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苏教版.doc
-
资源ID:13082767
资源大小:12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 1. 熟读成诵,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1. 熟读成诵,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难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创设情境:课件展示主题画面“闲人闲情”(配乐:春江花月夜琵琶古曲)课前三分钟一、情境导入。 在这流水般的古韵中,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走进空灵的、亦真亦幻的春江花月夜,等大家再度睁开眼睛时,老师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将大家带到另外一个地方(粘贴水粉画月下松柏图于黑板)好,请大家睁开眼睛,我们看到一个夜深人静的庭院,院中皓月当空,竹柏摇曳,一切像笼着轻纱的梦,若隐若现。老师有感于这种美妙,给这幅水粉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下松柏图。大家的心中是否也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把这种美妙的感月情怀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哪位同学试试看,可以用我们曾经学过的诗句,也可以用自己散文诗般的语言,当然还可以轻轻吟唱几句生:“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水调歌头 真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真是多才多艺呀!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幅月下竹柏图画的是何夜的月?何处的竹柏吗?(想)好,现在就请大家把教材翻到P127,跟着苏轼一起,到湖北黄州的承天寺夜游一番吧!(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这仅有84个字的美文,老师非常喜欢,本想借这个机会朗诵给大家,但因老师今天噪子不好,就把老师事先录好的朗诵送给大家和在坐的每一位老师。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听准字音和节奏停顿的处理,在书上做好标记。(师情景朗诵课文)过渡:听准注音、节奏了吗?(师巡视)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书上作好了标记,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好,下面就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好,哪位同学试试,只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停顿就可以了。(学生指名读课文后,同学就字音、节奏等方面进行点评)2自主合作,梳理课文。过渡:同学读得很流畅,字音节奏处理得都很到位,只是缺少那么一点情韵。要想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就得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那就得理解文章的内容。好,下面请大家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借助手头的资料,自主地学习课文,把你认为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字音或不能理解透彻的字、词、句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出来,在组内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过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组内交流,自主学习)(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寝qn藻荇zo xìng竹柏bi遂suì 念:想,思考。 相与:共同,一起。 耳:罢了庭下如积水空明。 译:月色如同积水一样,自上而下注满庭院,清澈透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只不过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很少罢了)三、品味闲景。1过渡: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我们刚才在温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又积累了新的文言词汇。其实,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不断地积累,触类旁通,才能产生语感,领悟古韵。好,我们扫除了文字障碍,我们再回到黑板上的这幅月下松柏图。请同桌交流一下:这84个字的美文当中,哪些文字最能形象地描绘出这幅图的风情呢?我想请一位同学能用文中的原文到黑板上来给这幅月下松柏图简单地作个图注。学生板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过渡:师总结图注设计后:这样独具匠心的图注与这幅如笼轻纱的水粉画真可谓是“珠联璧合”。现在老师将这图注略微作了改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何种表述更好?为什么?(组内交流讨论) 原文运用隐喻先声夺人,将主语“月光”隐去,给读者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从而产生一种水月莫辨、亦真亦幻的美感。而添上主语后,则没有这种效果。正当我们如痴如醉地享受这种亦真亦幻的美景,细细体味分辨究竟是水还是月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进一步生发奇想,又将庭院中竹柏摇曳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交横,更让读者沉醉、痴迷于这浪漫、空灵的世界,不愿醒来。就在这时,作者却轻轻一点“盖竹柏影也”,使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回到现实,原来这月光如水,竹柏似草哪。改过后的句子太过直白,没有这种美的效果。3小结过渡:这几句美语,没有写到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作者巧妙运用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月光如水、皎洁、空灵的月夜图(指黑板上的水粉图)。“积水空明”给人一池春水的静谧之美,而“藻荇交横”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显其静,创设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那么,哪位同学能合上书本,把这16个字背诵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这16个字呢?月色如同积水一样,自上而下注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四、把握闲事。过渡:这的确是一幅令人惬意、舒适的悠闲之景(板书:闲景)。唐代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宋八大家的文学观点承袭了这一点,创作上都反对骈文,讲究务实。即创作要紧贴生活,反映时事。那作为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创作这篇散文的时候,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情呢?哪位同学能用叙述的语言给大家概括一下?(注意记叙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正要宽衣就寝,为入户的月色所吸引而走出户外。又因如此良辰美景,却形单影只,又驱使他到承天寺找与他同病相怜的好友张怀民。于是两人一起在承天寺的庭院中散步,欣赏到了如此美景。五、理解闲人。1过渡:介绍得很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了,这的确是一件很自然、很悠闲的事情(板书:闲事)。