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0《落叶》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doc
-
资源ID:13066712
资源大小:2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0《落叶》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0落叶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感受富于哲理的变化的语言。 学习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落叶的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计划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叶落知天下秋”。许多作家往往借落叶抒发寂寞、孤独、悲凉、愁怅之感,这也是我们学生写作文经常涉入的角度。想一想,除了悲凉感伤的气氛,我们就没有其他写作的新意了?当然不是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另辟蹊径,用优美细腻的笔调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秋日落叶图,并从中给我们以生命的启示。那么,我们就来好好学习一下前辈的佳作:二、资料助读1、 贾平凹 (1952)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法桐学名悬铃木,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由于最初由法国人种植于中国的上海法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法桐株型高大,蔚为壮观,花期45月,果实910月成熟。伟岸、雄奇、实用性和观赏性极强。有着“行道树之王”的美称。3、有关写落叶和梧桐的诗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虞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唐子西语录东篱菊酒秋风过,满目唯留落叶频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地难为情月团新碾瀹花瓶,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雨打芭蕉云落叶 风吹杨柳花飞絮闾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想知道对于散文,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你应该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初读的要求:(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2)这篇散文写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学习结果(1)注音 风姿绰约chuò 憧憬chng 婀娜nuó 寒伧chen 停滞zhì (2)词语解释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丰姿,也作风姿,风度姿态。 憧憬:向往。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寒伧:这里是丑陋、难看的意思。 (3)学生交流本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课文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喜爱到哀叹到敬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哲理。2根据上面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继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置如下:(1)作者是如何描写法桐的呢?(2)作者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做好记录。小组交流学习结果,以共享学习成果。集体交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1)这篇文章前六段分别描绘了春天、夏天、秋天、来年春天四个时间法桐的景色。其中写的最详细的是春天的法桐。作者从法桐的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描写了春天法桐的盎然生机。同时还采用了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鸟夫妻的欢乐来衬托绿叶的温柔美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其次较详的写了秋天的法桐,写出了它的枯瘦败落,和前面春天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的哀叹、同情溢于言表。然后作者又由来年春天法桐的新叶明白了,法桐旧叶的凋落换来了新生。正如我们收集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样,自然作者就得到了生命的感悟。(2)由法桐叶子由繁盛凋落繁盛,作者明白了: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付出便不会有快乐的收获,只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这种借某一具体的事务,通过它们的精神抒发自己的感悟及思想的写法就是托物寓意。它的常见思路是状物寓意。三、深入研读1品味语言(1)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炼优美,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在赏析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打算如何赏析散文的语言?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并点明:可以从用词美、修辞美、哲理美写作手法运用美等角度赏析,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赏析。学生读课文赏析,并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赏析结果。小组共享学习成果。集体交流学习结果。例如:“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做一个妩媚的笑。”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2)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2质疑问难:学生仔细的品读课文,找寻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学和老师质疑。学生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帮助解答,老师视情况给与点拨。常见的问题有:(1)文章的标题为落叶,可是作者却用了较多的文字来描绘“绿叶”,这样的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了?(2)第四段中“我觉得这很残酷”的原因是什么?“这”指的是什么?(3)“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的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掉落去。”如何理解这句话?(4)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写作特点 落叶一文中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托物言志是作者在文章中,借助于对某些特定事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揭示作品主题。本文借法桐树叶的凋落与新生,揭示出这样的道理:无论在任何处境中,对生活要始终充满希望。作者用词用句的整饬、比喻拟人的运用、细腻生动的描写等都是值得我们多方面借鉴和学习的。如以下几个难点句子: 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理解作者说,出于对落叶的怜惜,他每年都收集落叶,并且加以对比。由于对比,感慨油然而生。这样的抒情的特点在哪里呢?作者对于落叶的态度,不是我们传统诗歌、散文中的悲秋或者从秋色激起刚劲、清新的情怀,也不像外国诗歌中那种沉醉在收获的欢乐中,而是强调叶子既有过春天欣欣向荣的欢乐,也有秋日枯萎凋零的悲哀。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十分幼稚呢。 理解他的思想是对那种生命节律抒发感情,不是本文的最高目标。文章的最精彩处不是感情的宣泄,而是在感情基础上的思想的升华。如果要说关键词句的话,这一句可能是全文的最关键之处了。联系到前面几篇文章的立意,这句话的意义就更加显豁了。前面的文章把秋天引起感情看得那么重要,而在这里,作者却认为“大可不必”“十分幼稚”。 四、拓展延伸1.落叶一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2.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你能试举几例,并简述他们的突出事迹以及你对他们评价?五、课后作业六、课后反思:1、教学思路清楚,整堂课体现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 2、课文导入体现了开放性原则,既启发了学生的潜在状态,又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只是及时点拨。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遗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存在教案意识,免不了牵着学生的思路按预设轨道推进。 2、我对学生信心不够,学生回答时不敢让他们深入,扣紧词语品味语言不够,以至没有更深入地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