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6 .docx
-
资源ID:13041516
资源大小:108.64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6 .docx
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记承天寺夜游练习、测试、中考试卷记承天寺夜游导学一、整体感知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仅80 余字,却制造了一个清冷光明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二、字词积存1、生字无与乐( l è)者遂( suì) 藻( zo)荇( xìng) 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古义:只,仅。今义:但是,表转折。) 三、篇章透视1、中心思想:短文描画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2、写作特色:( 1)层次分明。( 2)行文流畅。( 3)叙事简洁。( 4)写景别致。( 5) 写情自然。四、句段赏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亮透亮,“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荡、亦真亦幻的精妙境域。2、赏读课文第一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寂寥,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欢乐之 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五、难点突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 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认真,那么清晰,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由于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 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观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看的景色,都历历如见六、课文内容懂得 1 、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画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 ( 1)旷达胸怀( 2)贬谪悲凉。( 3)人生感叹。(4)赏月欢乐。( 5)闲逛闲适。3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描写谈论。 第一层:( 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闲逛。(表达方式是表达,交代清晰了时间、的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其次层:( 4 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画月夜庭中美景)描画了庭中月光的清澈。第三层:(最终 3 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谈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4 、你是如何懂得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叹,赏月的欣喜,闲逛的闲适,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开心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骄傲自慰,又有为" 闲人" 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 、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6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精妙的境域?-此句用比如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亮透亮,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荡,亦真亦幻的精妙境域。7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挑选它的理由。- 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观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看法,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犹如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写于此时。-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9 、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积水空明”用比如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亮透亮。用“藻、荇交 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亮、疏影摇荡、似 真似幻的精妙境域。(意思对即可)七、开放型试卷: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的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了?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如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如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扬自己与伴侣乐趣高雅的得意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誊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依据你对本文的懂得,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将影作藻见奇趣,以水喻月抒闲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诗人对月有特殊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的上霜。(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仍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赞扬的,由于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期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欢乐的心情。由于即使痛楚也是于事无补的。夏夜的海边,一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沙滩上,面对着茫茫大海陷入了深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老者的内心独白。(略)自主学习检测.课堂随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欣然 起 行 ()(2) 水 中藻 荇 交 横()( 3) 如吾 两 人 者耳 ()( 4)月 色 入 户()(5)盖 竹柏 影 也()( 6) 但少 闲 人()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 水 中 藻 荇 交 横 , 盖 竹 柏 影 也 。( 2) 何 夜 无 月 ? 何 处 无 竹 柏 ?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3 、 默 写 出 文 中 描 写 庭 中 月 光 澄 澈 的 句 子 , 并 对 其 写 景 的 妙 处 试 作 简 要 的 分 析二、阅读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 怀 民 。 怀 民 亦 未 寝 , 相 与 步 于 中 庭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 水 中 藻 荇 交 横 , 盖 竹 柏 影 也 。何 夜 无 月 ? 何 处 无 竹 柏 ?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1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代) 家、家,与父、弟合称“三苏”,三人同为 之列。苏轼死后谥号 。2解释加点的词语。遂 至 承 天 寺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包蕴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4.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明显与实际不符,由于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 简 要 说 说 这 篇 文 章 表 露 了 作 者 什 么 样 的 特 殊 心 境 。三、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模拟 1记叙文一般具备六个要素,请你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六要素写在下面横线上(假如有些要素在文中表达不明显,可以不写)。(4 分)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1分)念: 遂: 3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明白作者及作者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受文字狱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 上 文 , 说 说 作 者 在 文 中 表 达 了 一 种 什 么 样 的 感 情 。 ( 2分 )答: 4 、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其次层,写景,写了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5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懂得作者这种心情?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含 2003-2021 年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21 套)一、 2003 年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 27 题。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就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就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就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24. 说明文中加点的词。(2 分)不以物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5.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 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处江湖之远 / 就忧 / 其君C念无 / 与为乐者D相与步 / 于中庭26.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27. 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理想的一句是。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 分)参考答案:24. 介词,由于只,不过25.B26.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了?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亮透亮,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先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闲人二、 2003 年广东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2 分A念无与为乐者 想念 B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分译文:5.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 个字概括为:。3 分6.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2 分参考答案:3( 2) A4( 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5( 3 分)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概括:庭中月色 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6( 2 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 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 1 分。答“闲适”、“宠爱自然”不给分)三、 2006 年河北省邯郸市 课改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 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6、用“”标示以下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 分盖 竹 柏 影 也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7、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分念无与为乐者念:相与步于中庭步:8、 把下 列句 子翻 译成现代 汉语。4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画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 分作者描画的世界: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 答完全正确者得1 分。否就,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6、盖竹柏影也7、考虑,想到闲逛 或闲逛、走、行走8、 我 脱了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 非常美丽 ,我兴奋的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9、空明清澈,疏影摇荡。似真似幻的芙妙境域。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四、 2006 年山西省 试验区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 题。 10 分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 说明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把洒问青天 2 念无与为乐者 4. 以下句中的“ /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哪一项 1分A. 不知天上宫阙B. 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相与步于中庭5. 