这等闲事还妙在东坡与同病相怜的好友张怀民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须预约,无须解释,月色如水,相视而笑,自然而然就相与步于中庭,自然而然就领悟到这绝美之月色了。那为什么只有他们才能读懂这清幽淡雅、宁静悠闲的绝妙美景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到答案?“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因为他们是闲人。2那什么叫“闲人”呢?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解释“闲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例:现在正是农忙季节,村里一个闲人也没有;与事无关的人。例:闲人免进。那我们文中的“闲人”指什么呢?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不汲汲:不急切地追求,即淡泊名利)我们把这三个解释联系起来,不难理解:正因为苏轼他没有事情要做,才能从容流连于光景,而与名利(事情)无关,与世无争哪。你能从文中能找到东坡没有事情要做的证据吗?(“解衣欲睡”)又流连于什么光景?(“月色入户”)正是受到月光的吸引,才雅致大增,“欣然起行”。3背景介绍。过渡:大家知道苏轼为什么会无事可做吗?这就要我们来追溯东坡的一段经历了。苏轼21岁时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35岁,因上书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调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湖州太守。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播放卡通短片“乌台诗案”),因此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东坡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板书:闲人)六、领悟闲情。过渡:而张怀民也是一位与他有着相似生活经历的患难之人。这两位闲人相与步于中庭,看到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这样一种月光如水,皎洁空灵的透明世界。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从东坡笔下的这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景语中读懂他的情语吗?请大家自由地放声地朗诵课文,读完后与同桌一起找一找,看看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字、词、句中,品读出东坡怎样的情感信息?欣然赏月的欣喜;念无与乐者贬谪的悲凉、孤寂,辜负良辰美景的遗憾;亦孤寂、遗憾的心情得到了宽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以“闲人”自居,显示出随缘自适、自宽自慰,自我排遣的达观;以“闲人”自傲,流露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的谴责和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还有贬谪的悲凉,与好友赏月的闲适师总结:是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生发感叹。闲人多不多哪?(不多)人都到哪里去了呢?都追名逐利去了。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进了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有闲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呢?所以这淡淡的一句中,既以“闲人”自居,显示出随缘自适、自宽自慰,自我排遣的达观,也以“闲人”自傲,流露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的谴责和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还有贬谪的悲凉,与好友赏月的闲适等特殊心境,如果问大家,作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把这些特殊的心境归结到一个字上,应该是哪个字?(闲)一种闲适的心境。(板书:闲情)七、情感延伸。我们说苏轼一生都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决不随波逐流,为此,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难得的是他始终能随缘自适、自得其乐。请同学们看课前发给大家的拓展练习第2题(出示课件)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他品尝着鲜嫩的荔枝,欣然写下“日啖荔枝三面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句中,你看到了一个具有怎样心境的苏轼?(豁达乐观、笑对人生)当然,苏轼的作品风格多样,其它作品中也反映苏轼的另类风情,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成拓展练习,进一步地去了解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八、美文回味。过渡:这篇记承天寺夜游除了有这种豁达的心胸,情绪也要轻松得多,闲适得多。在月色入户的夜晚,他的欣然之乐促使他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同乐,但又不张扬两人同乐的状态,仅仅写了两人步于庭院所见到的景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就这一句,就描绘出一幅清新秀美的月下松柏图(指黑板的水粉画)。这对步月的幽人不就是悠游于“积水空明”中,自由自在的鱼儿吗?(贴两个古人画于黑板)1(指板书:闲人、闲事、闲景、闲情)这样两位境遇相似的闲人,做着赏月的闲事,描绘清幽的闲景,抒发着闲适的心境,这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板书:美)人、事、景、情就构成了一般游记散文的基本要素,一个“闲”就成了这篇美文的文眼。这样的美文,我们不当场把它背诵出来,又怎能罢休呢?就请大家自由地放声背诵课文吧。2学生试背(要求声情并茂)同学点评,听着大家韵味十足地背诵,老师不禁也想试一试了。我们大家合作背一回吧。男同学感情直白些,就背第一段叙述部分,女同学感情细腻些,就来背诵第二段描写的句子。老师呢,就背第三段抒情式议论的部分吧。九、结语过渡:老师刚才在背最后一句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东坡看着这美景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即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下雨的夜晚就没有月光哪,就在我们盐城也不常见到竹柏呀?这与事实不符嘛。会是东坡的一个败笔吗?哪位同学来理解一下?月光、竹柏并不是实指,而是一种借代。以月光竹柏来代美景。这就明白了,即:美时时有,处处有,正像雕刻大师罗丹所说的那样:“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才能欣赏到无处不在的美呢?东坡告诉我们: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即:只有闲人才能欣赏到无处不在的美。怎样才能成为闲人呢?苏轼有没有告诉我们方法?没有?我们从他的景语里找答案:积水空明心如止水,心无杂念。我们说,在苏轼生活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苏试只能做一个闲人。而生活在我们当今这样的社会中,你们能做闲人吗?希望同学们课后去深思这个问题。但东坡豁达的心境,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是令我们赞赏的。让我们坚韧地对待荆棘,勇敢地迎接挑战,洒脱地面对人生,用闲适的心情去发现生活的美,发现自然的美,创造诗意的人生吧!十、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打开这幅图,看图抒情,写一段话。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