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方案】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
-
资源ID:13036792
资源大小:26.2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校本研修方案】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闽教师202015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结合本校实情,制定我校的研修方案。二、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评估教学硬件环境:班班通一体机全覆盖。平台环境:学校没有办公管理平台、教学平台、教研平台、资源平台。网络环境: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师队伍状况: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比较好;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生源整体质量较低,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作为突破。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二)具体目标:1.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2.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支持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水平。3.实现“三提升两建构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和全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模式;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四、工作任务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3.建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4.在完善更新学校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统一协调指导,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5.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处室各年段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实现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五、制度措施(一)制度修改与完善。1.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明确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重点和关键,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和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2.明确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3. 以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为主线,安排50学时的培训内容,其中:线上课程学习25学时;校本实践应用25学时(校本实践应用15学时;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5学时;信息化教学展示5学时)。以学校整体推进为主线,通过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开展培训。4.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评价标准。(二)激励措施。1.建立规章制度,实现全员参与(距离退休五年的教师,考核要求适当降低,2021年度新入职教师需参加此次培训)。2. 采取分角色形式对校长、教研组长、参训学员、指导教师进行考核,促进实效。3. 推选出优秀案例,并组织进行指导打磨后向县级指导团队推优,县级指导团队遴选最终的优秀成果,收入县优质资源库,由福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或福建开放大学)和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表彰,并在其中遴选1个整校推进的案例和1个信息化教学创新或校本应用考核的案例向省工程办推优。4. 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今后遴选县级教坛新秀、县级名师的重要条件之一。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相挂钩。六、研修活动、预期成果(一)研修活动项目。完善性项目: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并且已经形成了制度;开展了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估。突破性项目:开展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二)预期成果。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研课磨课、课例分析、岗位练兵等校本实践活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七、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成员:教研室副主任、技术员、各教研组长。八、培训方式学员登录福建教师教育网,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进入项目学习平台;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并提交线下研修成果。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具体分六个阶段完成整体培训任务。1. 管理者和指导团队培训(2021年11-12月份):提高政策解读能力,规划计划研发能力,整校推进能力;掌握教育部要求推进的30个微能力点相关标准,能够指导、评价校本研修活动及相关成果。2. 校本计划指导(2021年12月31日前):在县级指导团队和省教院培训中心(或福建开放大学)的指导下,于2021年11月30日前完成两支队伍建设,即学校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的建立。3. 全员线上25学时学习(2022年2月28日前):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期间按照县、校、教研组关于能力点选择范围,登录平台开展相关学习,通过测评选择确定个人需要选择的微能力点,每人至少选择3个,并自主选择线上25学时进行研修。4. 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不少于25学时(2022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针对每位教师申报的3项微能力(至少覆盖3个维度),利用校本研修平台及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校本研修,线下校本实践应用不少于25学时(校本实践应用15学时;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5学时;信息化教学展示5学时)。5. 培训考核,成果推优(2022年7月30日前):进修学校将采取分角色形式对校长、教研组长、参训学员、指导教师进行考核。6. 成果验收: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管理平台监管和指导本县做好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并在2022年9月30日前组织本县专家组团队实地评估整校推进成效,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抽查学校测评结果。九、落实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二)学习保障。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课余时可在各办公室或电脑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2.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微信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三)制度保障。参培人员必须按照进修学校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相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