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 光的传播-冀人版.doc
-
资源ID:13166143
资源大小:18.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 光的传播-冀人版.doc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单元的首篇内容。本课从光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导入,设计了“寻找光源”、“探究光的传播路线”两个活动。通过“寻找光源”,帮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能发光,启发学生对发光的物体进进行简单分类。通过“探究光的传播路线”活动,引导学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启发学生用其它材料设计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学生分析: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对发光物体十分感兴趣,在课前也进行了网络搜集资料。有些学生还可能认为月亮是发光物体,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辨光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2.能够对光传播的路线提出自己的猜想。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4.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5.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微课,多媒体课件,皮影戏网络视频生准备:手电筒,带有小孔的硬纸板,纸质投影屏,大号夹子, 粗塑料吸管等教学过程一、由生活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十分昏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教室马上明亮起来?生1:拉开窗帘师:对,让阳光进来生2:点上蜡烛 生3:打开灯生4:打开手电筒师:这也是一个好办法生5:老师,只要把能发光的物体放到教室里就能明亮起来师:同学们想了很多好办法,我们请同学赶紧把离我们最近的发光物体电灯打开吧。二、实验一:猜想 求证刚才同学们说了,只要是能发光的物体就能使教室明亮起来,其实这些物体有个名称,叫光源。(幻灯片出示“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又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你们还知道哪些光源?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生1: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生2:电灯是人造光源生3:激光是人造光源生4:太阳是天然光源,而且它是自然界最大的光源师:嗯,说的不错,你的课外知识还真丰富呀生5:月亮是天然光源生6:老师,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才叫光源,而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师:老师讲的知识点已经被你牢牢的记在了心里,你说的对,能自己发光的才能叫光源。师:无论是天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距离我们的眼睛都有一段距离,那么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师:请看大屏幕,请你认真思考,哪一幅图的做法能使手电筒的光穿过小孔照射到墙上?生1:我认为图一手电筒的光能照射到墙上,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生2:我认为图二能收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墙上,因为光可能会转弯绕过去生3:我认为图一和图2都可以使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墙上。因为就像阳光一样,它可以照射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认为光可以沿直线、折线或者曲线传播。 师:好,同学们都进行了思考和猜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在实验之前哪位同学来朗读老师的实验要求?学生朗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一。师:哪个小组向大家展示汇报你们的实验?学生小组汇报演示实验过程(得出初步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师:你们的小组分工明确,实验过程井井有条,汇报落落大方,是同学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实验结论吗?生互相评价交流师: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光材料就实验了1600多次,笔记本儿用坏了200多个。所以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实验就妄下结论,今天我们来就学习爱迪生,做一次小小科学家,通过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初步结论是否正确。三、实验二:发散思维,独立设计实验学生设计操作实验二学生交流展示设计实验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验证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还让老师看到了从课堂走进生活的小组,还有与我们分享激光笔,让同学们看到了最直观现象的同学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也送给爱动脑筋的你!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生:皮影戏观看皮影戏视频生:激光准直结束语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通过实验解决科学问题,希望你们用这种爱思考,爱探究的精神去发现更多的知识!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路线,四项科学知识目标学生全部达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两次试验中得到充分展现,参与度高,热情高。科学知识目标通过第一次试验得出,第二次实验夯实,学生们熟捻于心。最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又达到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不错,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与夯实。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难理解,但是我针对学科特点,重点培养的是学生课前借助微课制作实验器材,课上实验得出结论以及设计实验进行操作的探究精神。 课上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一针对全班学生培养最基本科学动手操作能力,在老师的点拨下小组实验,得出初步结论,效果很明显,结论也很简单。但是实验二我提高了难度,需要自己动脑筋设计实验。在此也没有一刀切,而是设计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有梯度有层次的,既让学生发散思维,强调了科学的动手探索精神,也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下手。在汇报时,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别出心裁,真正将知识与生活联系了起来,特别成功。 整节课包括课前准备,我一半扶一半放,做到了科学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探究为主要方法,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也由此突破了科任课难以把控学生的难题。日后,将继续探索如何将信息化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更深入的结合,让科学课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