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关注科学-24《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苏教版.doc
-
资源ID:13079173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关注科学-24《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24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苏教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过程与方法1、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3、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4、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虫治虫给予我们“生物防治”、“环保”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2、梵天寺木塔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学重难点】熟练翻译课文。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教学法】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师生互动。【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以虫治虫【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 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2作者链接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合作·探究·展示】一、疏通文意。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2、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1)字音、字形部分:喙(hui) 穰(rang) 梵(fan) 胠(qu) 箧(qie) 履(lu) 贻(yi) 钗(chai)(2)字义部分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 贴:赠给 但:只 盖:因为 伏:通“服” 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 悉:全 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未布瓦,上轻,故为此。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匠师如其言,塔遂定。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人皆服其精练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二、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在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答案: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三、听老师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交流互读。四、布置作业1、悉课文内容,掌握字音、字义、会翻译语段。2、背诵课文。3、完成书后练习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梵天寺木塔【合作·探究·展示】一、作业检查小组间互相提问(字、段翻译,课文背诵)。二、合作探究,赏析课文,完成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办法。2、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害虫天敌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保护了生态环境。3、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比赛发言。例如:猫鼠 青蛙害虫4、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提倡绿色农业。5、论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要点:“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6、梵天寺林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讨论要点: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轻”,可实践的结果让匠师很难堪。为了向钱帅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难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7、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8、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本文写作特点。要点:(1)详略得当如以虫治虫观突出以虫治虫这一中心,对“傍不肯”外貌、特征、剿灭子方虫的情况介绍比较详细而对“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梵天寺木塔对如何解决塔动,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2)生动简洁如:“方” “笑” “密使其妻”9、梵天寺木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在建筑技术上的伟大成就,你还能说出我国古代还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长处于领先地位。10、本课总结,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发,各抒己见。要点:A:绿色农业 环保 可持续性发展B:为国家的过去的发达自豪C: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为使现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而自强不息。【反馈检测】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其喙( )有钳 (2)岁以大穰( )(3)梵( )天寺木塔 (4)贻( )以金钗(5)六幕相联如胠箧( )( ) (6)人履( )其板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千万蔽地 蔽: (2)岁以大穰 岁:(3)患其塔动 患: (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故:(5)贻以金钗 贻: (6)人履其板 履:3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其: (2)岁以大穰 以:(3)以钳搏之 以: (4)乃以瓦布之 乃:(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而: (6)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4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C其虫旧曾有之 D问塔动之因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1)代词,代物:(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语气词,无实在意思:5译述下列句子。(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6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 7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 8填空。梦溪笔谈的作者_是我国北宋的_家、_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成就。 综合题1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参考答案基础题1(1)huì(2)ráng(3)fàn (4)yí(5)q qi(6)l2(1)遮盖(2)年成(3)担忧(4)所以(5)赠给(6)走,踩踏3(1)他的,指匠师的(2)因(3)用(4)连词,相当于“于是,便”(5)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6)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4(1)B、E、F(2)A、D(3)C5(1)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2)(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3)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4)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6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迅速消灭了它,保证农业取得丰收。7如何解决塔动问题是说明的重点,所以应详写,这样就突出了说明的中心;而实施过程不是重点,所以就略写。8沈括科学 政治 科学综合题1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由此看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