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案.docx
西方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系各专业规定学时:60学时 沙市大学经济管理系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宏观经济学以政府干预为核心,研究GDP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ISLMBP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是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通过研究和分析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考察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功能,近而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充分利用这一问题的。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及分析和研究在现有既定的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的原因,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的途径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等问题,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寻求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和干预手段,并且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运作用,提供一套的理论规范和行为规范。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决定理论、波动理论和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构成。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及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内容。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学时分配3、教学重点与难点4、教学大纲5、教学方式6、教学进程7、思考题和习题8、参考资料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课堂讲授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习题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课:安排每章后。(三)考试环节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判断分析题、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简述题和论述题等。五、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缪代文,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目:(1)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宏观),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微宏观),第1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5)缪代文,微观与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章 节第八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目标、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掌握宏观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GDP、GNP),掌握失业率和价格指数的含义。掌握GDP的GNP区别;掌握宏观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产品支出法)。理解GDP相关概念。掌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以及总供求模型及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课时分配4学时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难点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大 纲 第八章.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第二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三节 总供给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教学方式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进程第一章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一、国内生产总值1、概念及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值计算的总和。说明:、一个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必须是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产品,其它时间生产的产品不能计入。、计入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经过市场交易的产品的价值才能计入,自产自用的产品不能计入。最终产品:直接使用,无需再加工的产品。如消费品,企业的厂房、设备。中间产品: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的产品。如钢材、木材等原材料。例:从棉花到服装。2、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按基年价格计算的GDP。关系: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3、人均GDP:按人口平均计算的GDP。4、国民原则与国土原则国民原则:以国民产值作为计算标准,结果为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土原则:以国内产值作为计算标准,结果为国内生产总值GDP。二、GDP核算1、GDP核算表总需求(AD)总支出(E)总供给(AS)总收入(Y)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厂房设备住宅存货变动政府购买(G)净出口(出口-进口)(X-M)(产值=销售额+存货变动,收入=产值-外购原材料)工资利息租金 利润税利润 社会保险税间接税 股息和红利折旧 未分配利润表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和概念: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视为企业购买自己的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租价),劳动的价格工资;资本的价格利息;土地的价格租金。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因素:、要素的市场供求状况、政府管制折旧:企业销售收入中用于补偿设备消耗的部分。间接税:对卖者所征的税,通过加价转嫁给了买者,实际上是间接对买者征税。2、G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即GDP核算表左边的计算方法。GDP=C+I+G+(X-M)、收入法:即GDP核算表右边的计算方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折旧=消费+储蓄+税收=C+S+T、部门法:按部门加总计算增值的方法。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净产值。NDP = GDP - 折旧、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参与生产的生产要素所得收入的总和。NI = NDP - 间接税、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PI = 国民收入 - 公司未分配利润 - 企业利润税 - 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收入,即个人收入纳税以后的余额。PDI = PI - T个人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储蓄第二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一、 总需求、总供给及其关系1、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AD),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E)来表示。E=E(AD)或E(AD)。、总供给: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AS),用出卖最终产品和劳务所得的总收入(Y)来表示。Y=Y(AS)或Y(AS)。、潜在总供给(ASF):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ASASF2、宏观经济均衡、一般宏观均衡:AD=AS,其中,AS=f(AD) 或 Y=f(E)=f(AD)。即总需求与总供给、总支出与总收入总是相等的,它们是市场交易的两个方面,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从决定关系上看,是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支出决定总收入。通俗说法:有买的就有卖的。买者的意愿支出决定了卖者的收入,卖者的收入源自买者的支出。原因:人是经济人,而经济人总是作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 、最优宏观均衡:AD=AS= ASF分析: AD= ASF,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ADASF, 失业,萧条;ADASF, 通货膨胀。二、注入量、漏出量与需求管理政策1、注入量与漏出量因为AS=f (AD),而AD=C+I+G+(X-M),且C=Y-T-S,则:AD = (Y-T-S)+I+G+(X-M)其中,I、G、X的增加,使AD增加,进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为注入量;而S、T、M的增加,使AD减少,进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减少,为漏出量。2、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即政府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紧缩政策:政府通过鼓励漏出量、抑制注入量来减小总需求的政策。扩张政策:政府通过鼓励注入量、抑制漏出量来扩大总需求的政策。3、需求管理政策的一般应用方法ADASF,出现通货膨胀,用紧缩政策。ADASF,出现通货紧缩、萧条和失业,用扩张政策。 参考资料教 材:缪代文编著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参考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思考题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万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章 节第九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目标、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国民收入公式,均衡产出;了解三部门的收入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乘数论,各种乘数的计算。课时分配6学时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难点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推导过程。大 纲 第九章.