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及作用研究.docx

    • 资源ID:12981681       资源大小:81.61K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及作用研究.docx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及作用研究 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 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 配置效率的分析 学位申请人姓名 刘 璐 丹 专 业 名 称 国 际 贸 易 学 学院(系、所) 经 济 学 院 指导教师姓名 赵 登 峰 分类号 F740 学校代码 10590 U D C 339 密 级 公开 深圳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 明:所呈交 的学 位论文中 国经济转型 发展 的动力及作用 渠道一一基于国 际 贸 易 和资源配置效率 的分析是 本人在导 师 的指导 下,独立进 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 文 中 己经注 明引用 的内 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 经发表或撰写 的作 品或成果。对本文 的研宄做 出 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 己在文中 以 明确方式标 明。本声 明 的法律后 果 由本人承 担。论文作者签名:曰期:年月丨又曰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 了 解深圳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 学位论文 的规定,艮:研宄生在校攻读学位期 间论文工作的知 识产权单位属深圳大学。学校 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 向 国 家 主管 部门 或其他机构送交论文 的 电子版和 纸质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 阅。本人授权深圳 大学 可 以将学 位论文 的 全部 或部 分内 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 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心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丨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技术扩散更加快速,科技交流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合作竞争关系更加明显,而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话语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中国步入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着从“要素投入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根据新经济增长的理论,全要素生产率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内源因素,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备受国家政策制定者与研究者的关注。 笔者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 1999-2014 年间除港澳台和西藏外 30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作用渠道。本文认为作用渠道主要来自内外两方面:外部渠道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分享全球化红利;内部渠道是我国知识资本、人力资源和金融市场配置效率的提高。实证研究表明:(1)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累积效应,上一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短期来看,我国国际贸易可以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长期来看,国际贸易却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对知识资本的投资,在短期和长期,均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4)我国人力资源的配置,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的时滞性;(5)我国的金融市场,短期来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积极影响,长期来看,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在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2)改善贸易增长方式,着眼于长期贸易质量的提升;(3)坚定不移地走研发之路,发展创新经济;(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激励机制;(5)加快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关键词:转型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国际贸易;资源配置 The Engine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Its Factors: Studie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bstract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oes deeper,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getting closer, technology diffusion is happening more rapidly, technology exchanges is becoming more frequently, the co-opet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is more noticeable.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a country goes hand in hand with its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is very moment, China is at a critical transitional stage, with the slower economic growth and more pressure of the economic downturn. China is working hard to put economic development onto the track of endogenous growth driven by innovation rather than by capital accumulation. According to Neo-economic Growth Theor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s the crucial source of the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the key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Besides, TFP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gine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Thus,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s of TFP growth is a relevant issue for growth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key factors that determining the TFP growth and its share to economic growth at the economic transitional stage in China. Data from 1999 to 2014 for 30 economic units excepting XiZang Province are utilized to build a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in the analysis. The empirical work shows that the drivers of TFP growt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xternal channel and internal channel. The external channel is that China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o share global dividends. While the internal channel means China has a higher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intellectual capital, human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market. This study finds evidence that the initial TFP conditions, openness to the world trade, the investment in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market quality are very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TFP growth. Firstly, there is a cumulative effect in TFP, the TFP condition in the previous period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FP growth The Engine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Its Factors: Studie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the current period. Secondly, in the short term,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promote its TFP growth, but in the long run, its international trade might inhibit the TFP growth. Thirdly, the investment in intellectual capital,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TFP growth in China both in the short term and in the long run. Fourthly, time-lag effect exists in human capitals function on TFP growth. At last, while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FP growth in the short term, it could harm the TFP growth in the long run. Besides,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offered based on our results. Firstly, work hard to transfor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put emphasis on TFP growth. Secondly, improve the mode of trade growth, with focusing on long-term trade quality improvement. Thirdly,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power to make the economy innovation-centered. Fourthly,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labor market. At last, make efforts to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Key word:Economic Transiti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Trade; Resource Allocation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3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4 一、研究方法 . 4 二、研究思路 . 5 第三节 内容安排和创新之处 . 6 一、内容安排 . 6 二、创新之处 . 