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doc

    • 资源ID:13006137       资源大小:4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doc

    .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配套练习一、而 1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例:北救赵而西却秦。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例:图穷而匕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设。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例:吾恂恂而起。例X而察之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那么汝朝夕侍母。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3音节助词。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已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不久。 二、何 1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作宾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例:豫州今欲何至? 例:大王来何操?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例:然那么何时而乐耶? 例: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例:X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例: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例: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又:何以战? 三、乎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 例: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例: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国其庶几乎。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用于感慨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3作词尾。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 四、乃1副词。 (1)表示顺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例: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2)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例:今君乃亡赵走燕。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表示限制或条件,可译为“才、“仅等。例:臣乃敢上璧。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4)表示出乎意外,可译为“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 :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而且、“可是、“却、“于是等。例:非独聂政能,乃其姊者烈女也。例: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都,美男子;狂且,狂行愚拙之人)。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五、其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例: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那么或咎其欲出者。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祈使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大概。) 例: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例:汝其勿悲!(表婉商,可要。)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一定。) 例:吾其还也!(表祈使,还是。) 3连词。 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表假设。)例:其假设是,孰能御之? (表假设。)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或反诘:难道。) 六、且1连词。 (1)表示递进关系。(2)并列关系。 (3)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例: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2副词。 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例:不出,火且尽。例: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例且暂还家去。 七、假设 1.代词(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例:假设毒之乎?(你)例:更假设役,复假设赋(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假设人!2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假设能以X、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以万人假设一郡降者,封万户。 3复音虚词。 “假设和“夫、“至结合,组成“假设夫、“至假设,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假设夫霪雨霏霏。例:至假设春和景明。八、所 1.助词。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构造。“所字构造是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例: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例: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构造,那么所字构造起定语的作用。例:夜那么以兵围所寓舍。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照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示原因。)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手段或凭借。) 九、为 1介词(1)一般读去声wèi。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公为我献之。 (3)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例: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因为、“由于。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5)表示被动。读阳平声wéi,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2助词。读阳平声wé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照应。可译为“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3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其他动词意义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十、焉1语气助词。 (1)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例:于是余有叹焉。 (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3)在词或短语后,起附加作用,相当于“然。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2代词。 (1)相当于人称代词“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3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是。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例:青麻头伏焉 十一、也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判断。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2)表肯定。例:昔人云:“将以有为也。在有否认词的句子中,仍然是一种表否认的肯定。如:众曰:“假设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3)表疑问。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4)表感慨。“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慨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例: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例:君美甚,X公何能及君也! (5)表商量。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十二、以 1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例:问:“何以战?例:余船以次俱进。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例: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XX。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着。例:天下有变,王割XX以楚和。例:(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2连词。 (1)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 (2)表承接,可译为“而或省去。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表目的,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作?师说?以贻之。例:敛赀财以送其行。 (4)表修饰,可译为“而,或省去。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动词。可译为“认为,以为、“用、“行等。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开展或推断的结果。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十三、因 1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凭借、对象、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2连词。 表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十四、于 1介词。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X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例:荆国有余于地而缺乏于民。(在方面。)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例: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到。)例: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从、自。)例: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例: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对、对于。)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拟,可译为“比。例:良曰:“长于臣。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有时那么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展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一样。 (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一样。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十五、与 1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例:彼与彼年相假设也,道相似也。 2介词,表示相关,可译为“和、“跟、“同。例客从外来,与坐谈。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感慨、反诘(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例:“管仲非仁者与?例:无乃尔是过与? 4用于句中,无意。例:是盟也,其与几何? 5动词。可译为“给予、“授予、“结交、“参加等。例:与斗卮酒。例:不欺其与。例:蹇叔之子与(yù)师。 十六、那么 1连词。 (1)表承接,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那么与斗卮酒。例: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2)表假设,相当于“假使、“如果或“那么、“就。例: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 (3)表转折、让步,可译为“可是、“却,或译为“虽然、“倒是。例: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例:其室那么迩,其人甚远。 2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此那么XX楼之大观也。例:非死那么徙尔。十七、者 1助词。 (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例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2)定语后置句标志词,可不译。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十八、之 1代词。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例: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例:鞣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语。)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宾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助词。 (1)构造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假设能以X、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构造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构造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 (4)构造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烟炎X天。例: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word.

    注意事项

    本文(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