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生物复习要点.doc
第二章膜相结构:指主要由生物膜构成的细胞器非膜相结构:指纤维状、颗粒状或管状的细胞器拟核: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核,而是在细胞内的一个区域内有丝状的DNA分子,但是没有核被膜包围这个区域这里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相当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功能,因此叫做拟核。质膜内陷摺叠成中膜体(mesosome),能量代谢有关胞质溶胶:细胞质中除膜性细胞器和不溶性细胞骨架以外的可溶性部分,也叫细胞基质。1,试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第四章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细胞膜及细胞内各种膜相结构的膜,其基本成份为脂类和蛋白质。细胞表面:人们把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主动运输: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协同运输:一种分子的穿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分子同时或先后穿膜的运输方式。后者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可为前者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提供能量。分为对向运输和共运输两类。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故称为膜泡运输。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在质膜上形成凹陷,当特定大分子与凹陷部位的相应受体结合时,凹陷进一步向胞质回缩,并从质膜上箍断形成有被小泡(coated vesicle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内吞作用,主要是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被吞入的物质首先同细胞质膜的受体蛋白结合, 同受体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ligand)。结构性分泌途径:分泌蛋白合成后,立即包装入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泡中,然后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调节性分泌途径:分泌蛋白或小分子合成后,储存在分泌泡中。只有当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刺激时,分泌泡才移到细胞膜处,将分泌泡中的物质排出。细胞识别:细胞间通过表面黏附分子形成专一性黏附的相互作用1,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各有何作用?答: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等,脂质主要是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骨架,蛋白质主要是一些载体,负责运输,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起到识别和信息传递的功能。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答:具有流动性3,试述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答:一、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亲脂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二、 球形膜蛋白分子以各种镶嵌形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另外,大多数膜蛋白分子是功能蛋白。 三、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能够以进行横向扩散的形式运动,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四、 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的关系,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流动镶嵌模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蛋白质不是伸展的片层,而是以折叠的球形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质。第二个特点是,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再是封闭的片状结构,以适应细胞各种功能的需要。4,细胞膜有哪些穿膜运输的方式,每种运输方式有何特点?答:1,。自由扩散 无需能量 ,无需载体2.协助扩散 无需能量, 需要载体 3.主动运输 需要能量, 需要载体 4.胞吞胞吐 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 需要能量 5,简述细胞膜膜泡运输的过程与特点?答:细胞内部内膜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传递常常通过膜泡运输方式进行。如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到溶酶体;细胞分泌物的外排,都要通过过渡性小泡进行转运。膜泡运输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各类运输泡之所能够被准确地运到靶细胞器,主要是因为细胞器的胞质面具有特殊的膜标志蛋白。许多膜标志蛋白存在于不止一种细胞器,可见不同的膜标志蛋白组合,决定膜的表面识别特征。大多数运输小泡是在膜的特定区域以出芽的方式产生的。其表面具有一个笼子状的由蛋白质构成的衣被。这种衣被在运输小泡与靶细胞器的膜融合之前解体。衣被具有两个主要作用:选择性的将特定蛋白聚集在一起,形成运输小泡;如同模具一样决定运输小泡的外部特征,相同性质的运输小泡之所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体积,与衣被蛋白的组成有关。胞内膜泡运输沿微管或微丝运行,动力来自马达蛋白,与膜泡运输有关的马达蛋白有3类:一类是动力蛋白),可向微管负端移动;另一类为驱动蛋白),可牵引物质向微管的正端移动;第三类是肌球蛋白,可向微丝的正极运动。