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7《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3069656
资源大小:71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7《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7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训练朗读能力,理解排比,反复及感叹句、短句运用的作用。2、方法与过程:运用朗读法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教学重点:借助朗读感悟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构思:听读自读再读品读教法:启发式、讨论式、自读感悟式。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学情分析: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并不熟悉,没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本课视频、音频设资源丰富,可借助这些给学视觉、听觉的冲击,加强形象感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安塞腰鼓;教师收集安塞腰鼓视频资料并制作课件,学生查阅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词。教学过程:一、 导入1、请欣赏一段安塞腰鼓视频。刚刚欣赏到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一起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2、出示课题及作者。二、 朗读、感悟1、听一段个性化的感情范读。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演绎对感情的把握(读后,教师加以评价)。三、 品读赏析再读课文,请找出最有感觉、最喜欢的句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可从句式、修辞、感受等方面谈)。1、学生交流,自己有感觉,喜欢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从句式、修辞产生的表达效果和自己的感受方面谈,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2、指导学生用叠加的方式齐读第7段中的“骤雨一样”(出示文字课件)。四、 问题探究1、找出文章四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读一读,并说一说有什么作用?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明确: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击鼓的产生,奇丽的舞姿。)再读文章出现的四次“好一个安塞腰鼓”,注意在音量和语势上的变化。(教师指导:鼓点节奏逐渐加快,音量逐渐加大,语势越来越激烈,情感越来越奔放。)2、你认为全文从始至终都应用激昂、急促的语调来读吗?为什么?(出示结构,板书)五、难句理解:重点理解: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3、“当戛然而止的时候,”六、总结本文语言的特色表达形式为内容服务。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到了完美统一。短句的快节奏,大量的排比、反复使得语势加强、推进感情,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这些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颂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小结: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此等奇观。作者是陕西人,从中可看到他对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衔接语:我们都是旬阳人,我们旬阳也有灿烂的地方文化,我们是否也能像刘成章那样把旬阳的民间艺术展现给世人,让他们通过我们的介绍能更好的了解旬阳,了解正在走出大山的旬阳人。七、课外拓展延伸。依照文中的任何一种句式介绍旬阳的一种地方文化。(在欣赏安塞腰鼓中下课。)作业设计:选做题:依照文中的句式介绍旬阳的一种地方文化。必做题:积累本课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