来损失。这种由于会计人员未能履行社会责任给社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即为会计风险。损失是信息使用者使用错误信息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法律监督机制不够完备,加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时有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风险的产生,二者的偏差越大,会计风险就越大。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所处地位及会计法规对会计人员缺乏保护加大了会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负责人操纵着会计人员的劳动雇用大权,这使得会计人员难以自觉控制风险。再加上会计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人员控制风险行为的保护,会计人员常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亟待提高。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尚难承受其相应职务的抗风险能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界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的薄弱增加了企业的会计风险。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会计人员知识老化,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也使会计人员无意中加大了会计风险。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控制和引导经理人的行为公司行为与公司经营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理人才市场的存在,对约束经营者行为起着很大作用,形成一个竞争机制。反之,由于利益的驱动,为扩大经营业绩,经营者会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擅自更改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修订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在总则的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现实情况看,企业、单位粉饰会计报表、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多数与单位责任人(经营者)有关,其目的不外乎为政绩考核、为偷逃税收、为融资筹资、为一己私欲。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经营者认识到了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会计信息质量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制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如会计、财务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决策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相互监督程序的规定;财产清查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的建立,是会计行为有序进行的基础,是产生真实、可靠、可信会计信息的基本条件。所以,建立标准科学规范、内容客观真实、反映迅速及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是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单位会计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是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要求。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只有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严格遵循统一的会计原则、会计制度,选择一贯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并依照规范要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信。严格会计核算要求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严把会计人员资格关和职业道德关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修改后的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除上述人员外,对因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要求之明确,措施之严厉,前所未有。 构建完善的具体会计准则体系近年来,财政部针对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各相关重要问题着手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并已陆续颁行,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围绕会计报表项目为核心,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计价、记录和披露的有关方法和程序进行规范,以确保共同业务、特殊业务乃至特殊行业报表的准确反映。具体准则的制定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例如,使企业合并、债务重整、资产重组等问题得以规范,合并价差能够合理地定期推销,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更为合理,对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更为恰当等等。只有这样,在披露会计信息时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加强会计法制化严肃法纪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企业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一方面要加大会计法的宣传力度,改变部分领导认为学习会计法是从事会计工作的领导和人员的事,与非会计人员无关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对违反会计法,故意制造假利润的领导干部、单位负责人和会计责任人员,要依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并进行必要的处罚。新会计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比修改前大为详尽和具体,违反哪条规定,负什么法律责任,如何处罚,规定得十分清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P< p>摘要:文章揭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我国加入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行为的影响和个体利益的驱动,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某种意义上与世贸组织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甚至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很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二、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差、专业素质不高以及企业内部为追求自身利益,个别领导不懂会计法等诸多因素。1.会计法规系统不健全。虽然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但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出现以及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我国在会计立法上仍需加快步伐。2.社会监督不力。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能洞察事务本质的高素质人员较少,需要加大对这一机构人员的迅速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企业内部监督不力。一些企业的领导由于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上,难以做到合理、合法;二是财务基础管理薄弱。如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完整等。三是会计业务处理手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在用手工做账,财务数据处理仍处在低效率阶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三、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1.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和执行新会计法。首先企业法人和单位领导要懂法和守法,只要他们能遵纪守法并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力度。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逐步理顺委托关系,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3.加大处罚力度。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4.实施会计核算委任制,加强企业内部的异体监督力度。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在委任财务总监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委任制核算制度。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失职的会计人员,会计服务机构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处罚,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又能切实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5.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业务*作技能的熟练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就能为企业的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反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就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二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反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差,可能因图谋个人私欲,编造、篡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6.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要加强会计工作的理论研究,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出会计信息形成与提供的规范或准则,克服会计信息失真。其次通过会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会计工作紧跟社会时代的潮流,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