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docx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好为你整理了多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第1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摘要: 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学生运算方面大多由于存在错用公式、违反运算法则等原因,造成学生运算能力不强,以至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运算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生出现运算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得到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关注,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运算能力引 言数学是一门与运算息息相关的学科,运算能力渗透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运算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实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广,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减弱,数学运算能力下降,甚至连计算能力也出现了“危机”。因此,增强学生数学运算意识,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就成为了当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运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学运算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精髓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其它三面墙围上竹篱笆。求竹篱笆长多少米?再如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占地面积15平方米,高8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7吨,这堆沙子重多少吨?要想求出所用篱笆的长度和这堆沙子的重量,运算能力就要发挥作用了。因此运算能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运算能力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最新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运算能力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把运算能力的培养放在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运算是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整个小学阶段运算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运算能力渗透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是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小学数学只是学习数学的起步萌芽阶段,大部分题目通过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得到答案,但是到了高中、大学等更高层次的学习中,许多题目都必须依靠以前学习积累的运算经验来解决。因此,运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运算能力对人的综合能力培养意义深远运算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运算能力还是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前提。著名数学家杨乐曾说“数学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数学也是大学里绝大多数科系的一门非常重要和基础的课程,对人的综合能力培养意义深远。”1由此可见,数学中运算能力对于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意义。二、小学生出现运算失误的原因分析运算法则掌握不熟练随着小学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小学生也由具体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开始摆脱用实物来表示的运算,转变为进行抽象符号的运算。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无论是整数、小数或分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并且都具有其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地掌握这些运算法则是正确运算的必要条件。任何的数学规则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之上的。概念法则不清晰会造成学生套用公式不准确等错误。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开始接触抽象的运算符号,对其代表的具体含义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数学运算规律不能应用自如,熟练掌握等。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有位学生这样计算“÷=×=”,出现这种错误是由于该生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掌握不熟练,不透彻,除以一个数没有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最终导致运算错误。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小学生运算失误的原因,进而表现为数学运算能力较差。基本口算不熟练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不借助任何一种运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运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中任何一道四则运算题,最终都要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加以解决。虽然有些同学能够正确的掌握运算法则,但由于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运算上的错误,最终导致运算结果的错误。例如在化简比的学习中,有位学生的作业是这样做的“0.125:=(0.125×1000):(×1000)=125:625=(125÷125):(625÷125)=1:6”。出现这种运算错误是由于该生对625÷125的口算不熟练造成的,这种错误在小学中是经常出现的。注意力不稳定,粗心大意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单调乏味的符号容易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虽然不是大问题,但是比较难以解决。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生经常出错,如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字、写错结果等。有时还会出现把加法当成减法,把减法当成加法,忘记写小数点等错误。这些错误并不是实质性的大错,只要做题时认真仔细一点是可以避免的。当然,造成学生运算失误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孤立的,他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熟练的掌握运算法则(1)搞清算理。算理是运算过程中的道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而算法则是具体的运算方法和法则。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不能忽视算理在运算中的作用,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学生透彻的理解运算法则,从而在运算过程中应用自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讨论,按照运算的意义一步一步地归纳出运算法则。这样既可以避免强制性的接受生硬的运算法则,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运算技巧和原理的基础上优化运算能力。(2)加强练习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运算的算理,做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只有在不断地训练巩固练习中,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在日常的小学生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使其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并熟练掌握。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每天布置一定数量的运算题,并记录下学生完成的时间和准确率,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引导、鼓励。长此以往,学生的运算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3)注重纠错。作为教师,要正确的理解学生运算时所犯的错误。不能学生一做错题就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恐惧,造成厌学心理。面对学生的错误,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或者小医生,让他们自己进行找错、议错、改错。