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共4061字).doc
-
资源ID:13255900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共4061字).doc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共4061字)一、企业基层管理岗位对能力的诉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中小型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它们在为大中型企业配套过程中,逐步完成了经验、资本、设备的积累。为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他们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配套能力或市场份额。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企业运行中的各项工作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天生产进度跟不上,明天质量有问题,搞得老板焦头烂额,于是乎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就尤为迫切。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尤其需要基层管理岗位班组长、工段长、车间调度之类的管理人员,这些“兵头将尾”的管理岗位需要具备如下能力:正确理解上级指令、组织生产、分解任务的能力;具备执行制度、敢于监控、拍板决断的能力;具备处理生产接口、岗位接口、流程再造的能力;具备协调、沟通、指导他人工作的能力;具备用人、容人、激励员工的能力。二、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企业管理课程是专业培养中的拓展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探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王玉良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高专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所要涉及的管理、成本、质量、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学会运用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以及自己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日后能够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奠定基础。三、高职院校企业管理教学现状(一)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毕业后,是去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民营中小企业,是从基层做起,还是奔中层以上管理岗位而去,这必须明确。因为国有企业管理规范,工作流程长,执行力强,但效率有待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较实用,但执行力差、随意性较大,缺乏长效的治理机制。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基层的岗位与中层以上岗位的能力诉求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准确定位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二)教材的局限性约束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大多是从本科院校压缩而来,内容严密,条理规范,对基层管理岗位来说缺乏灵活性,偶有新编的高职教材,虽强调实践操作性,但由于编者个人成长经历的局限,对企业基层的班组建设、任务分解、生产监控、接口管理、流程再造、沟通协调、定置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拍板决断等知识点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分析,浅尝辄止,没有很好的深入、剖析、归类。(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滞后受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高职的企业管理课程大多采用比较单一的“讲解接受再讲解再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确定书本上章节的知识目标,然后确定能力目标以及重点、难点,依照先后顺序将概念、理论讲解清楚,适当配合一些案例分析或习题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企业岗位的需求,忽视了职业岗位不同导致的知识侧重点剖析深度不一致的要求,不能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的脱节,教师墨守成规,教学能力止步不前的严重后果。四、高职企业管理教学设计探讨“产教融合、突出实战”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企业基层管理岗位能力为实践依据,教学内容的选取力求贴近企业,教学设计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公司培训等方法综合应用,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用、可操作性的教材,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技能;要求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地体现“产业元素”、“校企互动、企业参与”、“契约合作”的特点。(一)教学设计定位企业管理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中小企业基层管理的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等。(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为突出企业管理的实战效果,我们不妨以企业及企业流程管理为切入点,以班组长能力建设、团队建设为引领,逐步拓展到企业的生产调度、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物料管理、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选取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原则,突出企业岗位与知识的联系,体现企业的人才培养路径基层员工,班组长(主管),工段长,生产调度,生产管理者(质量管理者、市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使学生在学习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决断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教学方法的应用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把企业诉求的能力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项并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理论、能力教学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相关知识的采集、渗透、学习,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知识难点加以剖析,学习任务完成后,由不同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但培养了同学们知识采集、难点化解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同学们不同知识点的操作技能。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高级管理人员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在众多本科院校的MBA教学及清华的EMBA教学中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也适用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适时地采用有效合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形式。在选取案例时,需要甄别那些具有针对性和问题性并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典型案例。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好站在企业角度,有深度地对案例进行剖析,并提出与企业运行相符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这种案例分析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校中厂”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并针对企业的基层岗位,为学生塑造不同的角色班组长、工段长、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者、车间安管员等,由不同的同学来扮演其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角色的构思、言语、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并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行来安排生产、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但能体会到企业基层岗位对管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要求,更能领会到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学习结束,教师组织同学们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以便找出不足,找到差距,更有利于同学们知识及能力的提升。(四)产教融合、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企业将富余或闲置的设备搬到学校的同时,将企业的运作模式、管理方法带进学校,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以便在组织正常生产的同时,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师、高级技师介入学校的教学工作,实现产教的深度对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可以将一些教学设备、设施安置在企业,建立“厂中校”,使师生在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员工培训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打破了教学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可以使校企形成“合作双赢”的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不但可以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将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五)契约合作在教学设计之前,由学校与企业充分沟通,签署契约“订单培养”。这样,企业不但可以通过“双选”选择到自己满意的生源,还可以介入“订单班”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基层岗位需求的知识、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课程及教学设计过程中,企业各岗位的管理人员充分介入,与教师探讨课程实施的内容,课程实施的方法和要点,讨论哪些知识点由学校教师承担教学,哪些知识点由企业管理人员来实施教学。这种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在丰富企业管理教学内容,有目的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的同时,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盎然生机。(六)教学评价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由学生与企业各岗位的管理人员来实施,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其中。企业各岗位的管理人员按照企业运行对岗位知识、岗位技术技能的要求来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赋予分值,教师将学生的得分情况与平时上课的态度、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最后成绩纳入学分管理系统。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记录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得失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不足,推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五、结束语“产教融合、突出实战”的教学模式要求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企业在保证正常生产运行情况下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中来。作为以教学为主体的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让师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完成它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作为一门实战性较强的课程,它只有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才能让企业参与到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涵和教学资源,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掌握到企业管理的知识精髓和实用的操作技能,才能充分体现“产教融合”带来的价值所在。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