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3081136
资源大小:12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0 孤独之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2.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3.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 把握小说内容,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重点)2. 分析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重难点)3. 理解成长的内涵。(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一段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吧。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2.教师小结:(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明确文章的三要素: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教师小结: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 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学生思考:1. 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杜小康2. 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1) 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是委屈的、激动的哭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强地面对现实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2) 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孤独的环境、生活的磨炼教师小结: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二、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活动:1.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a.自然景色的描写;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示: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孤寂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鸭群:鸭子的恐惧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的长大是杜小康成长的写照芦苇荡:前部分那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制造了杜小康的恐惧与孤独后部分的芦苇荡衬托了杜小康的“成长”暴风雨:给了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4.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等,区别本文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让学生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除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外,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教师总结: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三、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1.教师提示:文章的写作特点可以从文章的构思,文章的选材剪裁,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等方面去思考。2.要求学生:(l)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对课文写作方面最欣赏的一两个方面,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要点,引导学生群体评价研讨。(2)老师补充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根据品味欣赏。3.教师小结:不同的同学,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欣赏角度不同,导致对课文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同,这是正常现象。但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能共同发现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四、归纳全文,质疑问难,切磋砥砺1.温故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切磋释疑。2.研讨课首提示和课后问题。3.教师概括总结。作者通过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孤独,如何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能力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些磨难,每个人的经历感受都不一样。孤独之旅讲述一个原本生活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中的孩子在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家境中落的辍学孩子,只好随父亲远离家乡去放鸭,倍受了“孤独”之苦,在放鸭的过程中,随着鸭子的长大,杜小康也长大了,坚强了。而文中哪些句子(即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说明杜小康“长大”,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合作交流,以列提纲的方式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和探究语段分析人物性格,同时注重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另外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景物描写。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明确了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让学生通过画出文章描写景物的句段,来欣赏景物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同时让其他同学作补充说明。(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就有三点: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气氛,为塑造人物形象作铺垫。 最后,我让同学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说,在班上交流。这个环节我认为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