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3 分(1) 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译文: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哪一项2分A. 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别心情。B. 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漂亮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制造出幽深高远的境域。乙用形象的比如、传神的文字,描画了空灵清澈的景象。C. 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 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打算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潇洒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 认真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熟悉。2 分参考答案:3、 1 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4.B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清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叉的藻荇。6.C7. 例:世界上不行能有永久圆满的事情,人生有团聚,也必定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五、 2007 年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 题。 8 分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17. 说明以下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18. 翻译句子。 3 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19. “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分)参考答案:17. 兴奋的想形容水的清澈解读:考查的是说明加点的词语,要结合详细的语境来懂得。18.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适的人罢了。解读: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留意重点词语的对译,仍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解读:苏轼的记承 天 寺 夜 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学问。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19.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叹赏月的欣喜闲逛的闲适解读:考查“闲人”一词, 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 “沧桑凝重”,二是要依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六、 2007 年浙江衢州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19、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 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参考答案 :19、遂:于是,就寝:睡觉但: 只 3 分,每题 1 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清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叉的藻、荇。( 3 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亮透亮的特点。(2 分,意思符合即可)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叹,赏月的欣喜,闲逛的闲适等。(3 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七、 2007 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拭记承天寺夜游7. 以下加点的词说明有误的哪一项A月色人户 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8. 以下句子翻译有误的哪一项()A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清澈。B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叉的藻、荇。C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 以下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哪一项()A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欢乐之情。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叹。C 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 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参考答案 :7. A8. D9. C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八、 2007 年山东省淄博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 题。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行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说明以下加点的词。(2 分)月色入户。户: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9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 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 分)参考答案 :8、门评分:每道题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清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叉的藻、荇。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评分:每道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大体对即可。(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如表现了月光的清澈透亮,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光明。后者就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 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九、 2007 年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 题。 8 分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 说明以下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18. 翻译句子。 3 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19. “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分参考答案 :17. 兴奋的想形容水的清澈18.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适的人罢了。19.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叹赏月的欣喜闲逛的闲适十、 2007 年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23 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 说明以下加点的词。(2 分)月色入户户 怀民亦未寝寝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参考答案:10. 答案:门睡觉评分:每道题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1. 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清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叉的藻、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评分:每道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2. 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闲逛的闲适、人生的感叹。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 分。意思对即可。十一、 2007 年荆州市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 12 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 说明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5 / 26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A 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 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 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 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12. 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点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靠近和宠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就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参考答案 :9.消散(或“消歇”“散去”)门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 0.5 分10. B 2分11.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水中藻、荇交叉,原先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先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定句也可)2 分,每对一小题给1 分12. 描写 谈论(答“抒情”也可)(1 分,每对一处给0.5 分)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 0.5 分 8 分十二、 2007 年山东德州市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23 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 说明以下加点的词。(2 分)月色入户户 怀民亦未寝寝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参考答案 :10. 答案:门睡觉评分:每道题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1. 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清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叉的藻、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评分:每道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2. 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闲逛的闲适、人生的感叹。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 分。意思对即可。十三、 2007 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苏拭记承天寺夜游7. 以下加点的词说明有误的哪一项()A月色人户 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8. 以下句子翻译有误的哪一项()A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清澈。B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叉的藻、荇。C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 以下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哪一项A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欢乐之情。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叹。C 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 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参考答案 :7. A8. D9. C十五、 2021 年湘西自治州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 12 题。【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 记承天寺夜游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 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l左牵黄,右攀苍()2念无与为乐者()10. 以下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哪一项() 2分)A千骑 /卷平冈B、酒酣胸胆尚 /开张C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D 、 相 与 步 于 中 庭11、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3 分)l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期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分)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哪一项() 2分)A. 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域开阔,表达爱国热忱。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别心情。B. 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如、传神的文字,描画了空灵清澈的景象。C. 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闲适之人。D. 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打算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概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参考答案:9 、l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