6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7 第一节 关于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综述 . 7 一、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 7 二、国内关于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 9 第二节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11 一、国外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11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二、国内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 第三章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渠道的理论分析 . 13 第一节 国际贸易 . 14 第二节 资源配置效率 . 14 一、对知识资本的投资 . 14 二、对人力资本的配置 . 15 三、金融和风险市场 . 16 第四章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渠道的实证分析 . 16 第一节 模型与研究变量的设定 . 16 一、模型的理论基础与设定 . 16 二、研究变量的设定 . 17 第二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21 一、样本选取 . 21 二、数据来源 . 21 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21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26 一、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26 二、实证分析方法与结果 . 27 三、实证分析的结论 . 28 第五章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29 第一节 政策建议 . 29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 29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二、改善贸易增长方式,着眼于长期贸易质量提升 . 30 三、坚定不移地走研发之路,发展创新经济 . 30 四、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完善劳动力市场激励机制 . 31 五、加快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 32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33 一、不足之处 . 33 二、研究展望 . 33 参 考 文 献 . 35 附 录 . 41 致 谢 . 53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进行了近四十年,中国经济也随之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然而,正值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际,随之也产生了诸如劳动力不足,工资水平上涨,以及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等问题,使得中国过去三十年依靠的高投资、高出口拉动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虽然国家不断扩大投资,而实际 GDP 的增长率却出现了趋势性下滑。为确保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党的十七大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时,通过多年经济发展实践,对之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写入国家经济目标,下定决心实现经济发展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向技术进步型的内源性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再仅仅是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而更多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 TFP)的提高,使得资源得以重新有效配置并获得更高的效率。 众多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其贡献率的高低,一方面造成了经济是可持续增长还是停滞不前的路线分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各个经济体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天壤之别。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若想准确认识、把握、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毋庸置疑需探求经济增长新动力,激发经济创造新活力。为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使中国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增长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得以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全要素生产率既是经济增长的本源动力与核心引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绩效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创新是否成功,不仅是看科技论文总量与发明专利的多少,本质上更要重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更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质量如此重要,对经济健康有效地持续运行如此功不可没,那么各国政府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认知程度与关注力度,自然而然造成了不同国家经济政策的大相径庭。其中,新加坡政府一马当先,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制定了全要素生产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2 率的增长目标,其经济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全要素生产率每年至少要增长两个百分点。自此,新加坡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在 2016 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排名中,新加坡位居亚太榜首,全球第六;在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政府在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I)高居第二;相比之下,中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榜单第 25 名,全球竞争力指数榜单第 28 名。可以看出,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与实践中,我国可以结合实际国情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取长补短发展经济,不断提高我国创新力与综合竞争力,使经济转型的伟大事业更上一层楼。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研究中,新熊彼特增长模型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率增长主要取决于:与世界前沿生产率的距离(追赶效应 catch-up effect);从世界前沿生产率学习的能力(传递效应 pass-through effect)(Acemoglu et al., 2006; Aghion and Howitt, 2006)。追赶效应是指国家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existing technologies)并向世界产业前沿靠拢的能力。传递效应是一个更加动态化的概念,是指国家从科技前沿的新创造(new innovations)中获益的能力。实证模型已经提供了增长率条件收敛的跨国证据,并指出了影响追赶效应的渠道与政策(Nicoletti and Scarpetta, 2003; Griffith et al., 2004; Conway et al., 2006; Arnold et al, 2006; and Bourlès et al., 2013)。然而,塑造科技传递效应、使国家获利于世界前沿的创新驱动增长的机制仍然有待探索。 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认为各个国家从前沿学习的能力是一致的,比如所有的国家都无差异地受益于科技前沿国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向科技前沿学习这一渠道被认为生产率增长所带来的免费午餐。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剧,各国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努力嵌入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红利。各国在与以美国为代表的科技前沿国的贸易中,受益于科技前沿国的创新与生产率外溢,全要素生产率在开放中得到了提升。一方面,全球价值链的连接,可以通过与科技前沿的接触以及在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实践这一过程而提高国家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价值链给公司施加了额外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公司跟进新技术发展趋势、维持其生产率与成本优势的激励。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受益于世界前沿生产率增长的外溢效应,借此提升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 然而,OECD 的一篇研究(Alessandro Saia, Dan Andrews and Silvia Albrizio1,2015)指出,向世界前沿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既定事实,而且还会伴随诸多问题,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3 研究首次证明,科技前沿国的创新对落后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存在异质性。具体来说,该研究基于 15 个 OECD 成员国在 1984-2007 年间的数据分析表明,从前沿学习的程度,提高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程度,被认为是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的函数:国际联系程度;资源分配的效率;对知识资本的投资程度。该研究表明,当一个经济体通过贸易与世界前沿有更多的联系,更深入地参与全球价值链,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技能,更多投资于诸如研发和管理技能等知识资本和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则这个经济体从世界前沿扩散中学习能力就更强,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更加得以提升。 那么,对中国来说,哪些渠道会影响从世界前沿扩散效应的学习能力,进而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同时,这些影响渠道,在短期和长期中的作用是否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因此,本文拟就目前我国除西藏外 30 个省市及自治区为样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进行分析,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检验在经济转型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渠道及作用方向。 二、研究意义 世界银行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修订国家收入分组划分标准。在2010 年,世界银行公布的分组标准是:人均 GDP 达到 12276 美元或以上者为高收入国家;3976-12275 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006-3975 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1005 美元或以下者为低收入国家。2010 年我国人均收入 4260 美元,按照当时 2的分组标准,仅仅比中等收入偏上国家标准的下线高出 284 美元。