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选好材-写好文》作文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选好材 写好文作文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积累生活素材,掌握选材方法,能够围绕中心选取恰当、新颖、有意义的题材。2. 借鉴名家名篇,借助例文评点,力求言之有物。教学重难点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教学时数:一课时一、 设问导课什么是选材?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根据所给题目,从两个材料中选择你认为恰当的一个,然后小组交流,结合自身作文存在的问题,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1、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材料一: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们班的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材料二:咱们班有“八大族”。“睡仙一族”,每晚挑灯夜战,麐战“题海”,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追星一族”,将明星贴画贴在课桌上、书本;笔记本上,对明星的铁闻趣闻津津乐道“语文一族”“数学一族”等也各有特点。2、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材料二: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了二条公路,交通更便利了;兴建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生意更兴隆了;兴建了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材料二:十年来,我家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搬进“二室长厅”,极差的居住条件带来了许多的不便;第二次搬进了真正的“二室一厅”,比原来的房子好多了,可时间长,一连串的问题也相继涌来;第三次爸爸从单位买了“三室一厅”的住房,房子既宽敞又明亮3、学生以“幸福”为话题进行选材材料一:我不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去上学,心里十分烦闷。后来很多亲戚轮流来看我,同学们也每天抽时间陪伴我,还给我补课,我感觉到很幸福。材料二:班主任的晚自习上,大家都在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差生,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向前面的同学“借光”,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罚我站在讲台旁边抄,我回到座位上,同桌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福,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抄就好了!”看着我第一次抄得这么完整的作业本,听到同桌的羡慕的声音,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4、学生以“生日”为话题进行选材。材料一: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梦寐以求的礼物;老师送给我祝福的话语;同学们为我开生日晚会,远方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祝福的短信。我感觉到好温暖好幸褔。材料二:不知从何时起,学校里刮起了一股风给过生日的同学送礼物。今天是好朋友的生日,我不知怎么办才好。送吧,这个月为给同学送礼物借了好几回钱了;不送吧,又不好意思。我感到很困惑。同学过生日,送礼物既浪费钱财,又耽误学习,这是何苦呢?为什么社会上的“人情风”竟刮到校园里来了呢? 学生自读后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身存在的选材方面的问题。(板书)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1、讨论:大家写作时在作文选材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明确:学生在选材上打不开思维,缺乏创新意识,总体上趋于传统和保守。 (1)材料低幼化。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上。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总是堆砌事例,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言之无物,主题浅显。 (2)材料陈旧化。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材料缺乏时代气息。翻唱旧曲,简单雷同。 (3)材料失真,为文而“文”。为凑字数,虚夸其事。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话题要求、写作中心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求凑成800多字。结果思路不清,中心不突出。(4)大而无当,难以驾驭。话题太大,不着边际。总之,很多学生不会多举富有鲜明时代特色且感染力较强的新事例,事例多是用滥了的名人轶事或眼下最“热”、人人熟知的新闻材料,很多学生作文材料“撞车”。文章出现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不足、思维拓展不开的毛病。四、课堂讲授,授之以渔究竟该怎样选材?明确: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只有真实的材料写出来才能感染人。如羚羊木雕秋天的怀念散步抓住感情的触发点。如背影。抓住事理的感悟点,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如紫藤萝瀑布谈生命老王。选材要新颖别致,优选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有时代感,能反应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如故乡变色龙斑羚飞渡取个名字从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中挖掘素材。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选取他们,换个角度,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他,把它们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表述出来,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如雷电颂。(6)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风云人物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用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留心处处皆学问”,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要写成新闻或无关痛痒的记叙。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注意:不涉禁区,积极健康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因此,选材绝不能进入禁区。五、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板书)六、巩固强化,当堂训练以“良师”为话题,选择适当的材料。提示:1、谁或什么是我的良师。2、为什么是我的良师。选材点拨:1、勿将“良师”理解成“良医”。2、跳出“一篇一人”的思维模式,选取“良师”群体,多角度表现主题3、打破以人为师的格局,亮出个性视角。4、题材不拘泥于记叙文。七、布置作业: 完善课堂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内容不少于800字。八、板书设计选好材 写好文假真大小空深俗新选好材 写好文教学反思谢红燕根据我组语文课题“优秀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研究”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并展示我校“121”课堂教学模式,我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选好材 写好文。这是教学计划第二单元作文课的第一教时,此次作文课的第一步。针对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找不到素材,无内容可写的情况展开教学。这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两点:1.积累生活素材,掌握选材方法,能够围绕中心选取恰当、新颖、有意义的题材。2. 借鉴名家名篇,借助例文评点,力求言之有物。首先,用问题导入新课,直奔主题,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明确此次教学的中心任务。其次,用辅助资料呈现四道作文题的选材,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之后小组展开交流,发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自然而然会让学生联系到自己平时作文时选材方面的误区。第三,教师顺势给出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正确的角度选材,并自然联系学过的课文,能够举一反三,加深印象。最后,给出学生题目,当堂课进行实战练兵。本堂课能体现“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由学生自学,交流研讨和课堂反馈三个模块组成,时间分配大约是10分钟,20分钟,10分钟,在这次作文课上,学生能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基本掌握了怎样选择材料的方法,选材范围均能与祖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特别是教师在授课即将结束时给学生的必要提醒选材一定要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一定程度地培养,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非常顺利,最终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第一,为了节省时间,我选择了直接入题的办法,这样虽然能快速的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但从接受程度上存在着弊端,若是时间允许,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给学生思想上缓冲的机会,采取传统的导入方式,用时约在2分钟左右。第二,材料的辨析如果能和方法的讲授合二为一,必定能节约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在练兵环节就会更充分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第三,教师在课堂上仍存在不敢放手的问题,没能从根本上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说的多,学生想的少,教师牵引的紧,学生思考的被动。因而,这堂作文指导课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教改的路上,我仍旧要不断的摸索,大胆的实践,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