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古汉语“以”的用法.doc

    • 资源ID:12974243       资源大小:3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汉语“以”的用法.doc

    . .古汉语“以”的用法(一)“以”,本是动词,说文解字:“以,用也。”经传释词:“广雅曰:以,与也。”动词“以”意义有二:、意为“用”、“依据”。例如: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涉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例、中的“以”译作“用”,“虽不吾以”即“虽然不用我”。例中的“以”译作“依据”。、意为“认为”、“以为”。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X公。(战国策·齐策一)3、率领。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史记·项羽本纪)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史记·晋世家)(二)“以”的介词用法“以”作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依据、标准等,一般可译为“用”、“拿”、“凭”、“按照”、“凭身份”等。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汤问)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慎大览)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以”的这种用法同“于”,一般可译为“在”、“从”等。例如: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今以XX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3、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一般可译为“把”。这里所说的“对象”,就是指一般句子中的“宾语”。由于介词“以”的出现,把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而形成一种状中关系。例如: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史记·滑稽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般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汉语中的因果关系,既可以用复句来表达,也可以用单句来表达。用复句形式表达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在揭示两件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用单句形式表达的因果关系,却只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之所以发生的原因。用单句形式表达因果关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介词“以”来引进原因。例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三)“以”的连词用法“以”的连词用法是从介词用法虚化而来的。“以”的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但不能用来表示转折关系。作为连词,“以”所连接的多是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可译为“而”、“又”、“而且”等,也可略去不译。例如:主严以明,将知以武。(战国策·楚策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表示承接关系“以”前面的动作、行为,往往是“以”后面的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一般可译为“而”,或者略去不译。例如: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表示目的关系、结果关系“以”后面的动作、行为,往往是“以”前面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一般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例、“以”之后的部分是其前行为的目的,例“以”之后的部分是其前行为的结果。 、表示因果关系“以”表示因果关系,常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之前。一般可译为“因为”。例如:晋侯秦伯围X,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僖公三十年)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公子列传) 、表示修饰关系“以”表示修饰关系,一般用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 、连接方位短语,一般不译。例如: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史记·陈涉世家)(四)“是以”、“以是”“是以”、“以是”都是介词“以”和代词“是”构成的介词结构。“是以”与“以是”的不同,在于“是以”是宾语前置的介词结构。两者的意思是“由于这个原因”、“根据这种情况”之类,可译为“因此”。例如:每X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梁惠王上)(五)“有以”、“无以”“有以”、“无以”中“有”、“无”是动词,省略了宾语,这个省略的宾语是实现“以”后面的行为的凭借;“以”是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性短语。意思是“有东西(方法)用来”、“无东西(方法)用来”。例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吾终当有以活汝。(马中锡XX狼传)例中的“无以为乐”即“没有东西用来作乐”,例中的“有以活汝”即“有办法来救活你”。. .word.

    注意事项

    本文(古汉语“以”的用法.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