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观蛇舞》教案-冀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观蛇舞教案 冀教版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质疑分析法 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投影仪素材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相关的音视频课 题:观蛇舞 学案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掌握'倏忽,广袤,孑遗,嘁嘁喳喳'等词语。 2。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二) 方法与过程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带有讽刺意味的的议论。通过议论回答了从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告诉读者,美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具有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 2。反复读课文,学习本文白描的手法。 3。通读课文,赏析本文严谨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印第安人,了解印第安人的习俗,学习他们和自然友好相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字词。 2。学习白描的手法。 3。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 难点 :1。深刻认识20世纪20年代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移民国家美国的生活及地位。 2。如何使文章结构严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投影显示) 通过音乐,图片导入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投影显示)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长篇小说,40多个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四部剧本。本文写于1924年5月,发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恶作剧上。此时作者已经离开英国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2,字词(投影显示) 垠(yín):界限,边际。 广袤(mào):广阔,宽广。孑(jié)遗: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来的少数人。 攒(cuán)动:拥挤在一起晃动。 娴(xián)静:文雅安详。 嘁嘁喳喳(q q ch ch):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二、整体感知(投影显示) (设题意图:这道题是为了帮助,也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是译作,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理解这篇文章可能有一定困难,设立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有利于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1,在写观看蛇舞之前,作者先描写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明确:作者开篇没有直接写蛇舞表演,而是不惜笔墨细致地描绘了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这是蛇舞表演的地方,也是印第安人生存的空间,生活的环境。目的在于表现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的恶劣,贫瘠,窘困。2,在星期天的下午人们赶到霍比来,仅仅是为了观看那场'规模实在太小'的表演吗 明确:荚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着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在那些美国人看来,这里是一座天然的游乐场,这里有趣的东西太多了。(可以从课文倒数第三段总结归纳出来)三、问题研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里的环境的 (投影显示) 文章从印第安霍比人的土地写起,作者用'可怕'一词总写这里环境的恶劣,然后写了四周'一望无垠,黏土般,灰扑扑的沙漠',以及'沙漠里一座座色似死灰','像一片片破碎的陈年灰色面包干'的台地,就是在这荒凉灰暗缺少生气的地方,每到星期天的下午,'汽车竟一辆接着一辆颠颠簸簸地开到这里来,'所以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你来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些人都跑到这里来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且这一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既表现了作者的困惑,也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接着,作者由远及近地介绍了舞会地点的环境。先用长镜头大面积扫描,四十英里的广袤沙漠上有三座台地,坐落着霍比人的村落,一座座村落'像一块块撕碎的面包皮',颜色都是灰不溜秋的。作者详细介绍了三个村落的名称,最后将镜头推到地势更高,坐落在乱石岩上的,在台地西部边缘的霍特维拉村落,也就是表演蛇舞的地方。(板书) 环境(霍比人的土地,小屋,村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2.那些人来到这样小的广场上,怎样观看蛇舞呢 作者用'登','爬','挤','站'几个动词写了观众的姿态与人员拥挤的场面. 3.来这里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作者说'有各种各样的美国人':粗野的,温顺的,男的,女的,穿女裤的,穿女裙的,纳瓦霍的,霍比的,纯种的,混血的等等。(板书) 观看的人(各种各样的美国人)4.第6自然段的描写有何作用 这段描写再次渲染了蛇舞的吸引人,有闲阶层与有钱阶层对印第安人的猎奇心理. (板书)在教师需要出示板书的地方表明板书的内容 5.蛇舞表演是怎样的 表演是朴实的,是原始的:'没有鼓,没有壮丽的行列'.一位咬着蛇的蛇祭司跳跃,另六位年长的蛇祭司给年轻的蛇祭司撒尘土,'也像小孩儿玩耍似的跳跃'.几场舞蹈之后,把蛇放在沙上,蛇祭司再把蛇挑起来,递给羚羊祭司.六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蛇祭司再让蛇苏醒过来.男孩子从嘴中吐蛇,有响尾蛇,黑蛇,牛蛇.牛蛇把尾巴盘在男孩的膝头,男孩把蛇解下来.蛇越来越多,祭司们每个人都手执一小把.作者将祭司手中的蛇比喻为长统丝袜,表现了蛇的柔软,细长以及随心所欲.'一条条蛇都在一个人的嘴里停留片刻,都朝人群爬行一小会儿','在玉米楂子里蠕动'.紧接着两个祭司飞快地提起这些蛇,'飞身朝台地下面跑去',在蛇的神地,将它们放掉,让它们获得自由.(板书) 蛇舞表演(没有鼓,没有壮丽的行列,但不失精彩)6.作者对蛇舞的精彩描绘说明了什么 (投影显示) 通过作者的精彩描绘,我们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在这种描述中流露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 (板书) 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7.阅读下列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让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宗教. '每个人'指哪些人 此处的'宗教'是什么意思 假如没有蛇舞,我们就不会来.这就会失去许多乐趣. '我们'包括哪些人 '乐趣'指什么 如果不来看看,那才真是损失不小哟. '损失'指什么 为什么说'损失不小' 明确: '每个人'主要指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宗教'指印第安人对蛇的崇拜. '我们'指远道而来观看蛇舞表演的美国人.'乐趣'指观看蛇舞表演以及观看远离工业文明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损失'指失去乐趣.'损失不小'指现代文明人失去了欣赏处于原始落后状态的印第安人富有野性的生活及活力. 四,特色探究(投影显示) 1.文章结构严谨 开篇提出的问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导读者思考:人们不顾长途跋涉,来到那样荒凉的地方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观看蛇舞吗 规模又太小了.到文章的最后,答案才完全交待出来. 2.白描手法和对比手法 文章用白描的手法,极写霍比人的沙漠,台地,村落,小屋,突出色彩的单调灰暗,突出物质生活的匮乏贫困. 文章还采用了对比的写法,霍比人的一切都是灰扑扑的,可是来观看蛇舞的人的穿着却是鲜艳的,丰富多彩的.作者的语言朴实而不失生动,特别是对蛇的比喻非常贴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总结) 通过作者的精彩描绘,我们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在这种描述中流露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