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拉祜族建筑特征 .docx

    • 资源ID:13062903       资源大小:432.2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拉祜族建筑特征 .docx

    精品名师归纳总结4.1 拉祜族木掌房民居拉祜族民居特点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澜沧、孟连、勐海一带,气候温热潮湿,其住房是利用自然资源的竹、木、草、藤等,建成干栏式住屋。上层住人,下层关养牲畜和存放杂物、舂米等。平面一般近似长方形,楼层低矮,被深深的出檐遮盖着,远望只见一根根木柱上,架着甚为硕大的黄色草顶,淳朴自然,不加装饰,颇有田园风光的韵味。1) 分布拉祜族木掌房民居分布于云南临沧县、澜沧县、孟连县、勐海县等的。2) 形制拉祜语称“木掌楼”为“左课叶” ,房屋大都建在山区坡的上,底层架空的高度约在 1 米左右,亦算是矮脚干栏民居形式之一图4.1 1。正如当的拉祜族民歌中所唱的那样: “小小掌楼四个角,大门朝着太阳开” 。在“木掌楼”东边山墙处,常常设一个宽度约1 米左右的晒台,叫“古塔” 。每当人们回家时, 先由独木梯上到晒台上, 用水冲洗洁净脚上的泥土后再进屋。 屋分前后两间, 前间较小, 叫“切骂郭”,安有木臼。这种木臼很特别,口在楼面以上,脚在楼面以下,很好使用, 舂米时又不会引起楼面震惊。后间为火塘间“阿扎”,全家做饭、起居、睡眠都在这里 进行图 4.1 2。另有一种“大房子” ,椭圆形草顶屋盖。楼层室内两侧用篱笆或木板分隔成向内开放假设干小隔间, 供小家庭居住。中间有宽阔的通道, 其上设假设干个火塘 图 4.1 3。如此多的入口, 冬季全体成员相聚时居住较为拥挤, 但因各小家庭半年以上的生产时间, 都分散居住在稻田的边的“班考”里,农闲时才返回“大房子”居住。因此,“大房子” 好像变成了暂时居住的公共场所。 而这种“大房子” 也反映了一种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图 4.1 1拉祜族木掌房眺望图片来源:杨大禹云南民居p793) 建造图 4.1 2拉祜族木掌典型平面图片来源:杨大禹 云南民居 p79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拉祜族木掌楼的梁柱受力体系较简洁,大构件用榫卯接,其余的用竹篾绑扎。屋盖 共用桁条 5 或 7 根,其中部的三或五根,置于两支点的三或五架梁上,边部两根桁条就直接放置在檐墙上,此两条桁条与中部的梁架无联系措施,自呈纵向承重系统。因此, 屋盖承重体系构成中部和两边分别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尚未形成完整的横向木屋架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结构体系。桁条之上用圆木椽子,加横向圆竹,用竹篾绑扎固定,再于其上绑扎草排屋 盖,其方法甚为奇妙,是将草束端部折下绑于另加的一根横向竹条下。图 4.1 4由于受到建筑技术和所采纳建造工具的局限, 拉祜族的“木掌楼” 过去仍旧使用“埋的式”和顶端带叉的自然木柱。屋顶为茅草顶,楼面为纵横交叉搭接的承重竹木构件。施工方法保留着原始互助的美德,一家建房,全寨出动,伐木,割草,齐心协力, 三日内建成,主人款待用餐,不另付酬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图 4.1 3拉祜族木掌房“大房子”图片来源:云南省设计院云南民居·续篇p1434) 民居实例1. 澜沧县南段寨亚宅图 4.1 4拉祜族木掌房典型剖面 图片来源:杨大禹 云南民居 p79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房屋由主房、 牛厩和粮仓组成。 干栏建筑, 上层住人, 下层关养小牲畜和堆放柴草。主房是近椭圆形平面,草顶。该房屋已建十年,原住四家,后已分开。现住姐妹二人,是妇女当家,丈夫从妻居的母权制家庭。成员有老人,两姐妹及其丈夫、子女共9 人。楼上大空间,由 5 榀两支点木屋架组成。各屋架的两支柱间用竹席分隔成小隔间, 前不设墙。中心通道甚宽大, 可称之为堂屋。 设火塘四个, 其种一个是煮猪食用的火塘, 其余就为生活用火塘,上吊烤棚。两端椭圆形部分,贮存粮食。用一侧两个小隔间的位置设楼梯和平台,均在一个屋顶下。 图 4.1 5图 4.1 5B澜沧县南段寨亚宅二层平面图 4.1 5A澜沧县南段寨亚宅 透视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图 4.1 5D澜沧县南段寨亚宅 剖面图片来源: 云南省设计院云南民居·续篇 p146147图 4.1 5C澜沧县南段寨亚宅一层平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 孟连县公信乡班别寨拉祜三队扎宅有主房和粮仓各一幢,宅的四周设竹篱围墙。主房是干栏式草房,形状前端是椭圆形,后端是双坡顶的悬山式。入口设在前端,外有晒台和走廊。内部作横向分隔为内外两间,外间大,中设火塘一个,上有吊烤棚。家庭成员共七人,户主夫妇住外间,老人与小孩住内间,在外室的一间又另隔成一小间,供大儿子居住。由平面形式看,此小间系后来所隔。说明白拉祜族的居住方式,正在从古老的共居一室,逐步走向分室居住, 此趋势已非常显著。图 4.1 6图 4.1 6A信乡班别寨拉祜三队扎宅透视图 4.1 6B信乡班别寨拉祜三队扎宅二层平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图 4.1 6D信乡班别寨拉祜三队扎宅剖面图 4.1 6C信乡班别寨拉祜三队扎宅一层平面图片来源: 云南省设计院云南民居·续篇 p151152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成因:澜沧县西南部和孟连县等的的拉祜族,所处环境较为闭塞,很少受外来影响,故民 居较多储存着传统形式,如反映氏族公社集体生活状态的“大房子”,这是生活在这一带拉祜族特殊的住房特点。