在马达蛋白的作用下,可将膜泡转运到特定的区域。第五章粗面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颗粒的。光面内质网:膜上光滑的,没有核糖体附在上面。信号肽:是位于蛋白质上的一段连续氨基酸序列,一般有1560个残基,在引导蛋白质到达目的地后被切除。易位子: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的蛋白复合体,其本质是一种通道蛋白。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指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信号识别颗粒:是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分子7SrRNA组成的11S核糖体蛋白。它既能识别特异的信号肽,又可以与核糖体的A位点结合。1,内膜系统包括哪些细胞器?如何划分?答: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2,粗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答:粗糙型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大分子,并把它从细胞输送出去或在细胞内转运到其他部位。粗面网由于附著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有关3,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答;光滑型内质网的功能与糖类和脂类的合成、解毒、同化作用有关,并且还具有运输蛋白质的功能。光面网表面没有附着核糖体与脂质合成有关4,试述信号肽学说的要点?答:1.随着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先由游离核糖体合成信号肽(信号序列),作为与内质网膜结合的“引导者”指引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结合,并使新生肽链插入内质网膜进入内腔,起协同翻译的转运作用。2.细胞质中有一种信号识别颗粒,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当信号肽露出核糖体,信号识别颗粒的疏水部分与信号肽的疏水部分结合,另一部分与核糖体结合,蛋白质合成暂停。这种结合的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肽核糖体复物由信号识别颗粒介导,引向内质网膜上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并与其结合。3.当核糖体接触到内质网膜时,大亚基即与膜上的核糖体连接蛋白?和?结合,使其附着在内质网膜上。4.可能是多个核糖体连接蛋白靠拢形成膜通道,信号肽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是同时蛋白质合成恢复;进入内质网的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掉。5.蛋白质合成完成后,核糖体在分离因子的作用下,脱离内质网,重新加入“核糖体循环”。5,比较核孔复合体与易位子的异同点?答:核孔复合体:核被膜上沟通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颗粒。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易位子: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的蛋白复合体,其本质是一种通道蛋白。顺面高尔基体:有小囊泡,位于顺面,侧面,又称运输小泡,功能:1、分选:将含内质网驻留信号的蛋白质返回内质网;2、蛋白质修饰反面高尔基体:位于高尔基复合体反面的最外层,管网状结构,与一些未成熟分泌泡相连,周围有一些成熟的分泌囊泡。功能:对蛋白质进行分选和修饰O-连接的糖基化:是将糖链转移到多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或羟赖氨酸的羟基的氧原子上。O-连接的糖基化是由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的, 每次加上一个单糖。同复杂的N-连接的糖基化一样, 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6,试述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答:(1)高尔基体顺面膜囊(顺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中间多孔而呈连续分支状的管网结构,高尔基体的入口处。接受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分类后转入中间膜囊。(2)高尔基体中间膜囊由扁平膜囊与管道组成,形成不同间隔。主要参与糖基化、糖脂的形成、多糖的合成。(3)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反面一侧的囊泡和网管组成,高尔基体的出口区域。参与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最后输出。初级溶酶体:只含酸性水解酶而不含被消化物质(底物)、尚未进行消化活动的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已经进行消化活动的溶酶体。内含溶酶体酶和消化底物,以及消化产物。根据所消化的物质来源不同,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又称异体吞噬泡, 它的作用底物是外源性的, 即细胞经吞噬、胞饮作用所摄入的胞外物质。异噬性溶酶体实际上是初级溶酶体同内吞泡融合后形成的。自噬性溶酶体:是一种自体吞噬泡,又称胞溶酶体(cytolysosome),它是初级溶酶体与来自自噬作用(autophagocytosis)的含有内源性物质的囊泡融合而成<融入细胞自身多余或衰老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的一类次级溶酶体。在细胞内起清道夫作用>残余小体:在次级溶酶体中含有摄食的物质,并对其进行消化。消化后所残留的未消化物称为残余小体。自溶作用:是细胞的自我毁灭(cellular self-destruction), 即溶酶体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细胞降解7,初级溶酶体如何形成?答:是刚刚从反面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 仅含有水解酶类,但无作用底物,外面只有一层单位膜,其中的酶处于非活性状态。如果从细胞的分泌活动考虑,初级溶酶体是一种刚刚分泌的含有溶酶体酶的分泌小泡8,溶酶体有哪些种类?