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
-
资源ID:12982802
资源大小:5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 -23 Mg-24 Al-27 Fe-56 Zn-65 一、选择题:毎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1分1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为防止FeSO4被氧化而变质,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锌粉 B铁粉 C硫酸铁 D盐酸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CO2与足量的Na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B.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C.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则其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NAD.25 ,1.01×105 Pa,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4在某体系内有反应物和生成物5种物质:H2S、S、FeCl3、FeCl2、HCl.已知H2S为反应物,则另一反应物是AFeCl2 BFeCl3 CS DHCl5.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3+I2+H2O=2HI+H2SO4;2FeCl3+2HI=2FeCl2+2HCl+I2;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A.NO>Fe2+>H2SO3>I- B.I->Fe2+>H2SO3>NOC.Fe2+>I->H2SO3>NO D.H2SO3>I->Fe2+>NO6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Na、Ca2、SO、Cl BK、Mg2、SO、NO CH、Mg2、CO、S2 DK、Na、NO、SO7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FeCl3溶液 B2 mol/L NaOH的溶液C2 mol/L MgSO4的溶液 D2 mol/L H2SO4的溶液 8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AgNO3NaCl=AgClNaNO3 B3COFe2O32Fe3CO2C2F22H2O=4HFO2 DMgCl2(熔融)MgCl2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Ag+Fe=Fe2+AgC.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过量的CO2气体:2AlOCO23H2O=2Al(OH)3CO32D.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10将下列各组中的两溶液互相滴加,比较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现象不同,最终结果也不相同的是A100 mL 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0 mL 1 mol/L的氯化铝溶液B100 mL 1 mol/L的盐酸溶液和100 mL 1 mol/L的偏铝酸钠溶液C100 mL 1 mol/L的盐酸溶液和100 mL 1 mol/L的碳酸钠溶液D100 mL 2 mol/L的盐酸溶液和100 mL 1 mol/L的碳酸钠溶液11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FeSO4 BNaOH CBaCl2 DAl2(SO4)3 12.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 mL 4.0 mol·L-1的盐酸和100 mL 4.0 mol·L-1 NaOH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均加入相同质量的铝粉,在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3,则两个烧杯中加入铝粉的质量共为13.将Cu片放入0.1 mol·L-1 FeCl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Fe3+与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 B.35 C.34 D.4314在V L 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过滤得沉淀,然后在高温中灼烧沉淀最后得白色固体m g,则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15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H2为11.2 L(标准状况),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 B铁 C镁 D铝16.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人 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 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 C丁<甲<乙=丙 D甲=丁<乙=丙17.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为Fe,B为Fe3O4 BCD溶液的颜色变化:由浅绿色到黄色C的离子方程式:FeFe3=2Fe2 D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二、填空题(49分)18.(8分)选择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1)Fe(Al)方法:_;离子方程式:_。(2)FeCl3溶液(FeCl2)方法:_;离子方程式:_。19.(9分)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如反应转移了0.4 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L。20(12分)如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 mol/L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1)B中盛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实验开始时就先将活塞E_(填“打开”或“关闭”),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为 。21(8分)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4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1)合金中Mg的质量为_g;(2)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3)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4)生成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22(12分)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1)在生活、生产中,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是_。(填字母)A钛合金 B铜 C钢 D硬铝(2)利用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可将SO2转化为SO,从而实现对SO2的治理。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氧化铁是重要的工业颜料,下面是制备氧化铁的一种方法,其流程如下:提示:铁屑用Na2CO3溶液小火加热处理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油污。操作的名称是_;操作为洗涤,洗涤操作的具体方法为_。滤液A中加入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生成沉淀的同时有一种气体产生,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 如果煅烧不充分,产品中将有FeO存在,称取3.0 g氧化铁产品,用稀硫酸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量取其中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0.01000 mol·L1 KMnO4溶液20.00 mL恰好完全反应。上述产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已知:5Fe2MnO8H=5Fe3Mn24H2O)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第三次月考考试化学答案一选择题:(51分)1-5.B A D B D 6-10.B D A D C 11-15.A A D C B 16.C C 二、填空题(49分)18.(8分)(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2Al2OH2H2O=2AlO3H2(2)加氯水或H2O2溶液;2Fe2Cl2=2Fe32Cl或2Fe2H2O22H=2Fe32H2O19.(9分)(1)H2O2(2)H2CrO4Cr(OH)3(3) (4)4.48L20(12分)(1)铁屑Fe2H=Fe2H2(2)打开H2(3)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4)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21(8分)(1)7.2(2)2.5(3)5 (3)20.1622(12分)(1)C (2)2Fe3SO22H2O=2Fe2SO4H(3)过滤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Fe22HCO3=FeCO3CO2H2O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