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语文七级上册第三十课《诗四首》.pdf
-
资源ID:13103341
资源大小:59.0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人教版语文七级上册第三十课《诗四首》.pdf
30、诗四首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文所选的四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则描写了诗人登岳阳楼凭栏遥望之景以及油然而生的忧国忧民之情。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同时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2. 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教学课时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陶渊明和王维2. 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使至塞上,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3.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4. 背诵诗歌。教学重点同上 3、4 教学难点同上 3、4 教学过程(一)学习归园田居1. 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 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2. 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要求学生用“ / ”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学生齐读。3. 解读归园田居给“归”字组组词,并说说意思。(预设:归来,归依,回归)从何处而归?(背景:陶渊明, 浔阳柴桑人。 29 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 岁时,他曾亲参加农业劳动。 41 岁又做了85 天的彭泽令。君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归来做什么?做得怎样,何以知之?(品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等诗句看出诗人回归田园,种田为生,但非常不善农事。)那么,想回去做官?如何理解“愿”?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 出示资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明确诗人的“愿”是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不愿为官。那,当初为何出仕?又为何归隐?出示资料:(1)少有“猛志逸四海”,为官十三载,终赋归去来兮辞,从中吐露“世与我而两相违”,“鸟倦飞而知还”的心声。(2)“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3)诗人赋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可见归隐后的生活是贫困的。师总结:诗人少有大志,经过十三年官场沉浮,目睹现实之黑暗,年轻时的理想受到重创,诗人认识到自己与官场的格格不入,自己是属于自然的,田园才是他的精神家园。归隐之后,他生活贫困,但是诗人固穷守节,宁可饿死,不为五斗米折腰。“愿”字表明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自由,更表明了自己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世界失去自我的愿望。4. 欣赏画面美美学家李泽厚曾经评价陶渊明的诗:非常一般的景色,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表现得那么自然、质朴。山水草木在陶诗中不再是一堆死物,而是情深意真,既平淡无华又生意盎然。在诗人所叙述的“归园田居图”里,是不是也自然质朴而充满生机,平淡无华又生意盎然的画面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描述画面,并有感情朗读。5. 总结:朴实醇厚的田园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归隐之后恬淡平静的诗人,也让我们领略到质朴而纯美的田园风光。6. 背诵诗歌。(二)学习使至塞上1. 齐读使至塞上2. 了解作者及背景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 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人经历仕途挫折之后,他逐渐发现了社会的不平。他晚年对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朝夕徘徊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美的刻画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3. 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单车:使者的代词。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以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原意是说使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前行了。后世诗文家就把“单车之使”简化为“单车”,作为使者的代词。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居延: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过居延”即“出汉塞,进入胡地”之意。这三个词语交代了作者使者的身份。概述诗意: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萧关逢侯骑”,进了萧关却没有遇见将官。“都护在燕然”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作战呢。总言之,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4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请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这 2 句的意境之美。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 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明确: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 5. 体验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 用以自比, 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圆”“直”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6背诵全诗。7. 作业:预习后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和杜甫2. 师生共同赏读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3. 朗读诗歌,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4. 背诵诗歌教学重点同上 3、4 教学难点同上 3、4 教学过程1. 复习:背诵前2 首诗2. 郎读渡荆门送别,了解作者及背景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 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 年漫游生活。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 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4. 齐读,整体感知诗意。5. 赏析名句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明确:(1)诗中的写景句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颔联从正面描写。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2)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思乡的情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 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6学生齐背渡荆门送别。7. 导入学习登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陈与义的登岳阳楼。8. 作者介绍9. 读准字音10. 读懂字词11. 读懂情感首联中的“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2. 总结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13.课堂背诵14. 作业:背诵默写诗四首教学反思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出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这话指出,想要与诗交谈必须先得做到能够“进出历史、空间”。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构建广阔的“对话场”,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一是以想象催动心灵的对话。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因此读诗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想象连缀成画面,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二是创设情境,连类万象。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因此通过朗读、体验,问题设计,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诗味儿自然就浓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