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羚羊木雕》(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3020117
资源大小:8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羚羊木雕》(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 题羚羊木雕(第二课时)课 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2、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过程方法1、 1、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是非。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2、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沟,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教学重点读出人物形象,明确是非。教学难点点拨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入: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二、课文写作上的探究: 教师明确1: 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也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教师明确2: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有什么作用。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学生以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做为回答的依据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激情导入,创设意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教师明确3: 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三、课堂讨论: 教师适时点拨1: 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 “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 教师适时点拨2: “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四、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的配套练习作业2、预习下一课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为甚么呢?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5、课文安排的结局,你满意吗?如果你有更好的设想,把它说出来,大家交流交流。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l 学生各抒己见 2、如果你是家长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学生各抒己见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展开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塑造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巩固课堂所学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准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