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3086311
资源大小:9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3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语言品析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4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不屈东流,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啊!黄河!你一泻万丈,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5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黄河颂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三、拓展延伸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啊,黄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啊,黄河,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啊,黄河,你用浑厚的歌声,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知识卡片】与黄河有关的诗句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有关黄河的谚语。不到黄河心不死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