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1《巨人和孩子》导学案-语文版.doc
-
资源ID:13022565
资源大小:8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1《巨人和孩子》导学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1巨人和孩子导学案 语文版【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栖q 息:停留。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肆s 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聆l ng听:听。咆哮:(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中指风猛烈吹过的巨大声音。翩翩pi n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妙不可言:妙到极点,无法用言语表达。欣喜若狂:快乐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高兴到极点。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王尔德(18541900),在他安息处的墓碑上,王尔德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列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1885年和1886年,王尔德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当了父亲的王尔德在和儿子们耳鬓厮磨之中一定获得了许多灵感。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父亲)有时会跃在育婴室的地上,轮番装成狮子、狼、马,平时的斯文形象一扫而空玩累了时,他会让我们静静听他讲童话故事,讲冒险传说,他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童心是童话的源泉,所以童话和儿童有不解之缘;而童话引申出的意义,却可以和保有童心、乐于幻想的成年人共鸣。王尔德很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以伦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机趣和戏剧性,几乎孪生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是他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两部童话集在许多方面有区别,体现了作者风格的转变。第二部童话文体更趋华丽,圣经体的代名词出现得更为经常。王尔德强调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复写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也是对摹拟生活的当代艺术的反弹。不过有时这种“反弹”稍嫌太过,使得故事节奏变慢,失去了应有的明快生动。有谁会想到,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文学家,在临死的时候竟会一文不名,连房租都得由朋友代付?王尔德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伏,时而如日中天,时而一落千丈。这位不齿于摹拟生活,追求理想艺术的文学家,却发现自己的童话快乐王子惊人地预写了自己的一生。无数后来的学者试图评价王尔德的功过,我想引其中的一评作为归结:“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更多于属于维多利亚那个时代。现在,远离了那些丑闻,岁月肯定了他最优秀的著述,他安静地来到我们面前,杰出而高大,讲着寓言和哲理,欢笑而又哭泣,如此娓娓不绝,如此风趣不俗,如此确凿不移。”【第二部分: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文章通过孩子与巨人的冲突,意在告诉读者,人们会为自私付出沉重的代价。二、文章脉络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第二部分(310),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没有了春夏秋三季而只剩下肆虐的冬天。第三部分(1122),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三、写作方法1、语言特点及修辞的运用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十分注意语言与修辞的作用,写得形象生动、充满感情。先看语言的使用。写巨人不在时的花园:青草是“绿茸茸的”,花朵是“粉扑扑的”,果实是“累累的”,且叠音词表现出了一种欢乐喜爱之情。表现巨人的自私,则用了“粗声粗气地吼叫”。写巨人改变态度之后到花园去,用的是“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当巨人再次看到他所喜爱的小男孩时,用了“激动”“奔”“急匆匆”来表现他急切的心情。再看修辞的使用。写花园美丽和花朵之多,使用了比喻的修辞:鲜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第八段中,写花园没有了孩子,则大量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个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表现了小鸟儿、树儿、花儿也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是那样的爱憎分明。