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夸父逐日》《共工怒而触不周山》知识点及练习题.pdf
-
资源ID:13056828
资源大小:63.9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夸父逐日》《共工怒而触不周山》知识点及练习题.pdf
夸父逐日共工怒而触不周山知识点及练习题万群 2015.5.15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一、加点字词注音。夸父()颛顼()()水潦()二、解释加线字词1、逐日()2、逐走()3、入日()4、欲得饮()()5、饮于河、渭()6、河、渭不足()()7、北饮大泽()8、弃其杖()9、昔者()10、怒而触不周山()11、地维绝()()12、故日月星辰移焉()()13、地不满东南()14、故水潦尘埃归焉()()三、翻译重点语句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四、课文理解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4 分)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 这一神话的内涵, 不仅表现他本领大, 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4 分)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2 分)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远古的人类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于是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作了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9、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夸父和共工都很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夸父和共工 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 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 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夸父逐日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 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天柱折了,系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塌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狼知识点梳理1、 作者, 别号, 世称,朝 , 是我国著名的。2、出处是我国著名文言短篇集。志异:。二、重点字词1. 晚归() ()2. 止有剩骨()3. 缀行甚远()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4. 屠大窘 () 5. 顾野有麦场() 6. 场主积薪其中()7. 苫蔽成丘 () 8. 弛担持刀 ()( ) 10. 一狼径去()()11. 目似瞑, 意暇甚()()()( ) ( ) 12. 屠暴起 ()13. 又数刀毙之()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15. 乃悟前狼假寐()( )16. 盖以诱敌()( )17. 狼亦黠矣()18.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三、通假字。止有剩骨四、一词多义: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 止()敌:恐前后受其 敌()盖以诱 敌()意: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 前()五、词类活用:1. 一狼洞其中()2. 意将隧入()3. 犬坐于前()六、课文理解1. 中心思想讲述了一个屠户途中遇狼, 经过惧狼御狼, 最后杀狼的故事, 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也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才能够取得胜利。2. 文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 划分本文的层次 结构。第一部分( 1-4 段) ,以叙述的方式,交待屠户与狼相斗的过程。第二部分(第 5 段) ,以议论的形式,揭示文章的主旨。段一: 遇狼( 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 段二: 惧狼( 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段三: 御狼( 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段四: 杀狼( 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4. 狼: 贪婪、狡诈、愚蠢、凶狠。5. 屠户: 勇敢、机智、果断,善于抓住时机,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6. 强调“狼亦黠矣”是为了什么?“止增笑耳”仅仅是嘲笑狼吗?突出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邪恶与贪婪。“止增笑耳”透露出的是对狼的讽刺,更是对社会上像狼一样狡诈和贪婪的人的讽刺,7. 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8. 结合文中语句,对于其生动性作一点理解。“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 实则声东击西 ,企图前后夹击, 多么狡诈阴险。“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 暗施毒计 ,企图麻痹屠户,狡诈“屠暴起”:写出了屠户的 勇敢与机智 。“数刀”:表现屠户 毫不手软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顾” “奔倚”“弛担”“持刀”:表现屠户在险恶处境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狼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 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 (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 用刀砍狼的脑袋, 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 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口技默写京中有善口技者。,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屏障中,、。众宾团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夫亦醒。,儿含乳啼,。又一大儿醒,。当是时,口中呜声,大儿初醒声,一时齐发,。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夫齁声起,。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妇梦中咳嗽。,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 “ 火起 ” 。夫起大呼,。两儿齐哭。,百千儿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呼呼风声,;又夹百千求救声,抢夺声,。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 不能指其一端;, 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两股战战,。忽然抚尺一下, 撤屏视之,、 一椅、。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