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散步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3080380
资源大小:11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散步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散步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由小见大、结尾提升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学习难点】 学习由小见大、结尾提升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 自主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大律师现实录。 3.关于写作背景 散步写于1985年。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后来作者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于是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 ) 一霎( )时 chi( )散 各得qí( )所 委q( ) 取juã( ) 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 )着我 我背( )上的 áo( )过 2.解释下列词语。 信服: 各得其所: 波光粼粼: 3.用概括的语言讲述本文所讲述的小故事。 二、【合作探究】:1从全文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 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3. 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 【达标检测】: 1.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2)忍受,艰苦支持。( )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五、 【拓展训练】:(10分钟)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 的父亲。 【教与学反思】散步 1课时作业检测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委屈(wi) 分歧(qí) 一霎时(shà) 蹒跚(pán shn) B.粼粼(lín) 煎熬(áo) 嫩芽(nân) 煞车(sh) C.散步(sàn) 背负(bi) 讷讷(nâ) 步履(l) D.脊背(bâi) 拆散(chi) 脚踝(lu) 模样(mú) 二、用横线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内。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浦着,有的浓,有的淡。( ) (2)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 (3)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德其所,终不愿意 。 ( )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潾潾的鱼塘。 ( ) 三、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C.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四、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忆: 散步 二、【合作探究】: 1第二自然段这几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 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 【达标检测】: 1.祖孙发生分歧,为什么“我”感到责任重大? 2.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这体现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五、【拓展训练】: 1. 怎样理解结尾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与学反思】 散步 2课时作业检测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 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 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 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爱 2 “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 5.说说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