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统计学》教案.pdf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授课教案20XX 年 2012 学年度第 2 学期课程编号授课专业会计学生人数82 课程名称统计学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授课方式理论()实验()实习()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总学时72 学分4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72 学时;实践教学12 学时教材名称陈杏生 欧庚生 主编, 统计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 罗洪群王青华田义江主编, 统计学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2. 陈杏生 欧庚生 主编, 统计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 20XX年3. 李朝鲜 主编, 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 韩兆洲王斌会主编,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济南大学出版社, 20XX年5. 夏淑琴 主编,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XX年6. 肖智明钱俊龙主编, 经济统计学原理 ,统计大学出版社, 20XX年 3 月7. 贾俊平 何晓群 金勇进 主编, 统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0年 9 月8. 刘建萍董启民黄思霞熊应进主编, 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出版授课教师鲍青山职称讲师学科授课时间20XX 年 2 月 26 日授课地点新教 403 、203、421 、217 室注:首页在编制开课课程教案时只填写一次。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第 1 周课学科统计学课题统计学概述周次1 周时数4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第三节统计工作的任务、研究方法与统计工作过程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本章是全书内容的纲。要求掌握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方法,明确统计工作的任务,掌握统计的几个重要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程打下基础。教学重点:本章是全书的统领, 学习本章对掌握全书的内容具有指导意义,重要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以及统计工作的任务、研究方法与统计工作过程。教学难点:从理论上说明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本章难点是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主要指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例题的选择等,手段主要是指板书内容与安排、课上手绘图的准备、投影胶片、模型、实物、录象带、多媒体等。) 本章主要利用演讲、演示方法让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统计工作环节,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力争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用实践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一章总论一、学时安排:共 3 学时,理论讲授3 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涵义。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一、数量性;二、总体性;三、具体性;四、社会性。第三节统计工作的任务、研究方法与统计工作过程一、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二、统计工作的职能三、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大量观察法; 2统计分组法; 3综合指标法。四、统计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阶段;2统计调查阶段;3统计整理阶段;4统计分析阶段。第四节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二、标志与指标三、变异与变量四、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课后作业(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 统计内涵是什么?2、 统计的特点和职能有那些?3、 统计总体、标志、变量分别什么?有那些种类?举例说明。4、 什么是指标?设计指标应注意那些问题?5、 案例分析题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内涵及特点,以及统计工作环节方面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对本章基本概念方面的学习难度,为以后教学当中总结经验。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第 2 周课学科统计学课题统计调查周次1 周时数4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主要教学内容: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真正掌握资产评估三种方法的技术路径,理解三种方法各自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三种方法的基本公式和具体计算方法,为以后各章的讲授奠定基础。本章阐述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调查方案及调查的各种方法等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般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调查方案的制订。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要求和方法;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统计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教学难点: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统计实践课的必要环节,本章学习使得学生能掌握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运用统计调查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主要指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例题的选择等,手段主要是指板书内容与安排、课上手绘图的准备、投影胶片、模型、实物、录象带、多媒体等。) 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掌握统计调查方法的运用,同时用案例分析,例题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用实践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学时安排:共 6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 学时,案例分析2 学时,课堂讨论1 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意义二、统计调查的种类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3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4直接观察法、询问法和报告法。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五、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一、统计报表1统计报表的特点和种类;2统计报表制订。二、普查三、重点调查四、典型调查五、抽样调查课后作业(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统计调查有那些分类?它们有什么特点?运用于什么样的经济现象?2、什么是统计调查?其基本任务是什么?它在统计研究中占有什么地位?3、统计调查方案包括那些内容?4、统计资料为什么必须经过检查?检查那些方面的问题?5、案例分析题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方法并且会在实际生活当中去,了解学生对本章基本方法的学习,为以后教学打好基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第 3、4 周课学科统计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课题统计整理周次2 周时数8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主要教学内容:第三章统计整理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统计分组第三节分配数列第四节统计汇总第五节统计表教学目的和要求: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通过本章学习一般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和内容。要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教学重点:要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教学难点:统计整理的内容及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分组标志的选择及统计分组的方法;变量数列的表示方法;统计表的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主要指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例题的选择等,手段主要是指板书内容与安排、课上手绘图的准备、投影胶片、模型、实物、录象带、多媒体等。) 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通过例题练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用实践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学时安排:共6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 学时,案例分析2 学时,课堂讨论1 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二、统计整理的内容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反映现象的结构;3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三、统计分组方法1分组标志的选择;2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四、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1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2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第三节分配数列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二、变量数列的编制1单项式变量数列;2组距数列。第四节统计汇总一、手工汇总二、电子计算机汇总第五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结构二、统计表的种类1简单表;2分组表;3复合表。三、统计表的编制规则课后作业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第 5、6、7 周课(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 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什么?2、 什么是统计分组?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3、 怎样编制变量分配数列?4、 统计表在结构和内容上包括哪几个方面?5、 设计和编制统计表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要求是什么?6、 案例分析题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整理的概念和程序,认识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统计分组和变量数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统计资料汇总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指标规则。了解学生会运用统计整理方面的学习难度,为下一轮课程准备吸取教学经验。