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3088657
资源大小:6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爱莲说教学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学前预知:一、文体知识积累: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构成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二、作者简介:爱莲说作者选自 ,作者 ,字 ,号 ,世称“ ” 时期 家, 家,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三、 当堂测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周敦颐 甚蕃 淤泥 不染 濯清涟 不妖 不蔓不枝( ) ( ) ( ) ( ) ( ) 亵玩 隐逸 噫 鲜有闻 宜乎众矣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甚蕃( )独爱菊( )自李唐来( )盛爱牡丹(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益清( )亭亭静植( )( )亵玩( )谓菊( )隐逸( ) 鲜有闻( )同予者( ) 宜乎众( )( )3.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品读课文(一)、借物喻人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赞美莲的形象的?意在表达作者什么的品质?(二)、对比烘托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作者用意是什么?(三)、托物言志概括本文中心:巩固·练习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句: , 。(2)文中的名句: , 。(3)表明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的语句: 。(4)表明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的语句: , 。(5)表明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语句: , 。(6)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的语句: 。2、填空题: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 )一句形成照应。“众“和( )相照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和(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 、 )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 ),牡丹属于(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 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作者以( )自况;表明了他( )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 )的世风。“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 ),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 ),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