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技术甜甜圈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docx
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封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作者: Pan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随着 WLAN 技术的成熟和终端的普及,WLAN 网络承载的业务与应用逐步丰富,为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所宠爱,各大运营商与企业也不断加大对WLAN 网络建设的投入,在各热点楼宇(写字楼、酒店、机场等)规划部署WLAN网络,以中意终端用户不断上涨的业务需求。本文将对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原就加以总结和分析,可作为无线网络部署的指导意见。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当前 WLAN网络接受的主流协议为802.11a/g/n ,在设计无线网络部署方案时,第一应对这些协议有所明白,特殊是与网络部署相关的信道、频率等信息,最终依据协议规定的相关原就来指导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本文主要以802.11g 协议为例阐述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1、802.11g 协议频谱如图 1 所示, IEEE 802.11g 协议的频谱范畴是 2.42.4835GHz。802.11 协议在 2.4GHz 频段定义了 14 个信道,每个频道的频宽为 22MHz。两个信道中心频率之间为 5MHz。信道 1 的中心频率为 2.412GHz,信道 2 的中心频率为 2.417GHz,依此类推至位于 2.472GHz 的信道 13 。信道 14 是特殊针对日本所定义的,其中心频率与信道 13 的中心频率相差 12 MHz。图 1802.11g协议频谱划分图从图 1 可以看到,信道 1 在频谱上和信道 2、3、4、5 都有交叠的的方,这就意味着:假如有两个无线设备同时工作,且它们工作的信道分别为 1 和 3, 就它们发送出来的信号会相互干扰。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频段资源,可使用 1、6、11。2、7、12。3、8,13。 4、9、14 这四组相互不干扰的信道来进行无线掩盖。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下面的表 1 列出了 802.11g 在各国家授权使用的频段。在北美的区(美 国、加拿大)开放 1-11 信道,在欧洲开放 1-13 信道。中国与欧洲一样,同样开放 1-13 信道。表 1802.11g协议的授权使用频段由于只有部分国家开放了 1214 信道频段,所以一般情形下,使用1、6、11 这一组相互不干扰的信道来进行无线掩盖。注:对于 802.11a的 5G 频段,在中国一共开放了5 个信道,分别是 149 、153 、157 、161 、165 信道,这 5 个信道相互之间不重叠,为互不干扰信道。2、规划设计原就在明白的 802.11g 协议的频谱分布后,下面将遵照协议标准指导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2.1 蜂窝式无线掩盖图 2802.11g协议蜂窝掩盖示意图依据 802.11g 协议的信道划分情形,依据蜂窝式无线掩盖的原就,在二维平面上使用 1、6、11 三个信道实现任意区域无相同信道干扰的无线部署,如图2 所示。图 3多楼层蜂窝掩盖示意图在多楼层无线掩盖时,信道的设置要考虑三维空间的信号干扰。如图3 所示,在 1 楼部署 3 个 AP,从左到右的信道分别是 1/6/11 ,此时在 2 楼部署的 3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个 AP的信道就应当划分为 11/1/6 ,同理 3 楼为 6/11/1 。这样就可最大程度的防止了楼层间的干扰,无论是水平方向仍是垂直方向都依据无线蜂窝式掩盖原 就进行部署。2.2 信号强度标准无线掩盖区域的信号强度应中意确定的标准,才能保证AP与终端之间信号的有效交互,从而保证无线掩盖的成效。掩盖区信号强度至少要在终端的接收灵敏度以上,这样终端才能发觉无线网络。但在实际网络勘测设计中,为使得AP与终端之间协商出较高的发送速率, 取得确定的带宽和好的上网体验,需要有更好的信号强度作为保证。一般情形下,对于有业务需求的楼层和区域进行掩盖时,目标掩盖区域内95以上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应 -75dBm(体会值,适用于绝大部分无线网卡),重点掩盖区域信号强度应 -70dBm。2.3 单 AP并发用户数图 4 不同用户业务带宽需求的部署方案对比无线用户所选择的速率将极大的影响单AP并发用户数量与掩盖范畴,从而影响网络勘测的结果。例如图 4 所示,以两种不同的速率勘测同一开放式办公区域。假如在 2Mbit/s的速率下需要 4 个 AP掩盖用户区,而假如在 5.5Mbit/s 的速率下,就需要 6 个 AP才能掩盖。因此,充分明白用户业务对带宽的需求是特殊重要的。2.4 信号穿透损坏估测在 WLAN工程中,需要通过现场勘查的方式明白建筑物和四周各种物质的材质,并估测其对无线信号的影响,从而来确定 WLAN设备的安装位置。例如将 AP置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排除 AP与无线终端之间的固定或移动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遮挡物,从而能够保证AP与无线终端之间信号的有效交互,提高WLAN的掩盖质量,保证 WLAN网络的畅通。2.4 GHz 电磁波对于各种建筑材质的穿透损耗的体会值如下: 隔墙的阻挡(砖墙厚度 100-300mm): 20-40dB。