学科统计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课题综合指标周次3 周时数12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主要教学内容:第四章综合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第二节相对指标第三节平均指标第四节变异指标第五节综合指标的运用教学目的和要求:广义上说 ,所有的统计指标都可以称为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数字的表现形式,可将综合指标分为三大类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对这三种基本的综合指标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 ,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掌握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及平均指标三种综合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并且会运用综合指标,并熟练掌握其三种指标相关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综合的种类、 计量单位, 及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征与区别;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与运用;相对指标的运用原则。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及计算运用;平均指标的运用原则。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主要指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例题的选择等,手段主要是指板书内容与安排、课上手绘图的准备、投影胶片、模型、实物、录象带、多媒体等。) 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应用综合指标作到简单分析,同时用案例分析,例题练习、 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用实践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学时安排:共9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 学时,案例分析2 学时,课堂讨论1 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2货币单位;3劳动量单位。第二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二、相对指标的作用三、相对指标的表示方法四、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基本计算公式;2作用;3应用:当计划数以绝对数形式出现;当计划任务以相对数形式出现。 (二) 结构相对指标1计算公式;2作用。 (三) 比例相对指标1计算公式;2作用。 (四) 比较相对指标1计算公式;2作用。 (五) 强度相对指标1计算公式;2作用。 (六) 动态相对指标1计算公式;2作用。五、正确应用相对指标的条件1正确选择基数;2必须保持对比指标数值的可比性。第三节平均指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一、统计平均指标的概念二、平均指标的作用三、平均指标的计算 1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 2调和平均数 3众数众数的概念;众数的确定。 4中位数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的确定方法。第四节变异指标一、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全距 R;2平均差 D;3标准差; 4变异系数。第五节综合指标的运用一、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的结合运用二、多种相对指标的结合运用三、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的结合运用课后作业(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 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作用如何?2、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如何区别?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特点和作用如何?3、 统计中常用的相对指标有几种?各有什么作用?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的具体法有哪些?4、 什么是平均指标?它的特点和作用如何?5、 统计中平均指标有几种?算术平均数为什么是计算平均指标的最常用方法?6、 变异指标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7、 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指标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8、 计算题9、 案例分析题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以及各指标之间的区别。从而了解各种指标的运用的原则,计算方法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第 8、9、10 周课学科统计学课题时间数列分析周次3 周时数12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主要教学内容:第五章时间数列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第四节长期趋势的测定第五节季节变动的测定教学目的和要求:动态数列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掌握现象发展水平指标和现象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了解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掌握直线趋势测定的各种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掌握现象发展水平指标和现象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了解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掌握直线趋势测定的各种方法。动态数列分析中各种指标的应用条件、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动态数列的意义、种类及编制原则;动态数列分析中常用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概念、定义分式及计算方法;并且能使学生达到运用动态分析法简单分析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主要指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例题的选择等,手段主要是指板书内容与安排、课上手绘图的准备、投影胶片、模型、实物、录象带、多媒体等。) 本章使学生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影响动态数列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动态数列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以导论、启发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使用实践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学时安排:共 6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 学时,案例分析2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意义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1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的概念及特点;时点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2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3指标时间数列。三、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1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经济内容应该统一;4计算方法应统一。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1发展水平的概念、表示方法;2发展水平有最初水平、最末水平、报告期水平、长期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1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2由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按时期数列计算;按时点数列计算,( ) 连续时点数列; ( ) 间断时点数列;3由相对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三、增长量1逐期增长量;2累积增长量;3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四、平均增长量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1定基发展速度;2环比发展速度;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二、增长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2环比增长速度。三、平均发展速度1几何平均法;2方程式法。四、平均增长速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第四节长期趋势的测定一、测定长期趋势的意义二、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1时距扩大法;2移动平均法;3数学模型法。第五节季节变动的测定一、季节变动的概念二、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1按月 (季) 平均法;2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课后作业(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 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应注意哪些问题?2、 进行动态水平和速度分析分别运用哪些指标?3、 试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点。4、 长期趋势测定的是距扩大法和移动平均法各什么特点?5、 计算题。6、 案例分析题。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的原则,学会计算时间数列的水平、速度的分析指标,以及他们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5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第 11、12、13 周课学科统计学课题统计指数周次3 周时数12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主要教学内容: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第二节综合指数的编制第三节平均指数第三节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统计指数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指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掌握总指数两种形式的编制方法,并能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掌握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并且要理解统计指数基本原理,对指数编制方法的运用,掌握统计指数分析法。教学难点:本章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编制综合指数, 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应该固定在哪个时期, 要根据编制指数的具体任务以及指数式的经济内容来决定。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主要指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例题的选择等,手段主要是指板书内容与安排、课上手绘图的准备、投影胶片、模型、实物、录象带、多媒体等。) 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掌握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步骤、计算,同时用讨论、启发、演示等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用实践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6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六章统计指数一、学时安排:共 6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 学时,案例分析2 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1、指数概念广义指数的概念狭义指数的概念指数的作用2、指数的种类(1)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 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 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综合指数的计算及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编制时的一般原则是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基期。