答:根据内含物和形成阶段的不同,溶酶体可分为两大类,具有均质基质的颗粒状溶酶体称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含有复杂的髓磷脂样结构的液泡状溶酶体称为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属于初级溶酶体的溶酶体,具有肝实质细胞(肝细胞)的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等。这种溶酶体虽含有水解酶,但是它是未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消化泡)是由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吞噬作用所产生的吞噬体相互融合而成的,并且是已供给水解酶的溶酶体。在次级溶酶体中含有摄食的物质,并对其进行消化。消化后所残留的未消化物称为残余小体。一般认为,残余小体在变形虫等细胞中被排出细胞之外,但在其他细胞中,则长期留在细胞中,而成为细胞衰老的原因。9,以糖蛋白分泌为例,说明细胞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之间的联系?答:A.核糖体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B.核糖体粘附在内质网上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糖蛋白需要高尔基体进行最后的加工10,简述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和功能?答:结构:过氧化物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裹的囊泡, 直径约为0.51.0m, 通常比线粒体小。过氧化物酶体不是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它不属于内膜系统的膜结合细胞器。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细胞器,在不同生物及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直径约0.21.5um,通常为0.5um,呈圆形,椭圆形或哑呤形不等,由单层膜围绕而成。功能:(1)使毒性物质失活(2)脂肪酸的氧化(3)含氮物质的代谢膜流:是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质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内膜系统: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广义上包括)第六章线粒体嵴:是线粒体内膜向线粒体基质折褶形成的一种结构。线粒体嵴的形成增大了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基本微粒:在线粒体内膜和嵴的基质面上有许多带柄的颗粒,称为基本微粒线粒体的半自主性:能够利用自身DNA合成少量自己代谢所需的蛋白质,但并不能合成所有蛋白质,并且它们还受细胞核的控制。1,简述线粒体的结构答:. 外膜 (out membrane):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通透性高。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内膜 (inner membrane. 膜间隙. 基质2,简述电子传递链的基本组成以及如何产生ATP答: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包括: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细胞色素;泛醌.它们都是疏水性分子.除泛醌外,其他组分都是蛋白质,通过其辅基的可逆氧化还原传递电子. 它们在膜表面形成四个复合体,称为复合体(NADH脱氢酶复合体),复合体(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复合体(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复合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NADH依次经过复合物、辅酶Q、复合体、细胞色素C、复合体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合酶生成2.5个ATP.FADH2经复合体、辅酶Q、复合体、细胞色素C、复合体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合酶生成1.5个ATP.由于前者的生成ATP量大于后者,所以前者称为主电子传递链,后者称为次电子传递链3,论述线粒体的半自主性有哪些表现?,答:(1)线粒体有自身的DNA,具有遗传上的自主性。线粒体内存在着自身的DNA(mtDNA)和完整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能合成自身的mRNA、tRNA、rRNA,并生成自身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线粒体DNA环状、裸露。核糖体55S,遗传密码与核的遗传密码也有差异。(2)线粒体的自主性是有限的,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两套遗传系统的协调作用。线粒体的DNA只含有3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占全部蛋白质的10%,其余90%的蛋白质由核DNA编码;线粒体的DNA转录和翻译所需的酶由核DNA编码;线粒体的生物发生是核DNA和mtDNA分别受控的过程。线粒体基础支架的形成、DNA的复制、转录、线粒体的生长、增殖等高度依赖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而内膜上的氧化磷酸化的位点的分化受核DNA和mtDNA共同控制。 第七章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微丝:真核细胞内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为57nm的骨架纤丝。肌动蛋白:是微丝的结构蛋白, 以两种形式存在, 即单体和多聚体胞质环流:在植物细胞和其他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是围绕中央液泡进行的环形流动模式,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cyclosis)。