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第一节 总需求的构成第二节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第三节 乘数原理第四节 不同理论和相异的政策教学方式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进程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一、几点假设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假设:第一,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不变;第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三,价格水平是既定的。分析简单国民收入模型有以下两点假设:第一,利息率水平既定;第二,投资水平既定。潜在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二、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AD)是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AD=C+I+G+(X-M)三、最简单的模型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当不考虑总供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就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见下图) 0 AD Y E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 四、消费与储蓄消费(C)是家庭用于食物、衣服等物品和劳务上的开支。消费是GDP中最大的一个部分。储蓄(S)是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S=YC)。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函数表达式为: C=f(Y)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储蓄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函数表达式为: S=f(Y)2.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以用消费倾向来表示。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趋向。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3.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可用储蓄倾向来表示。储蓄倾向包括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 4.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 5.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全部消费可分为两部分: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自发消费是指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引致消费是指由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它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即引致消费为:MPC·Y(c·Y)第二节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1.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0 AD Y E 总需求变动必然引起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2)消费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3)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第三节、乘数理论一、 乘数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是,一定量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这就是乘数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乘数(multiplier):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 乘数的另一个公式为: 乘数的公式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某一部门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映,从而使这些部门的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二、投资乘数1、乘数、乘数:因变量增量与自变量增量的比值。、乘数即系数推导:Y=m+nX(m、n为常数,n0),求Y/X=?m+n(X+X)=Y+Y即:m+nX+nX= Y+Y,经整理得:Y/X=n结论:乘数即系数2、投资乘数及其计算公式、投资乘数:投资增量和由投资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间的倍数关系。其定义公式为:k=Y/I、计算公式由上述推导过程知:Y=a/(1-b)+1/(1-b)I,a、b为常数,1/(1-b)是I的系数,由“系数即乘数”知,1/(1-b)即为投资乘数。K=Y/I=1/(1-b)3、投资乘数的运用、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通货紧缩缺口: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数量。通货膨胀缺口:均衡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数量。、运用例:YF=5000亿元,b=4/5,则Y1=4500亿元,I=100亿元Y2=6000亿元,I=-200亿元4、乘数的限制条件、有闲置资源。、投资不变。、b稳定。三、节俭的矛盾1、古典的观点节俭S增加I下降I增加Y增加2、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i下降节俭S增加I减少Y减少 C减少凯恩斯认为,节俭之是非应视经济情况而定。通货膨胀时,S应增加通货紧缩时,S应减少最优均衡时,S应保持不变。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 通货膨胀时,S应增实减;通货紧缩时,S应减实增。 思考题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有无借鉴意义?试比较IS-LM模型与AD-AS模型?经济活动都包括哪些要素?什么是市场?构成经济的主要市场有哪些? 参考资料教 材:缪代文编著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参考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章 节第十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目标、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失业及其原因,了解通货膨胀及其原因。掌握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及曲线的变动。课时分配4学时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通货膨胀理论,难点是预期的与惯性的通货膨胀理论大 纲 第十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第一节 失业及原因第二节 通货膨胀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及菲利普斯曲线教学方式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进程第一节 失业及原因一、需求不足的失业与充分就业1、失业:在一定年龄规定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与统计学意义上的失业是不同的:A,统计数字可能低于实际的失业水平 B,统计数字可能高于实际失业水平。2、充分就业:在现有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了工作的就业量。3、需求不足失业的原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二、充分就业下的自然失业1、摩擦性失业:如跳槽2、结构性失业:如行业衰落导致的失业3、临时性和季节性失业:如促销三、失业对策对周期性失业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对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采取人力政策,如职业训练、提供就业信息等。第二节 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3、混合型通货膨胀4、结构型通货膨胀5、预期型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后果1、造成实际收入和实际财富的再分配2、资源的重新配置3、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变化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及菲利浦斯曲线一、菲利浦斯曲线及运用“社会可接受”的“临界点”二、长期菲利浦斯曲线参考资料教 材:缪代文编著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参考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思考题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谋略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4时,试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说明通货膨胀的持续? 章 节第十一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目标、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经济周期的各种不同类型及其成因。掌握经济增长中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含义。了解关于经济增长的各种争论及其评价。课时分配4学时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周期理论,难点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大 纲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第一节 经济周期及成因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第三节 经济增长是非论教学方式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进程第一节 经济周期及其成因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可译作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循环)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展或收缩为标志。对经济周期的理解须把握三点: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3.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展阶段和收缩阶段。经济周期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1.繁荣: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2.萧条: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降,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3经济周期的分类经济学家根据一个经济周期时间的长短把经济周期分为不同的类型。(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9-10的周期(2)基钦周期;短周期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俄国经济学家康襟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一60济周期。(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朗。(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持对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和康德拉季职夫周期进行了综合分折。 熊被持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短周期。