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doc
-
资源ID:13255853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doc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摘 要: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零医院淄博医疗区感染科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分别应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持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相关指标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水平、肝硬化相关指标透明质酸(HA)、人粘连蛋白(LN)、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NP)、型胶原(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ALT、TBIL、ALB、PT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HBV-DNA、HBeAg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HBe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HA、LN、PNP、C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HA、LN、PNP、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与单纯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相比,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指标、抑制病毒基因表达、改善肝硬化程度,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6-0-04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肝脏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结构损伤,并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规治疗中,以控制感染、保护患者肝脏功能为主,在此基础上,需联合抗病毒治疗,以清除乙肝病毒,减少患者肝功能损伤。阿德福韦酯为单磷酸腺苷无环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多聚酶工作过程,以抑制HBV逆转录过程,但单一用药存在一定耐药性3。恩替卡韦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治疗药物,通过抑制HBV活性、抑制乙型肝炎复制,以抑制病毒表达、减轻其肝功能损伤,且耐药性低4。为此,本研究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零医院淄博医疗区感染科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上述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零医院淄博医疗区感染科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8.76±6.15)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76±1.10)年。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9.11±5.88)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8.83±1.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零医院淄博医疗区感染科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5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乙肝肝硬化病史3年,谷丙转氨酶(ALT)为31400 U/L;年龄1875岁; 近6个月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甲状腺疾病者;有既往精神病史、癫痫史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2度以上肝昏迷者;2-抗胰蛋白酶缺乏者;心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肝豆状核变性者;研究期间退出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甘草酸二铵(生产企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90,规格:10 mL/50 mg)静脉滴注,150 mg甘草酸二铵+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1次/d;原型谷胱甘肽(生产企业: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65,规格:0.6 g/瓶)静脉滴注,0.6 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结合患者药敏结果实施抗感染治疗,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利尿、滴注血浆等治疗。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中,应用阿德福韦酯片(生产企业: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98,规格:10 mg/片)口服,10 mg/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生产企业: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64,规格:0.5 mg/片)口服,0.5 mg/次,1次/d。 两组口服药物均持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参考孙海英等6文献中相关标准。显效:临床体征消失,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均改善,无复发;有效:临床体征改善,凝血功能、肝功能指标缓解,无复发;无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