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卖炭翁》教案-(新版)鄂教版.doc
-
资源ID:13075954
资源大小:8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卖炭翁》教案-(新版)鄂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卖炭翁教案 (新版)鄂教版一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赏析这首古诗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二 教学过程1.复习前两首学过的唐诗,先齐声背诵,再提问(出示幻灯片): 第一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第二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流泪的句子: 第二首诗中表现家人和诗人狂喜之态的句子: 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歌的句子: 明确: 绝句 律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2.导入:再学另一类体裁,乐府诗卖炭翁(板书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一篇乐府诗体裁的文章是什么?木兰诗。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3.简介白居易(择要写入幻灯片)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旋子其中。幻灯片显示: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4.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录音。5.串讲课文(讨论式)问: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叙什么呢?(让学生看注释5回答)什么叫“宫市”呢?明确: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首诗揭露了这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那么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师生读毕)问文中写了哪两种人?明确:卖炭翁,宫史。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明确: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读:“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问:“一尺雪”说明什么?明确:雪大,路必难行。这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卖炭翁的?行动。问:“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行呢?明确: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卖炭心切。问:“碾冰辙”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冰冻路滑道难走,车速必然很慢。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明确:“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6.朗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这一节写卖炭翁烧炭、运炭的艰辛。作者分别从外貌、心理、行动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时也表现诗人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7.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诗人掉转笔锋,故事情节也急转而下。“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黄衣”“白衫”)的描写,点明来者的身份,原来是宫使和他的爪牙。问:“偏偏”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明确: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学生回顾卖炭翁又是一副怎样的形象(结合第一节的外貌描写的字句以及再次对照插图)这就同蓬头垢面、老态龙钟的卖炭翁形成了鲜明对比,接着写他们的行为,“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问;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明确: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言炭的数量之多,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问:“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明确: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8.学生朗读第二部分,从中细加体会。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9.教师小结归纳:(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0.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1.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五及语文作业本第八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