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语文版.doc
-
资源ID:13091037
资源大小:6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 我爱这土地教案 语文版第四单元的文章体裁是现代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围绕这个教学重点并结合这首诗的特点距离现在的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久远。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一、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的流利,简介背景。二、学生流利朗读,要求读出节奏、重音。了解时代背景。三、学生深入朗读,体会感情基调。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引导品味鸟的意象,引出象征手法。五、学生自由品味诗歌其他的意象及象征意义。鉴于学生刚刚接触现代诗歌,我设想的是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地去学习鉴赏。上完这节课,我感觉学生朗读水平有所提高,对诗歌解读的能力还欠缺,与一些同学谈心,大部分的学生的感受是学现代的童话,一般的记叙文自己还有话可说,而面对现代诗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分析教学这篇课文的成败得失:书声满天羞涩里诗歌的朗读,重在节奏的划分,重音的突出,感情的显现。但在班级中有一种不良的倾向,学生不愿意读课文,即使站起来朗读课文,也是急三火四的读完了事。朗读一般的记叙文,只要读的流利就可以把文章交差了事。想让他们把文章读得有滋有味,难上加难,而且在学生当中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凤毛麟角,声音洪亮的读起来平平淡淡的,能找到充沛的感情进行朗读的学生又口齿不伶俐,有的时候真是绞尽脑汁也是收效甚微。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对朗读的这一环节,我可以说是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堂上自由朗读的环节,学生书声琅琅,由于没有生僻的字眼,朗读的比较顺利,只是个别学生在站起来朗读的时候由于紧张,将个别的字词读错或读颠倒了。接下来的节奏划分、标注重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听朗读录音,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掌握了。心动不如行动,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得能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由于对学生的状态我心中有数,我就先找能够有感情朗读的学生朗读一遍,起一个示范的作用。接着再找其他的学生朗读。学生因有了榜样可以模仿,逐渐的也能够读出韵味,但是单个学生的朗读没有全班整体朗读的状态好,齐读时所有的学生都能放开,把感情完全的释放出来,使朗读达到了高潮。远近深浅各不同这首诗歌写作于20世纪30年代,时间久远。学生通过历史,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通过其他的各类作品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但由于学生生于和平年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学生的赏析水平又参差不齐,很难体会到诗人的痛苦和挣扎。这种时间差、地域差、生活情况差,就造成了学生只能体会到诗歌的表层意思,例如,学生能体会到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在诗歌中蕴涵了一定的深层意义,但是什么样的意义,从诗歌中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就面面相觑,无从谈起了。篇篇新曲润如初 现代诗歌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文章体裁,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很少,面对如此的学情,要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赏析诗歌,做为教师,只能寻找更多的资料,通过让学生朗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滋润学生的干渴的心灵。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找到了黄河大合唱、青纱帐甘蔗林、名人的诗句来填补诗歌的空白。这样,学生就能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诗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