这样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中可以理解错误原因,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教师也可以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辨析。制作错题卡片,让学生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还可以有重点的复习巩固易错题型,加深学生印象,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口算是日常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技能,熟练地掌握口算可以有效的辅助笔算,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一是进行课前两三分钟的口算训练。每节数学课之前,我都带领学生进行几分钟口算训练,几个月坚持下来,学生对口算逐渐重视起来。不仅如此,经过几个月不断练习,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二是重视基础性口算训练。基础性内容的口算训练十分重要,如20以内的进位加与退位减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100以内加减法等,这些基本口算内容都是以后学习数学运算知识的基础。只有这些基本口算掌握扎实了,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三是多种形式的变换练习。小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稍改变一下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性立即提高。例如运用口算游戏进行口算训练、抢答口算、小组对抗赛等等,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口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对提高运算的正确率有着积极地作用,而且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认真审题,仔细运算,静心检查是减少运算失误,提高运算水平的重要途径。(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进行数学运算的前提。数学运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很多学生对审题这一环节不够重视。看到题目,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就开始计算,最后导致抄错数字、运算顺序不对等错误,严重制约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而当一个学生有认真审题习惯时,作业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低年级学生读题目时用手指着题目读,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二是读完题目口头复述一遍题目意思,加深对题目的印象与理解。三是弄清题意后让孩子再读一遍然后做题。只要遵循这三点进行练习,相信孩子会很快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2)培养学生仔细运算的习惯运算过程直接影响着运算结果。在运算中要培养学生仔细、冷静的学习态度。遇到难题、复杂的题目时要沉着、冷静,不可急躁、心慌意乱。即使遇到简单的题目也不可粗心大意。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不能专心做题,经常会出现边玩边做题的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使运算正确率大大降低。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采用计时比赛、计算竞赛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运算中去。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时,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态度散漫并且存在试商慢,计算不准确,忘记写余数等现象,自从采用了计时比赛与计算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计算准确率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大大缩短了做题时间,效果非常显著。(3)培养学生静心检查的习惯学生在运算时做到完全正确的概率很小,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一些运算失误或错误,检查是数学运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监考时,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做完试卷就开始变得心不在焉,东看看西看看,摆弄自己的文具盒等,根本就没有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运算完了,不代表整个运算过程就结束了,教学时培养学生静心检查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时要静心、耐心逐一检查。同时要结合所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检查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结束语总之,造成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差的原因并不是单方面,孤立存在的。提高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也不是短时间内就有成效的。因此,在今后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兴趣,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参考文献1翟晋玉数学家杨乐数学对人的综合能力培养意义深远,中国教师报2009年第6期。2余海龙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9期。3徐大彬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咯初探,学园2013年第6期。4王淼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教师博览2014年第7期。5齐迎春新课程下关于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12期。6丁善容等优化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策略初探,教法探究2016年第13期。7周爱萍新课程呼唤全新的数学课堂,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第24期。8梁肇方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珠江教育论坛2014年第2期。9赵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探究,求知导刊2014年第10期。10刘艳浅谈夯实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办法,好家长2015年第24期。第2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案例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之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而运算能力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在修订过后增加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可见其重要性.计算的教学不能灌输,老师只能教孩子方法,如同给学生们一把钥匙,如何打开宝库,便要靠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和实践,通过自己的内化,不断提升运算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老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案例描述】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师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啊!你观察到了哪些运动项目?让学生自由的说。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牛奶图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牛奶图并说一说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盒牛奶?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牛奶的?(教师巡视,搜集算法)生学生可能会采用数数法、接数法;生组成法;生凑十法;师你是怎样凑十的,让学生边用学具演示,边说凑十法。师谁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找2-3个学生再完整的说一说凑十的过程,之后教师用课件直观演示孩子们的思考过程从外面的4盒拿一盒放进箱里凑成10盒,箱里的10盒和箱外的3盒相加,一共是13盒。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初步的印象。【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这一步中如何计算9加几,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二、优化算法,归纳总结。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中逐渐发现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方法有缺陷。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学生用摆小圆片的方法计算9+4,边摆边说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圆片,完成凑十的过程。