三、外生经济周期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民;新土地和新资源发现;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活动和气候;等等。四、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这种理论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这些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的波动。五、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概况现代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流派。从而也就有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沦为中心。所以就把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国民收人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仍在于总需求。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第二,在总需求中消费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根据现代经济学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消费在长期中是相当稳定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是以投资分析为中心的,都是要分析投资变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者强调了货币因康的作用,从货币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解释了经济周期。理性预期学源则强调了预期失误是经济周期的厉因。这些经济周期理论之间尽管千差万别,但有两点是相同的。第一,强调了内生因素,即经济因素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作用。第二,强调了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存在的必然性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况一、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定义的理解:第一,经济增长仅仅是GNP或GDP的增加,而不是其它。第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二、经济增长的源泉1.资本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在。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2.劳动劳动是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启发: 第一,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第二,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数量多,但劳动力总体质量不高,这就要提高人口素质。第三,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三、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得-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得与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来。1.基本假设第一,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二,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第三,规模收益不变;第四,不考虑技术进步。2.基本公式(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基本假设第一,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二,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第三,规模收益不变;第四,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以变的;可以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情况。 参考资料教 材:缪代文编著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参考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思考题简单叙述几个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有哪些可供我们注意和借鉴?试比较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 章 节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经济政策目标,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关内容,了解经济政策的有限性。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相机抉择的含义。理解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机制,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课时分配4学时重点、难点重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难点是相机抉择。大 纲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第二节 货币政策第三节 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因素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教学方式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进程第一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1.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的内容: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它税收。2.财政政策的运用在经济萧条时期,AD,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在经济繁荣时期,AD,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要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压抑,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为什么主张运用赤字财政.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第二节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银行制度西方国家的银行主要分为两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主要职责是:()作为银行的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领导与监督银行的业务活动。()代表国家发行纸币。()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商业银行是私人办的银行。其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商业银行体系所创造出的货币量的公式是: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所以,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息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变动。2.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卖出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2)贴现政策: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贴现所付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变动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增加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反之,则反。(3)准备金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称为准备率。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应量。3.货币政策的运用在萧条时期,AD,为了刺激,就要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在繁荣时期, AD,为了抑制,就要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第三节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某些财政手段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功能,被称为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当经济萧条时,由于收入减少,税收也会自动减少,从而就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当经济繁荣时,由于收入增加,税收也会自动增加,从而就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各种转移支付,包括失业补助与其他福利支出,有其固定的发放标准。当经济萧条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增加。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当经济繁荣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减少。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尽管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第四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相机抉择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调节表经济状况政策手段萧条通货膨胀法定准备率降低提高再贷款利率降低提高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政府债券卖出政府债券特 称扩张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第五节供给管理政策一、收入政策及其措施收入政策是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货膨胀。收入政策有以下三种形式:.工资-物价冻结政府采用法律手段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2.工资与物价指导线政府为了制止通货膨胀,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其它因素,规定出工资与物价上涨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规定工资增长率。3.税收刺激计划以税收为手段来控制工资的增长。即政府规定货币工资增长率,即工资指导线,以税收为手段来付诸实施。二、指数化政策及其措施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主要的指数化措施有:1.工资指数化2.税收指数化三、人力政策及其措施人力政策又称就业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要措施有:1.人力资本投资;2.完善劳动市场;3.协助工人进行流动。四、经济增长政策1.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2.资本积累;3.技术进步;4.计划化与平衡增长 参考资料教 材:缪代文编著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参考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