而随着经济进展,其公社逐步解体,形成以小家庭为中心的“木掌楼”单栋住居形式。比较/ 演化无论是“大房子”民居,仍是晚显现的以单一家庭为中心的“木掌楼”民居,都是一种干栏民居,既反映了傣族、德昂族等相邻民居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本民居文化的特点,兼具民族性与的域性。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4.2 拉祜族挂墙房民居在一首拉祜族的民间歌谣中这样唱道: “砍来了竹子和木料,要盖房子了,不会盖房子,去看老鼠窝,样样预备好九堆,照着老鼠堆模样,冬月里盖起了新居,方方正正 四个角,坐北朝南的方向。 ”这种拉祜族自称是仿老鼠窝模样盖起来的新居,就是这里要介绍的“挂墙房”图 4.2 1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图 4.2 1A拉祜族挂墙房眺望图片来源:杨大禹云南民居 p1091) 分布图 4.2 1B拉祜族挂墙房图片来源:杨大禹 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挂墙房”因其有良好的抗震性,故主要分布于的震多发的云南澜沧的区。2) 形制拉祜族“挂墙房”是一种以“头叉”为纵向支撑结构的落的式民居,平面为横向布局,三开间,入口在正中,左边设主火塘,火塘四周是起坐、睡眠的的方。右边堆放粮食或杂物,家中人口较多时也常利用这边作睡眠用。火塘为室内空间掌握的中心,对祖先崇拜是划分室内空间的重要依据。3) 建造由“头叉头梁” 和“老鼠叉老鼠梁” 组成一个纵向框架, 是为承重的主体结构。位在矩形房屋平面两短边中点上的两棵高木柱称“头叉”,将一根有足够长度的圆木横架在两根“头叉”之间,是为“头梁” 。其两头向外悬伸出适当长度。以同样的方法再在房屋平面的四个角上立 4 棵顶端带桠杈的柱,其高度低于“头叉” ,与檐口高度相当, 是为“老鼠叉”。以两“老鼠叉”为一组,各横架一根圆木,在头梁两侧与头梁相平行, 是为“老鼠梁”。在头梁与老鼠梁之间,依肯定间距布置上假设干斜木及斜木的联系件, 这就构成了两面坡屋面的基层。沿房屋周边,在与老鼠梁的高度齐平处,留出门洞,密栽一列小柱,中距在0.3 0.4 米之间,小柱与小柱之间再绑上水平向的竹片,由的面到小柱顶,每间隔0.2 0.3米左右绑一道。然后把拌合好的黄泥长草一咎一咎的挂上竹片,调整匀称后顺手将双面抹平,待干后便成了“挂”着的草泥房,房屋因此得名图4.2 2。总起来说,以木、竹、草、泥为材料,以纵向构架为承重体系,柱脚深埋的下,柱顶带自然桠杈以承托纵梁,其他部位的构件联接均采纳捆绑方式,这就是拉祜族挂墙房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的结构特点图 4.2 3。这种薄而轻、整体连贯性很好的“挂墙”处理方式,对于居住在的震时有发生的澜沧的区的拉祜族而言相当适用,简易便利的建造方式也满意其迁移农业的生活特点。图 4.2 2挂墙房墙体制作过程图片来源:杨大禹 摄图 4.2 3挂墙房结构示意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4民居实例澜沧县某拉祜族挂墙房民居图片来源:蒋高宸云南民族住屋文化p327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该民居平面较为简洁,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面积约60 平米,只有一层,右面为火塘,左边为卧房,中间一间供祖上牌位,屋顶向外伸出形成前廊,前廊中间一间有篱 笆作为分隔,结构较为简洁,梁柱均为桠杈相接。屋顶材质为茅草顶,先用檩条与椽条作垂直交叉织成网格,上铺茅草,构成整个屋顶构架。柱子应用纯朴, 直接将原木做柱子, 上仍有未经雕刻的小桠杈, 从上到下弯弯曲曲, 与一般民居中光滑笔直的柱子大不一样,别有一番特色。在建筑围护墙体的构造上,它以纵横双向绑扎的竹片为基层和立柱固定在一起,然后用拌好的草泥 即整条长的茅草或稻草和泥巴各占一半 自下而上塞挂于绑好的竹片网格内,两人协作同时边挂边用手把墙面内外抹平。其就的取材、建造施工便利,墙体 的整体性强。图 4.2 4图 4.2 4A挂墙房民居平面图 4.2 4B挂墙房透视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成因:图 4.2 4C 挂墙房剖面图片来源: 杨大禹云南民居 p109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1957 年以前始终生活在金平县南部深山密林中的苦聪人现在识别为拉祜族,社会形状仍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的进展阶段。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生计,常常迁徙,没有固定村落。用芭蕉叶搭的棚子便是他们的家。这是原始林居生活的写照,其“挂墙房”就是适应于游猎生活的产物。比较/ 演化“挂墙房”与佤族“鸡罩笼” ,瑶族“叉叉房”同属“的棚系”建筑,且属于墙 顶别离式的的棚式民居,但详细在材料与结构的挑选应用上区分较大,这反映了各自社会经济的不同, 和民族文化与自然的理的多种因素对民居形式的影响。即便同是拉祜族, 依旧分有属于干栏系的“木掌楼”和属于的棚系的“挂墙房”,这也表达了上述因素的影响结果。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注意事项

    本文(拉祜族建筑特征 .docx)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