使学生头脑里形成凑十的表象,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然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拿几剩几得十几。”师1拿哪去了?强化凑十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意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搜集了一些学生说算理的小歌谣,如为了给9凑成十,把4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见9想1凑成十,4可以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等等。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即要求他们会思考,又能从直观到抽象,还要会用语言表述凑十的过程,负担较重。所以我把算理简化成“拿几剩几得十几”,这样简洁明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三、巩固算法,渗透思想。让学生用小圆片摆9+6,9+3的计算过程,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操作、观察、口述的过程。使学生把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达到深化算理的目的。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出课题并板书。然后询问我们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箭头将9加几的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渗透转化的思想。四、巩固新知,寻找规律师9加几的算式还有哪些?生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案例反思】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二、巩固应用,加强练习。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第3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数学,一开始就被大家冠以“枯燥、严密、抽象”的形象。数学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的体验是枯燥、苦涩和知识的深奥谈论到数学,人们关注的就是学业成绩如何,学到多少知识,看中的仍然是考试卷上的100分。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学习是一种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让儿童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呢?今天我从祁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体验、一种享受,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体验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涂上生活的本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例如,在感受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教师出示了电梯的载重量1t,盖住了可承载的人数,让学生猜猜应该是多少人?学生的回答是“二十几”、“20”、“25”、“30”、“27”,教师面对出现偏离预设的生成,没有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拖回预设的轨道,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深入思考,这时第六个学生站起来说“应该是13人,刚才他们说的是小孩,应该是大人。”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故意反问“那小朋友应该是33人,那我们是不是该写小朋友33人?”这时学生想象着33个小朋友进电梯的情景,突然有同学醒悟不行,虽然33人的重量没超过1吨,但是33人电梯里面是装不进去的。这时教师再请33人站起来,问道“如果把这33人装进电梯里,情况会怎样?”学生看着这么多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电梯里面为什么不写小朋友33人了。教师放慢脚步,与孩子同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从熟悉的地方显出新的风景,创造出了精彩的瞬间。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转自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1吨的大小”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40袋每袋25千克的大米重1吨;每个同学平均体重30千克,33个共重1吨;每头奶牛重500千克,2头奶牛重1吨;每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等,共10组,有了这么多素材积累,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1吨表象,为后面几吨物体的重量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2、开放的活动,丰富表象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估计、交流、想象等活动,经历1吨大小建立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安排了3个层次的活动。通过搬一袋重25千克大米,体验25千克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太重了”“特别重,实在搬不动”、“我觉得有点象运动会里的举重”丰富而又真实的感受,接着老师追问刚才一袋大米重25千克,得要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进而推出要40袋,教师再问如果把这40袋大米转到一个大袋子里,你可能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根据刚才搬25千克大米时的感受,想象着可能会有的感觉,自由地谈论着“重死了,根本搬不动”、“压扁了”“还没搬起来,浑身的力气都没了”、“我浑身都散架了”.,通过搬一搬、说一说、想一想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1吨的大米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老师让学生猜猜在坐的同学的体重有没有1吨?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最后让33个同学起立,让大家看一看、想象一下33个同学的体重,这大约就是1吨的重量。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老师首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然后教师又出示图片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在头脑中积极建构的过程。这里通过四个开放的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表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吨的认识。3、变式练习,深化表象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化,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变式练习达到了这一目的。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先由学生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到过写着几吨几吨的呢?再由教师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吨”这一重量单位的实际运用。由1吨转向对几吨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看似简单,却是对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整合,在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重量单位之后,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它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出示的物体重量进行合理的估计,需要学生对所学重量单位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修改数学日记。日记一般是语文里的内容,而这里呈现的却是数学日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让学生感到有些“新奇”.日记的内容设计也让学生忍俊不禁,在会心的笑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第4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范文摘 要计算是数学的灵魂,而计算能力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奠基石。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还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一项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为此,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谈几点看法,旨在为推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做出贡献。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口算;心算;笔算在“大众数学”教育观念不断推进的当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远比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尤显重要。