楼层的阻挡: 20dB以上。木制家具、门和其它木板隔墙的阻挡: 2-15dB。 厚玻璃( 12mm): 10dB同时,在衡量墙壁等对于 AP信号的穿透损耗时,需考虑 AP信号入射角度。例如,一面 0.5M 厚的墙壁,当 AP信号和掩盖区域之间直线连接呈 45°角入射时,无线信号相当于穿透近 1M厚的墙壁。在 2°角时相当于超过 14M厚的墙壁,所以要猎取更好的掩盖成效应尽量使 AP信号能够垂直的穿过墙壁。2.5 802.11n协议信道规划原就802.11n 同时定义了 2.4GHz频段和 5GHz频段信道,沿用了 802.11g 和 802.11a 的频谱资源,分别称之为 802.11gn 模式和 802.11an 模式。但与 802.11a/g每信道只用 20MHz频宽不同的是, 11n 定义了两种频带宽度: 20MHz频宽和40MHz频宽。其中 40MHz频宽使用两个 20MHz信道进行捆绑,其中一个是主信道,一个是辅信道。40MHz信道模式虽然可以获得更多的频谱利用率,获得20MHz模式两倍的吞吐量,但是通过前面 802.11g 协议频谱的学习可以知道, 40MHz信道模式对于2.4GHz 频段有限的频谱资源来说有些尴尬,由于在2.4GHz频谱中无法实现两个相互不干扰的 40MHz信道的划分。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然而 5GHz频段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 FCC支配了 23 个互不重叠 20MHz信道, 在中国也有 5 个互不重叠 20MHz信道,有足够的信道来实现 40MHz信道的捆绑。因此, 40MHz频宽的 11n 模式基本不建议在 2.4GHz 使用,即 802.11gn 模式一般都接受 20MHz频宽进行部署,猎取更多的信道资源,以中意蜂窝掩盖的原就。而想要获得 40MHz频宽的高吞吐量,建议使用 5GHz的 11n(即 802.11an模式)进行部署。3、优化设计原就3.1 室内部署位置的优化原就由于无线信号的空间传播是三维的,所以给设计、部署和排错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进行室内部署时,在中意确定用户密度的无线应用需求下,要尽可能的削减三维空间中的信号可见数量。为了更便于大家的懂得,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例来阐述无线网络在优化设计时的原就。3.2 室内部署位置的优化实例部署某无线网络时,其勘测到的场景如下:1、两个十字交叉的走廊分四个办公室,将三个不同部门分割开。2、工程部会经常有大量的用户存在,他们对带宽要求较高。3、市场部和销售部办公人员较少,他们对带宽要求不高,但两个部门之间经常相互移动办公。4、每个房间靠近两个走廊交叉区域的位置为承重墙,同时在走廊外也摆放了许多工艺品,此区域对射频信号衰减较大。部署设计方案 1 的设计思路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由于工程部经常有大量用户,而且对带宽要求较高,所以每一间办公室都安装一台 AP,壁挂在墙壁上,使用自带 2dBi 全向天线。工程部两个 AP安装位置的墙面为一般隔断墙,对信号的损耗较小,因此市场部、销售部的大部分区域也可被这两个AP的信号掩盖。在市场部与销售部的办公室之间部署第三个AP解决信号掩盖的盲区问题即可。以上部署方案所暴露的问题有:1、没有从用户应用、用户密度、工作流程等方面综合考虑。2、部分区域仍有信号掩盖盲区。3、在需要经常移动的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办公区域,用户移动时会发生多次不同信号掩盖区域间的切换。4、在走廊 1 移动的用户只能通过泄露信号掩盖,信号质量较差。部署设计方案 2 的设计思路由于工程部经常有大量用户,而且对带宽要求较高,所以每一间办公室都 安装一台 AP,而 AP安装位置移至承重墙角落处,接受定向平板天线掩盖各自的办公室,这样可以保证每个 AP的信号都集中在各自房间内,同时利用承重墙对信号的较大损耗以防止信号泄漏到房间以外。在市场部和和销售部之间的 AP放置在两办公室的门口处,这样1 台 AP可掩盖两间办公室的区域,移动办公的无线用户不会再显现跨小区域切换的情况。在走廊 1 的一端接受高增益定向天线掩盖走廊1。通过方案 1 和方案 2 的比较可以看出,方案 2 明显更符合无线网络勘测设计的基本原就(空间信号之间的可见度较小),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应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用模型。而除了对 AP部署位置的简洁调整外,常用的无线网络部署优化手段仍有:信道设置、功率调整、天线的选择(全向、定向、杆状、平板、八木、吸 顶等)。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潘宏亮个人全部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an Hongliang'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争论或观看,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害本网站及相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除此以 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益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酬劳。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需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such as copyright.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