四、重难点导析1、精句解析然而春天再出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秋天把金色的硕果送给了千家万户的花园,却什么也没给巨人的花园。“他太自私了。”秋天说。就这样,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段中“春天”、“硕果”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引人联想;“千家万户”与“巨人”的对比突出了巨人的凄凉结局。秋天的话指出了这种结局的原因,从而有力地凸现了文章的主题。2、关于文章的立意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里从此不再有春天。“我真不知道春天为什么迟迟不来”,他也急切地“盼望着天气发生变化”。正是由于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是由于自己的自私而带来的恶果。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去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歌唱”,“小男孩也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这些变化更让他深受感动,他由此而深深地觉悟,变得充满爱心。【第三部分:类文品读】一个裁缝和一个金匠一起外出旅行。一天傍晚,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听到从远方传来乐曲声,而且越来越清脆。乐声独特、悦耳,使他们忘了疲劳,加快脚步往前走。月亮升起来时,他们来到一座小山丘上,在这里,他们看到一群矮小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正手拉着后,一边欢天喜地转着圈跳舞,一边用甜美的歌喉唱歌,这就是两位流浪者听到的乐曲。中间坐着一位老人,他比其他人稍微高一点儿,穿着一件花外套,灰白的胡须挂在胸前。两个流浪者惊呆了,站在那里看他们跳舞。老人向他们招手,示意他们进来,人们也主动松开手让他们进去。金匠是个罗锅,他和其他驼背的人一样鲁莽,他首先进去,裁缝起初有些胆怯,往后退缩;后来,当他看到他们跳得那么欢畅时,他也鼓起勇气走了进去。矮人们又重新拉成圆圈,继续像狂欢一样唱歌跳舞。但是,老人从腰带上取下一个刀片,磨了起来,磨快之后,他回身看两个陌生人。他们感到害怕,可是不容他们多想,老人抓住金匠,转瞬间把他的头发和胡子剃了个净光;裁缝也落了个同样的结局。老人剃完以后,亲切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好像是说,他们不错,没有反抗,心甘情愿地让剃光了,这时,他们心里也不再感到害怕了。老人用指头指了一下旁边的一堆煤,示意他们把煤装到自己口袋里。他俩虽然不知道这些煤对他们有什么用处,他们还是照办了。然后他们继续赶路,去找住宿的地方。他们来到一个山谷时,附近的寺院的钟声打了十二点:歌声骤然停止,一切都消失了,只有冷清清的月光照着山丘。两位流浪者找到了一个住处,铺上杂草,盖上外套,因为太累了,忘记了把煤从口袋里拿出来。正由于身上感到压力,所以比平常醒得要早一些。他们从口袋里往外掏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口袋里装的不是煤,而都是黄金。这时,头发和胡须也恢复了原样儿。他们一下子变成了富翁。但是,生性贪婪的金匠往口袋里装得多,得到的黄金比裁缝多一倍。对一个贪婪的人来说,钱越多,占有欲越强。金匠向裁缝建议再留一天,以便晚上再到山上老人那里去拿更多财富。裁缝不想去,说道:“我够了,已经满足了。我现在成了师傅,要与我心爱的对象(他这样称呼自己的情人)结婚,我便是一个幸福的人啦。”可是他为了照顾金匠,决定再留一天。晚上,金匠肩上搭了几条口袋又到山丘上去了,他想装回来更多的东西。他发现,矮人们与前一天夜晚一样,正在唱歌跳舞,老人又给他剃光了头发和胡子,示意让他带煤走。他毫不迟疑地尽量往口袋里装,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又用外套盖在身上。他说:“尽管黄金会压身子,我也要忍受着。”他终于带着甜的预感睡着了,他想着,明天醒来时他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了。他睁开眼了,马上起身去查看口袋,但是,他惊讶地发现,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全是黑煤。他想,前一天夜里得到的黄金还在吧,于是他取了过来,他惊奇地看到,黄金又重新变成了煤。他用沾满煤粉的手打自己的前额,感到头发和胡子全剃光了。但是,他的不幸还远远不止这些,他现在才注意到,除了背上的罗锅,前面长出了同样大的鸡胸。他认识到这是对他贪心不足的惩罚,便嚎啕大哭起来。善良的裁缝被吵醒了,他心力安慰这个不幸的人,并对他说:“你是我的旅伴,就和我一起过日子吧,你可以他享我的财富。”他恪守自己的诺言,便是,可怜的金匠不得不忍受前鸡胸后罗锅的折磨,光秃的脑袋只好用一顶帽子遮丑。(选自格林矮人的礼物)1概括本篇童话的情节和主题。情节:主题:2第一次老人剃光金匠和裁缝的头发,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3第一次老人要金匠和裁缝装煤,让人莫名其妙,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作用?4金匠第二次转去,这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5童话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6假如金匠第二次又得到金子,裁缝会怎样?金匠会怎样,发挥想象,改写一个结尾。(答案:1情节:外出旅行的裁缝和金匠从矮人那里意外地得到一笔财富,金匠因贪婪而痛苦一生。主题:劝人为善,不可贪婪。2考验两个是否善良;为后文金匠成为光秃的人作铺垫。3只有这样,才会让金匠的后悔符合情理。4不能,如果去掉,体现不了金匠的贪心,达不到童话教育人的目的。5告诉人们:贪婪的人终得惩罚,善良的人幸福快乐。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