(2)质量指标指数编制时的一般原则是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报告期。(3)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表现形式不同, 可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第二节综合指数1、综合指数的概念2、综合指数的特点3、综合指数的计算及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编制时的一般原则是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基期。(2)质量指标指数编制时的一般原则是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报告期。第三节平均指数1、平均指数的概念2、平均指数的计算(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通常以为权数对个体数量指数进行加权算术平均, 以此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等于数量指标综合指数。(2)加权调和平均指数通常以为权数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加权调和平均, 据此计算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等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7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第四节因素分析1、因素分析的意义2、因素分析的内容和步骤3、因素分析的具体形式(1)总量指标因素分析: 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综合指数体系的利用)(2)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课后作业(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统计指数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2、综合指数的编制步骤是怎样的?3、简述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4、因素分析的要点是什么?5、我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是怎样编制的?6、计算题。7、案例分析题。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指数的意义和分类,了解总指数编制的理论和方法,并能熟练地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8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第 14、15 周课学科统计学课题抽样调查周次2 周时数8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主要教学内容:第七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与推断概述第二节抽样误差第三节抽样推断方法和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利用抽样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抽样推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学习中应重点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及简单随机抽样下样本单位数的计算。教学重点:本章重点要掌握抽样调查基本概念,抽样误差的概念,理解抽样调查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各种常用的抽样方法,特点是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掌握其抽样组织形式的意义和样本指标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抽样误差的概念以及各种抽样方式下总体均值、方差、误差范围、置信区间的计算;总体均值和成数的估计和推算。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主要指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例题的选择等,手段主要是指板书内容与安排、课上手绘图的准备、投影胶片、模型、实物、录象带、多媒体等。) 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抽样调查的抽样误差计算,有平均数抽样误差的计算及成数的抽样误差的计算。掌握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同时用提问、自学、演讲等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用实践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9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七章抽样误差一、学时安排:共 6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 学时,案例分析2 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抽样调查与推断概述一、抽样调查与推断的概念1概念;2特点:遵守抽样的随机原则,估计和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估计和推断具有一定精确性和可靠性。二、抽样法的作用三、有关抽样的几个基本概念1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2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四、抽样的组织方式和方法1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2抽样的方法: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第二节抽样误差一、抽样误差的意义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1平均数抽样误差的计算;2成数的抽样误差的计算。三、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第三节抽样推断方法和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一、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点估计; 2区间估计。二、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1直接推算法;2可信任极限推算法;3修正系数法。三、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0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课后作业(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 统计推断的含义是什么?2、 抽样组织形式有哪些举?例说明实际应用。3、 什么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抽样推断中常用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有哪些?4、 什么是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如何进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的精确度与置信度之间的关系如何?5、 影响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6、 计算题7、 案例分析题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推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抽样推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了解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及简单随机抽样下样本单位数的计算。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1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第 16、17 周课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2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学科统计学课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周次2 周时数8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 3、4 班主要教学内容:第八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一节相关分析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相关系数第三节回归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统计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归分析的意义;理解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应用和分析方法。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意义和种类,使学生学会相关关系的测定。理解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用最小二乘法由样本资料建立回归方程;回归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方法; 由回归方程对条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方法;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的区别、联系及应用;对可转换成线性回归模型资料的一元非线性回归问题进行回归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主要指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例题的选择等,手段主要是指板书内容与安排、课上手绘图的准备、投影胶片、模型、实物、录象带、多媒体等。) 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好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法来对实际当中的分析能力,通过回归方程学习、加强学生的实际当中的分析能力。使用实践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3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第 18 周课(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八章相关关系与回归分析一、学时安排:共 6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 学时,案例分析2 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相关分析的意义和种类1、相关分析的概念2、相关分析的种类(1)按相关的程度分,有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2)按相关的性质分,有正相关和负相关。(3)按相关的形式分,有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4)按影响因素多少分,有单相关和复相关。第二节相关系数1、相关系数的概念2、相关系数的计算3、相关系数的性质和应用第三节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的意义2、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3、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求解(1)配合回归直线(2)回归系数的意义(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4、估计标准误差课后作业(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 什么是相关关系?2、 什么是相关和回归分析?3、 相关关系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确定相关系数?4、 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 广义相关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6、 直线回归方程怎样配合?其中表示什么意义?7、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特点是什么?8、 应用相关分析法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9、 计算题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因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概念、种类,相关与回归分析的作用,掌握直线相关与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学科统计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4 页,共 26 页 - - - - - - - - - - 课题统计综合分析周次1 周时数4 学时授课班级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