而目前,世界银行2016 年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12476 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4036-12475 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026-4036 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小于 1025 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中国 2017 年人均收入高达 8866 美元,已经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中位值水平,比该组下线水平高出了 4830 美元,仅仅六年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显著,现有的依靠人口红利释放、高投资增长、高出口增长的模式,难以助推我国跳出这并不讨喜的“中等收入陷阱”。我国推动经济转型事业再攀高峰,必须凭借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提升。因此,评估近些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识别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具有以下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研究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全球一体化浪潮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渠道,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4 利用我国除西藏外 30 个省市及自治区 1999-2014 年间大量实体经济数据,结合面板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揭示了切合我国实际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与其各个影响渠道的作用方向,丰富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研究内容,拓展了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渠道的实证方法,加深了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理解与认知。 (2)客观评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其影响渠道,有助于辨识可能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作用路径,并对症下药取得针对性效果,使我国经济增长更具可持续性,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 (3)通过深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为我国决策者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帮助其在经济转型时期,做出更有利的经济发展选择。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文的重点是切合中国国情,探求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在全球价值链影响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迁及影响因素,从而得出我国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全要素生产率得以不断稳步提升的渠道及其影响程度。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 在尽可能全面阅读国外及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出有关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学术成果与最新研究进展,探求经济转型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探讨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渠道及其作用方向,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并借鉴相关的研究方法,规范本文的实证分析方法,进而完善本文的研究框架。 (2)理论分析 本文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贸易的深度(以贸易量来衡量),对知识资本的投资力度(以研发经费来衡量),金融市场的繁荣程度(以信贷余额来衡量),和人力资源的充裕度(以就业人员数来衡量)四个方面(其中,后三个因素构成知识资本、信贷资源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分别分析其对我国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并阐述每个影响因素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特点,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3)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5 本文将基于 1999 年-2014 年 30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证方法,通过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别对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作用渠道,进行规范化实证检验,同时,既考虑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特点,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在短期与长期两方面的影响大小,使其可以为我国决策者制定经济转型发展的长短期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 1-1 所示。首先,通过阅读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的已有文献,提出本文所关注的研究问题;其次,在总结之前学者们关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时,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本文所关心的内外部渠道因素;最后,通过数据搜集和模型建立,实证得出本文研究问题的答案,并归纳总结本文的不足之处,抛砖引玉指出未来可进行的研究方向。 图 1-1 研究思路框架图 提出问题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研究现状国内外文献综述分析问题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收集数据 相关指标选取及来源模型建立面板模型选取及检验面板估计结果解读结论启示主要结论及建议不足之处及展望解决问题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6 第三节 内容安排和创新之处 一、内容安排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其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最后指出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阐述国内外对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归纳并分类总结出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最新研究动态。 第三章是理论分析,在之前文献阅读与总结的工作基础上,提出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渠道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是模型构建,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渠道建立相关回归模型,采用相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做进一步的修正,最后得出规范的实证结论,揭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其内外部作用渠道的联系。 第五章是结论启示,阐述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后续进行更深入研究的相关方向,并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二、创新之处 从现有文献来看,本文的创新之处可表述为如下两点: (1)以往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有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其中宏观层面有对我国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解;中观层面有对某一行业(如制造业、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分析;微观层面有对企业(如我国上市软件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检验。而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探求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在全球价值链影响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迁及影响因素,为全要素生产率的现有研究增砖添瓦,抛砖引玉,也为我国制定经济转型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参考。 (2)我们预测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在全球价值链影响下,我国从科技前沿学习的多个渠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及影响程度,既分析各作用渠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短期作用,也验证各作用渠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影响,从而为长短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针对性视角。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7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社会,科技变革越来越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的自主创新事业取得了很多成绩与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科技前沿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世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那么,中国如何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积极主动嵌入价值链,向科技前沿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许多国内外学者不断更新跟进的研究领域。基于以往研究,本文主要总结出关于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以及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外部作用渠道研究。 第一节 关于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综述 自从索罗(1956;1957)利用增长函数分离出全要素生产率后,关于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这个主题,各国学者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丰富广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而本文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本质就是探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动力,具体可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提高。同时,鉴于国内外文献对经济转型方式的研究,多表现为研究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下文主要论述关于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文献,且主要按照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分别进行梳理总结。 一、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自从索罗(1956;1957)利用新古典增长函数分解出要素投入之外的产出增长部分,即索洛残值,国内外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就开启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随后不少著名学者,如 Krugman(1994),Klenow,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及作用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修****)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