1,简述微丝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答:微丝(microfilaments)由肌动蛋白分子螺旋状聚合成的纤丝,又称肌动蛋白丝(actin filament),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一)构成细胞支架,维持细胞形态(二)参与细胞运动(三)参与胞质分裂(收缩环)四)肌肉收缩(五)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六)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2,简述微丝结合蛋白种类及其作用?答:包括肌动蛋白,运输、肌收缩和胞质分裂;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参与肌肉收缩的调节。微管:由微管蛋白原丝组成的不分支的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5 nm,是细胞骨架成分,与细胞支持和运动有关。纺锤体、真核细胞纤毛、中心粒等均系由微管组成的细胞器。微管结合蛋白:蛋白与微管密切相关,附着于微管多聚体上,参与微管的组装并增加微管的稳定性,这些蛋白叫做微管结合蛋白纤毛和鞭毛是真核细胞伸出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鞭毛比较长而数目少,纤毛比较短而数目多。纤毛和鞭毛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是由基体、杆部区和末端组成,基体埋在细胞膜下。微管组织中心:在细胞中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中心,可控制微管的数量、分布及方向。本身为三联体微管组成,永久微管结构。中心体:9组三联管组成,各组三联管呈30度排列,周围是一团电子密度高的中心粒周围物质。,3,简述微管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答:微管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骨架。微管是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形成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组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微管由微管蛋白异源二聚体为基本构件, 螺旋盘绕形成微管的壁。微管的功能:一、构成胞内网状支架,维持细胞形态二、参与中心粒、鞭毛和纤毛的形成三、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运输四、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与分布五、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六、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4,哪些药物可以用在细胞骨架的研究中,并简述它们各自的功能?答:与秋水仙素(colchicine)结合的微管蛋白可加合到微管上,并阻止其他微管蛋白单体继续添加,进而破坏纺锤体的结构,长春花碱具有类似的功能。紫杉醇(taxol),能促进微管的聚合,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然而这种稳定性会破坏微管的正常功能。这些药物可以利用破坏微管功能以阻止细胞分裂,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希望。如何理解微管、微丝是一种动态结构?这种特性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何作用?答:细胞骨架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体系,主要发挥重要的机械支撑与空间组织作用。除了中间丝,其余细胞骨架都是边组装边解体的,所以称“动态不稳定性”。可以帮助激发和调节细胞内微丝的功能5,简述中间纤维结构与功能?答:电镜下呈绳索状,直径10nm。可单根或成束分布在细胞质中,是无极性的稳定结构。可分为头部、杆部和尾部。杆部高度保守,头、尾部高度可变。能够形成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结构。位于细胞核被膜附近,在细胞核重建、解聚,支持中起到重要作用第八章核被膜:包围在细胞核的最外侧的双层单位膜,是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界膜。内膜系统一部分。核纤层 :位于细胞核内核膜下与染色质之间的、由中间纤维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一层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网络片层结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核被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核纤层在细胞核内与核骨架及染色质结合,在细胞核外与中间纤维连接,从而使细胞核骨架与细胞质骨架相连。 核孔复合体:核被膜上沟通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颗粒。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核定位信号: 亲核蛋白一般都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能被核孔复合体上的特异受体识别,帮助入核蛋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内。1,试述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答:核被膜结构:外核膜、内核膜、核周间隙、核孔核被膜功能:1,核被膜的区域化作用(1)使核质与胞质分开,有利于遗传物质的稳定;(2)RNA的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开;物质运输: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合成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分裂中参与染色体的定位与分离核孔复合体的结构:电镜下,核孔显示出复杂的结构,是一个由颗粒蛋白、纤维蛋白构成的复合功能区域。老模型:环孔颗粒、边围颗粒、中央颗粒。新模型核篮模型: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核孔复合体的功能:(1)核蛋白的运进(2)核糖体蛋白的运进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运出(3)成熟mRNA和scRNA的运出染色质:间期核中,DNA与蛋白质等成分结合形成的纤维状复合体。