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蜜蜂人教(部编版).doc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听说”等22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找出反映实验严谨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引述。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来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2.板书课题。(出示蜜蜂在鲜花丛中采蜜的图片。)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到底在蜜蜂身上还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重点指导:字音:阻力(z)超常(cho)形近字辨析:“蜜”和“密”(无论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密”);“辨”和“辩”(用刀剖开看究竟就是“辨”,用言语辩论就是“辩”);“检”和“捡”(用木尺比着检查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字形:“阻”和“陌”的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辨认、推测、迷失、准确无误、超常”等词语的意思。2.巩固生字,会读会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和蜜蜂。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他从小就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博士学位。主要作品有昆虫记。蜜蜂,一种昆虫,身体表面有很密的绒毛,前翅比后翅大,工蜂有毒刺,能蜇人。蜜蜂成群居住,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蜂群,其中工蜂能采花粉酿蜜,帮助某些植物传粉。蜜蜂的嗅觉灵敏,它们能够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它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大量不同的气味,并把自己对气味的认识传递给同类。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把二十只左右的蜜蜂放在纸袋中,带着它们走了四公里路后,在它们身上做上标记,放飞了它们。最后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飞回了蜂窝。法布尔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3.梳理质疑。(1)为什么是实验,不是试验?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做。(2)蜜蜂是怎样飞回来的?(可能是凭着一种本能。)(3)为什么有几只蜜蜂没有飞回来?(或许迷失方向了,或许再过几个小时就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听写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2.上一节课我们大体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到课文中带着问题思考,理清作者的实验过程,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想做一个什么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为作者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2)追问:“听说”是听别人说的,不是亲自验证的,所以作者决定要自己做实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总结:读完第1自然段,我们既知道了作者做实验的原因,又可以看出他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3)第1自然段里还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到吗?你能说说这组关联词在这句话中表达的意思吗?(“无论总”这个关联词说明这不是偶然现象。)2.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1)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语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某一个环节?为什么?(不能去掉任何一个环节。)课件出示:在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便于观察;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走了四公里路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师:多么细致的安排啊!法布尔的准备多么全面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严谨、求实)(2)蜜蜂被放出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快速找出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画出来。(蜜蜂向四面飞散、飞得很低)(3)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对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问,你感受到什么?(“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感受到了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过渡:那么,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3.法布尔是怎么观察、思考的。(1)默读第37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语句。(2)交流汇报。“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师: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推测呢?(根据刚才看到的而想到的)“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师:“也就是说”表示这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结合“两点四十分”体会观察时间长。“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继续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确确实实”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4.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思考,终于得出了结论。一起读读第8自然段。(1)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蜜蜂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无法识记)(2)作者当时知道蜜蜂能辨认方向的真正原因吗?(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种种限制,法布尔无法再进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来辨认方向的。所以,他在结论里只是说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三、课堂总结。法布尔的结论中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疑问的地方。在面对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时,重要的不是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有探究精神。四、布置作业。1.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并抄写下来。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3.课外阅读:昆虫记。蜜蜂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实验过程: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放蜜蜂看蜂窝,解疑问实验结论:蜜蜂靠的是一种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1.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养成做事认真、严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