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2《懒惰的智慧》快乐学案-语文版.doc
-
资源ID:13082436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2《懒惰的智慧》快乐学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懒惰的智慧快乐学案 语文版一、三维目标理解“懒惰”的含义及文中事例的作用,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学习抓住关键句子来理清思路,提炼观点;体会文章别具特色的语言。培养求异思维,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造。二、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1)能够准确提炼文章观点。(2)理解例证法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3)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2. 学法指导(1)学习议论文文体知识,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2)结合课后练习,揣摩文中“懒惰”和“懒惰者”的褒贬意思。(3)分析每一段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4)揣摩文章幽默机智的语言,结合作者的求异表达和文中“懒惰者”的求异智慧,培养自己的求异意识和求异思维品质。三、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凯利,美国作家。 2. 背景资料 这是一篇闪烁着求异思维火花的议论文,发人之所未发,对于启发同学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是难得的典例。 3. 题目解说 “懒惰”和“智慧”本是相悖的,作者却以“懒惰的智慧”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思维勤快,“懒惰”就可以出智慧。可见这是一篇逆向思维的议论文,充满了幽默与机智。 4.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援人。四、教学过程一. 字词基础: 1. 字音认读 餐具(cn) 摞得(luò) 忙碌(lù) 滥用(làn) 疲惫(bèi) 2. 词语补注 小心翼翼:本意是虔诚,庄严。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邪恶:(性情、行为)不正而且凶恶。 疲惫不堪:非常疲惫的样子。五. 课文内容讲解 1. 内容讲解“懒惰”与“智慧”相悖,但是只要思维勤奋,“懒惰”就可以出“智慧”。懒惰的智慧一文为“懒惰”和“懒惰者”正名。如“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他(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的全是懒汉,人们可以向这些人学习的东西最多。他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这些懒汉的时候了。我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等。在作者给“懒惰”和“懒惰者”正名时,不难看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2. 句段品鉴 (1)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品析:“良苦用心”指的是运用心智,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就会运用心智去发明一些减轻体力,提高效率的工作方法。于是生产关系得以改善,生产力得以发展,人类社会就向前迈进了。这句话强调了懒汉们的良苦用心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此句一反世俗和传统的眼光,说出了“懒汉”与人类的进步的关系。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2)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人们可以向这些人学习的东西最多。品析:最优秀的工人是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的人。为此,他们必须开动脑筋,必须提高效率,所以人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勤于观察,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 从相反的角度去观察优秀工人身上的惰性。六、课后习题答案第一题: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分论点: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3.“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第二题:旨在使同学们理解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统帅材料,材料支持观点。第三题:能结合文意,具体把握“懒惰”,“懒汉”的不同含义和不同感情色彩。1. “懒汉”的意思是“懒于劳作的人”,“懒惰”的意思是“懒于劳作”。均含贬义。2. 句中“懒惰”的意思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含褒义。3. 句中“懒汉”的意思是“想少走几步路而用心良苦的人”,含褒义。4. 句中“懒汉”的意思是“讲求工效,连一个多余动作都不肯做的人”,含褒义。5. 句中“懒惰”的意思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含褒义。第四题:1.课题的含义是只要思维勤劳,“懒惰”就可以出“智慧”。2.生活中运用“懒惰”智慧的实例很多,如“烧水泡茶”等。 七、 懒惰的智慧课堂练习识记与积累 1. 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冷言冷语 小心翼翼 倦容 B. 良苦用心 条件恶劣 溪水 C. 循规蹈矩 疲惫不堪 螺栓 D. 绝不躬亲 精疲力揭 阀门 2. 作者提出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_ 3. 作者围绕哪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述?_课文解读·感悟探究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46题。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溪流旁边才行。于是他们搞出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够一天饮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提水桶也不愿意,下一步不用说就是修建管道了,水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使用者的屋子里。为了不必挑水翻山,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了出来,这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又不愿意沿着湖边绕过去,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每当操纵杆敲下来,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于是在机器上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他不但可以脱身走掉,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他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可不是勤快的农夫,他们不在乎整天在田地上走路。这个主意最先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到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判断一种工作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人们可以向这些人学习的东西最多。这些人懒得连一个多余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一个称职的领导人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躬亲。 4. 文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_ 5. 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文段的观点?_ 6. 你有哪些“懒”的想法?举一例推测人类将会因此而发明什么。_阅读品味·拓展提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 制止惯性 逢伟 毋庸置疑,我们每天都在循着惯性的节奏生活,饮食起居,上班下班,休闲娱乐,与人交往不知不觉中,也许五年十年很快就过去了,而到那时我们常常又会做出那种大多数人都往往采用的惯性举动慨叹年华的易逝,岁月的无情。 应该承认,惯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可抗拒的,就是再了不起、再伟大的人,也要学会忍受在循环往复的生活中无法逃避的诸多单调乏味。然而,人又不应只甘于总是在一成不变的情景、节奏和思维中维持原状,因为,只有新的创造,才能使我们身处的世界有所改进,才能使我们获得继续充实地活下去的动力。既要肯于承受惯性又要善于打破惯性,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直就在做这两件事?只是后者比前者更难以做到罢了。 说到打破惯性的难度和意义,我不禁想起那件被许多人做了四十多年的事中国足球的“冲出亚洲”。 以前我是体育记者,数年里一直都在跟中国足球队打交道。那时,由于球队一直冲不出去,探讨失利的原因,找寻足球的真谛便成了各方人士、各种媒体数年如一日的话题。然后,当这种年深日久的讨论已经成为了一个专业行为,甚至养育了一大批“权威”、“专家”后我却发觉,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路,其实是越来越难走了。难走的原因就是,尽管主教练换了一位又一位,但他们的思路并无法从本质上跳出前任的穴巢,反倒情不自禁地应和着大多数人已有的论调。当新的一次冲击实际上成了旧有惯性的延续时,结果其实事前就已经注定了。 因此,当离开体育媒体,远离中国足球队许久之后,我心中仍一直存着一个希冀有朝一日,中国足球队能来一位真正有想法的“另类”的主教练,“另类”到有足够的能力拒绝这儿的方方面面熏陶,给中国足球注入些许它真正需要的东西。 今天,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人们也都在由衷地把南斯拉夫人米卢蒂诺维奇赞扬为出神入化的“神奇教练”。然而,米卢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从李响写的书上看到,他在出线之时这样说:“我的压力比谁都大,他们怀疑我的用人,指责我的训练方式,可我再也不关心他们说的话了!”“我可能没有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但带领他们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就是我的最大成功。” 我欣慰地发现,米卢的经历,恰恰应和了我的希冀。在执教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曾不被我们的“专家”们看好,也不大受方方面面人的喜欢。然而,他却一直没有妥协,而是沉着而固执地走着自己快乐足球、激情足球的路,实现着对中国足球队的精神改造。 他做的事,既很简单只是克服了中国足球幼稚而顽固的惯性,又其实最难要扭转绝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看法、习惯。他确实做到了,所以他成了英雄“米卢”。 7. 作者认为,人的一生在做哪两件事?_ 8.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_ 9. 文中有哪两种论证方法?_ 10. 请以“惯性”为话题,发表你的高见,300字左右。_ _ 发现创新 11.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要,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_【试题答案】懒惰的智慧 1. D 2. 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3. 第一:“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动。”第二:“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4.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5. 想喝水少走路,发明了水桶、水管、水泵、水车。想过湖不愿绕远,发明了船。想轻松发现了活塞原理。想舒服,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 6. 略 7. 承受惯性和打破惯性。 8. 打破惯性很不易。 9.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0. 略 11.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