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由染色质高度压缩组装成一条条能在光镜下看到的棒状或点状结构,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核小体:与DNA结合形成染色体基本结构亚单位核小体。常染色质:伸展状态下的DNA纤维异染色质:凝缩状态下的DNA纤维着丝粒:主缢痕(每个染色体的都有一处凹缩的部位)的染色质部位称着丝粒 动粒:又称着丝点。主缢痕两侧一蛋白质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动粒微管附着位置,与染色体移动有关。端粒: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核苷酸组成,富含碱基G 。防止染色体之间互相粘在一起,维持染色体稳定。核骨架:又称核基质,为真核细胞核内的网络结构,是指除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及核仁以外的核内网架体系,由于核基质与DNA复制,RNA转录和加工,染色体组装及病毒复制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日益受到重视。2,以袢环模型为例,说明从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 答:一、压缩成核小体 二)压缩成螺线管三)进一步包装成染色体“袢环”模型(loop model):非组蛋白支架在着丝粒区域相连接,直径30 nm的螺线管一端与支架的某点结合,另一端向周围呈环状迂回后再回到结合点处,这样的环状螺旋管称为袢环。每18个袢环在同一平面散开形成一个个单位,叫做微带(miniband),再由微带沿纵轴构成染色单体。3,描述中期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答: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中期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是由DNA分子复制而来,两者在着丝粒部位相互结合。,核仁相随染色质:A、核仁周围染色质:包围在核仁周围的异染色质。B、核仁内染色质:伸入到核仁内部的常染色质,携带有rRNA基因。核仁组织区: 染色体上能高速转录rRNA的rDNA区域,一般定位在一些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多个次缢痕理论上可以形成多个核仁组织区。4,简述核仁的结构和功能?答:核仁由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颗粒组分(GC)三大部分组成。核仁是细胞核中rRNA合成、剪接、加工及核糖体大、小亚基装配的的场所。第九章附着核糖体: 附着在质膜上(原核细胞)或附着在内质网膜的外表面、细胞核外表面(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游离核糖体:在细胞质中呈游离状态的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多个核糖体先后与一个mRNA分子结合同时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彼此间隔约80个核苷酸。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第十章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体内,相邻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紧密连接:是由相邻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膜形成点状融合构成一个封闭带,电镜下紧密连接处的两个细胞紧紧相连,无间隙。间隙连接:通过两个连接子将相邻的细胞连接在一起,约有3 nm间隙的结构锚定连接:锚定连接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细胞与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黏着带: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也称带状桥粒。黏着斑 :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连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桥粒连接:分为点状桥粒和半桥粒点状桥粒:是细胞之间形成的“纽扣式”锚定连接方式,连接相邻细胞,提供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铆接相邻细胞,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半桥粒:是上皮细胞的基面与基底膜之间的连接, 仅细胞基底面处有致密斑。1,细胞连接有哪些类?各有何功能?答:间隙连接的功能1、在代谢偶联中的作用2、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紧密连接的功能:(1)形成渗漏屏障,起封闭作用,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隔离作用,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的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3)支持功能.锚定连接的功能:锚定连接具有两种不同形式:(1)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粘着带与粘着斑。(2)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桥粒和半桥粒;2,细胞外基质有哪些种类?起何作用?答:蛋白聚糖:使细胞表面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从而具有抗挤压能力,对细胞起保护作用。透明质酸:以可溶的形式游离存在,提高了体液和滑液的粘度和润滑性。胶原:细胞外最重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是构成ECM的骨架,给细胞提供抗张力和弹性,并在细胞的迁移和发育中起作用。是骨、腱、皮肤组织的主要蛋白。弹性蛋白:弹性纤维的主要成份,主要存在于韧带、脉管壁。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赋予组织以弹性和抗张力。纤连蛋白(FN):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细胞的粘着层粘连蛋白(LN):作为基膜的主要结构成份对基膜的组装起关键作用,在细胞表面形成网络结构并将细胞固定在基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