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3028601       资源大小:3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文本分析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丁肇中在这篇演讲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未知的世界。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2、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4、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树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难点:理解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谓只有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所谓格物致知精神就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有想象力、有计划、客观地探索事物的精神。(二)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省日照市,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三)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1读一读,写一写。肇(zhào)  华裔(yì) 论语(lún) 儒家(rú)埋没(mò)  彷徨(páng)(huáng) 袖手旁观(xiù) 不知所措(cuò )2理解词语。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四)探究学习:1. 文章的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 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交代演讲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第212段),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段):“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第35段):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612段):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希望人们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使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 问题探讨:(1)“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发扬?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去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举例论证)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2)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性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索。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3)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只是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不论在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探索。(4)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是由传统的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这是被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的;这也是应对如今的世界环境所不可缺少的。(5)为了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事例、一种竹子的实验、作者本人的经历。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举一种竹子的实验意在说明实验的重要和如何开展实验。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这些事例,彼此联系,互相对比。(6)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其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四)拓展学习: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议论文知识积累:论点是作者所要证明的观点,即作者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解或态度。通常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即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除了有一个中心论点外,还有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或正确的判断,在形式上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没有一定的限制。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论点要正确、新颖、有意义。    论据是议论文中说明论点的根据,是议论文的基础。可分为两类:(一)理论论据,即用人们所共知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经典论述作根据。(二)事实论据,即用具体可靠的事实(包括数据)来作根据。论据应可靠、充分有力,与论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论证是议论文中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是达到论点与论据相统一的桥梁,通过理论,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有的驳论文中还采用了归纳法等。 (五)课后作业:(答题时间:30分钟)【基础知识训练】1. 解释词语,给划线字注音。汲(   )取:推敲:根深蒂(    )固:孜孜(   )不倦:锲(   )而不舍:不言而喻:一事无成:2. 填空:“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四书”指的是_、_、_、_。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A. 合格的事物                          B. 推究事物的道理C. 探讨自己                              D. 追求最高理想4. 选词填空。(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造、创意、创造性)。(2)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 (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创造力、创新)。5. 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6.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答:_(2)文段中加横线的"这一点"指代的是_(3)要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答:_(4)选文主要论证的是_(5)你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为什么?答:_(6)第段说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和认为自己具备创造力的人,由于态度和想法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表现,请分别说说两者的不同表现。答:_(7)第段中说"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请你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答:_ 【探究拓展训练】一、阅读文段完成题目:时代呼唤 的创新型人才。当前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当是最具创意和活力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他们充满探索欲、求知欲、进取欲,具有永不停息的求新求变的勇气和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回溯科学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系的背叛,哪来伟大的哥白尼变革?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及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需求日益增强,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也应当是多功能的。他们不仅一专一能,而且多专多能,具有多才多艺的特点。仅以当前迅猛兴起的信息网络而言,它就熔铸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传输、卫星技术、自动化、半导体、多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的人才。经济全球化时代,既充满激烈竞争,又亟待协调与合作,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还应当是善于协作的。他们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的精神,他们善于在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科学与人文、理论与经验、思想与实践、精神与效益、个人与社会等等关系之间不断地进行协调,化解矛盾,防止内耗,同心协力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潜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1. 根据全文内容,在第段的横线处补入准确的文字,使第段成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时代呼唤 的创新型人才。2. 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它的位置应当在第段的末尾。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提出“四合一”人才计划,要求培养有“科技内涵、艺术气质、经贸才干、外语本领”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类社会活动全球化的需要。3. 这篇文章是 式结构,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论证的方法。4. 第段是怎样进行论证的?5. 汉语中许多成语都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别具匠心”等,请你再写出两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                      _ 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最后一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_;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_去占领它。1. 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_2. 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_3.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_4. 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_5. 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_6. 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_ 【基础知识训练】 答案1. 汲(jí)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z)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锲(qiè)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一事无成:连一件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2.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 B4. (1)汲取 学识创意(2)素材 创造性5. B6. (1)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2)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3)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4)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5)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只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每个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6)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的人进行自我压制。认为自己具备创造力的人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从而获得灵感。(7)伽利略从教堂里挂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探究拓展训练】一、1. 最具创意和活力的、多功能的、善于协作2. 3. 总分(或:总论分论)举例(或:事实;列举事实)4. 先提出本段论点,然后进行道理论证(回答“先提出本段论点,然后加以论证”也对)5. 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独出心裁、自出心裁)、独树一帜(别树一帜)、别开生面、不落窠臼、独辟蹊径,等等。二、1. 种上庄稼  用美德2. 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草,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3. 要想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变成良田,种上庄稼。4. 是哲学家用一年的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并种上谷子而形成的。5. 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再赴约去口头揭晓答案了。6. 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