众所周知,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恰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从激活计算兴趣、培养计算习惯、强化计算训练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具体如下一、激活计算兴趣在强制状态下产生的学习并不是高效率的学习,只有在兴趣驱使下的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我们都知道,兴趣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需要通过刺激产生的。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激活学生计算兴趣势在必行。(1)让计算走进学生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表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计算是数学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因此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计算,并将计算能力回归于生活实际中无疑是激活学生计算兴趣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根據学生的生活情况去编写计算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问题时能真切地体验到计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计算的作用,也能让枯燥的计算变得更具生活气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计算教学与生活有机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和挖掘计算的素材,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对计算产生亲近感,自然也就激发了他们的计算兴趣。(2)让计算带领学生享受胜利求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几乎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具备的宝贵特征,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利用竞赛游戏去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举办“计算接龙”小比赛,教师用卡片、幻灯片等形式出示计算题,每组计算题对应每组的成员,让学生以接龙的形式进行口算,并由教师计时,最终看哪组成员答对的题目最多,用时又最少。利用这种比赛的形式进行计算题的训练,往往会取得不一样的绝佳效果。一方面学生的计算兴趣随着胜负心的增强而增强,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计算的准确度和速度。二、培养计算习惯习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是一项严谨的数学训练项目,一步错就会满盘皆输。从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知识点的欠缺,更多的是粗心造成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计算习惯,避免那些非实质的错误屡次出现。(1)常规计算习惯第一,要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在读题时要明确计算题的每一个数字、运算符号、运算法则等,然后在脑海中想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要想当然地计算;第二,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过于潦草、格式不够规范、数位不对齐等都是导致计算错误的原因;第三,要养成算后检查的习惯,杜绝出现由于粗心造成的错误;第四,要养成独立计算的习惯。独立完成计算题是发挥计算题训练的切实保证,只有独立自主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计算题作业,才能有效提高计算的能力。(2)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当然,除了以上几项常规的习惯需要养成外,数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录错题集的习惯。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做错的习题收集到错题本上,这些错题有的是因为知识技巧的欠缺而出现的错误,有的则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的。把这些题的错误及改正过程都完整地记录在错题集上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3)估算的习惯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途径。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运用估算去给计算结果做出预先定位,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比如在计算198×8=?这道乘法题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借助估算我们知道198×8的结果一定是个四位数,如果后期计算的结果是3位数或5位数,那么可想而知计算一定出现了错误。由此可见,估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数感,还为学生检验计算结果提供了帮助。三、加强计算训练(1)记忆训练如果学生能够熟练记忆一些常用的数据,那么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便能轻车熟路,计算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记忆性的训练,包括熟练背诵九九乘法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以记忆一些计算上的小技巧,比如积为整百的25×8=200,积为整千的125×8=1000等。(2)笔算强化训练虽然,题海战术是一个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但我们并不能否定多做题的重要性。强化计算练习可以说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不可取代的环节。当然,强化训练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计算题的训练时要讲究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把握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设计针对性训练。比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横式转竖式”“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训练,只有突出训练的重点,才能有效提高训练的效果,也才能真正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之,虽然计算能力是小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教师却不能凭借枯燥单一的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要在激活和保持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采取科学、灵活的训练方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质的飞跃。参考文献1张晓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刊,2012(12).2朱雪俊.扎实学习夯实基础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旬刊,2016(13).第5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范本计算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最基础体现形式,也是学生在数学课学习的基础性知识。通过计算时的准确率和速度,可以初步判断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教育的效果。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怎样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入手。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数学计算是围绕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的,这些枯燥单调的符号化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者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的数学竞赛、猜数游戏、猜卡片游戏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我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二、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因为书写潦草或心不在焉造成计算题的出错,这与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要首先明确良好学习习惯对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的数学计算中带领学生关注细节,注重基础,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及时发现并指正,系统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做题前认真校对、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做题时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