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教学提纲.pdf
-
资源ID:13045571
资源大小:499.21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教学提纲.pdf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背诵默写与赏析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二. 颔联 : 1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 春潮涌涨, 放眼望去, 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 一页白帆端端直直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三颈联: 1. 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 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3. 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例: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 富有情趣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四. 尾联: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 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 :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一. 颔联: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 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2 分)“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 3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 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二颈联: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答:例: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早莺新燕、浅草等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2. 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三综合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2. 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 分)“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 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 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3“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2第 1 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此句 3 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3“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3 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明确:“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4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 ,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6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即是悼惜残春之感。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 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 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 ,表现了 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 ,此时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而未免深深叹息。词的下阕主要抒发春残花落 ,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燕子去而复返,在春天来临之时,依恋旧巢,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之后,作者带着莫名的闲愁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下阕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是这首词作品的灵魂所在,这首词作品也因这二句而著名, 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由于作者自爱其工,又将这二句另组织在一首七律作品中。这二句的意思是,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道理,虽然触景心伤,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燕子春去秋来,依恋旧巢,不忘故主,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评析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 。然而,“夜泊秦淮”四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点时间点“夜” ,也点名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 ,使之更形象, 更具体化。 这一句不仅巧妙地照应了诗题,承接了上文,“近酒家”还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 “亡国恨”、 “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随景至,自然天成没有丝毫斧凿之痕迹,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朝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之忧国情怀。夜雨寄北(李商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首句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此前诗人或许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三、四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 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首句 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 ”,见 迁谪之荒远 ,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 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 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 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附录古诗词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试用自己的话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写诗人进村时所见到的景色。)绿树在村边环绕,青山在墙(村)外隐约横(歪)斜,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景中充溢着诗人的激动和喜悦之情。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 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示例二: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 互相对应, 十分工整。 ”(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突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什么特点?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幽”和“深”这两个词语都含有“清净,幽静,清幽”之意,环境特点也在于此。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深”字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4.“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一句,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该联所展现的画面。“寓情于景”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所写景物(山光 ),一个“悦”字可从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愉快,由潭水的深邃,一个“空”字也可感受到人物心中尘世杂念全消之心境的宁静。这样,诗人欢快与空灵的心境也就跃然纸上。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5.“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请你写出探究的结果。不矛盾,这里运用了以静写动的手法,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运用“反衬”的写作手法,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写静”的妙处。6.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作者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2 分)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2 分)7.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 曲径通幽 ” ,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8.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 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山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1. “ 赚得行人错喜欢” 一句,有的版本作“ 赚得行人空喜欢” ,“ 错” 与“ 空” 哪一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答:“空”比“错”恰切。“错”字只表明“喜欢”是一种错误;而“空”字不仅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感更强。2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轻松,而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生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3. 末句的 “ 放过 ” 和“ 拦” 用得精彩 ,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4.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写出了春天晚上(1 分),雨点疏落(1 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2. 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 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 分)。3. 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1 分)4. 这首词与武陵春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1 分);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1 分)。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2“半亩方塘”“一鉴开分别比喻什么?这一句诗该如何理解?“半亩方塘”比喻书,因为书是长方形的。“一鉴开”,以镜子比,形象方塘极其清澈。意思是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3“天光”“云影”又比喻什么?比喻书中的内容。这一句诗写清澈的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4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5品读观书有感,请从读书与成长的角度,说说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 分)诗中谈到方塘中的水之所以能清澈如镜,是因为源源不断地涌入了活水,这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只有七年级下册附录古诗词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1. “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答: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2.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答: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3.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4. 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5.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 “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6. 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叫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月夜,我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好不快乐。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 分) 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4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 殷勤来相照。 诗中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在这寂静的幽林里,只有月亮殷勤相伴,作者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跃然纸上。5、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4 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五谷丰登”“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指明“悟诗情”的方法)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作者独处山林,写景中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宁静淡泊的心境。(方法:抓物象:幽篁、弹琴、长啸、明月等)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2、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 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3、“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影”指月影;此句明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4、第二句诗用 入、 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 动 中之景?(2 分)月影映入江水(0.5 分),又随江水流去(0.5 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 分)。5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3 分)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 分) 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7你认为本文的诗眼和关键各是什么?本文的诗眼是“思”。 诗的关键是“月”。因“月”贯串整个诗境,以月为线索,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散_”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春夜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故园情 _”相呼应。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4、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示例 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示例 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5、“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6、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7、“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诗人更是说自己勾起了思念故园之情。(意对即可)8. 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分)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10. 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1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 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折柳曲的寓意”、“本诗的思乡之情”、“折柳的关键作用”三点,每答出一点给 2 分。如认为“折柳”不是全诗的关键,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3. 想象一下,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怎样的场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5、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 ,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6、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情。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很有意味。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一细节描写出来。要求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对话。(3 分)(开放题。神态,语言,现场感各1 分)示例:“嗨,回京城呀,”我掩饰不住惊喜,“请给我带封信回去。”可怎么跟家人说,又跟家人说什么呢?我寻思着。算了吧,还是带个口信,报个平安吧。“告诉我家人,我一路还平安好了。”声音有些低沉。“好吧,一定带到。”我拱拱手转身策马,“驾!”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8、这首诗中第一、第二句中的“龙钟”“泪不干”浓重悲情色彩与第三第四句中的“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两者并不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更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9、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 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答案意思对即可)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11、“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 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12、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 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 分)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 分)(2 分)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3 分) 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 点,答到 1 点给 2 分,答到2 点及 3 点都给 3 分。)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喜爱 的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怜 。2、诗中的“怜”、“深”是什么意思?爱茂盛(茂密)3、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 静” 景;“黄鹂深树鸣”是“ _动 _” 景。4、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5、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意象:春潮、雨、野渡、横舟 。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6、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意对即可)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常被作为画题。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来,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无人的渡口。)8、本诗的诗眼是:自。一个“急”字显出天气变化之迅速_,一个“自”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9、这首诗是作者漫游西涧后写下的一首绝句,它表达的意境是什么?不仅把春雨荒山野渡的景色写得优美如画,而且含蓄地传达出行人待渡的惆怅心情。10、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 却无意于黄莺, 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 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11、请简要地说说此诗在用意造字上的妙处何在?“急”在“春潮带雨”之后,似闻水声。因“雨”而“无人”,“潮”来而“舟自横”。12、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13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