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品教学课件(共93页).pptx

    • 资源ID:13269922       资源大小:2.95M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品教学课件(共93页).pptx

    -1-第1 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 2节内环境的稳态 P45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3-一二三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2)组成:图中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特别提醒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有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细胞外液。-4-一二三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3)适用范畴: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5-一二三预习反馈1.判断下列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红细胞肝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答案:红细胞血浆;肝细胞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6-一二三2.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C.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所以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不是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C项错误。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其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答案:C-7-一二三3.在高等动物体内,体液各成分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淋巴液只能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血浆不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淋巴管。答案:B-8-一二三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血浆的成分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9-一二三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0-一二三(2)酸碱度(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11-一二三预习反馈1.判断(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血浆主要含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 )(3)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中少。( )(4)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5)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6)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呈正相关。( )(7)尿液、消化液等体内的液体均属于体液。( )-12-一二三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C.心室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解析:哺乳动物和人体的肺泡腔、消化道、膀胱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其内的气体、消化液、尿液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心室不与外界相通,血浆是内环境的成分,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答案:C-13-一二三3.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解析: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则渗透压越低。答案:D-14-一二三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预习反馈1.判断(1)只有单细胞生物可与生存的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2)通常,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参与。( )-15-一二三2.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O2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16-一二三解析:与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图中分别需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来完成,需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来完成。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为养料和O2,为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1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情境导引下图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细胞或结构名称,箭头代表物质的运输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细胞或结构名称,并结合图示建立反映体液组分关系的模型(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微动脉、微静脉、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1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参与维持pH的 /H2CO3是怎样形成的?-1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会出现“虚胖”现象,这是组织水肿的表现,其原因可能是什么?答案: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引起水肿。4.为什么静脉注射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答案: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又称为生理盐水。-2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归纳提升1.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比较-2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特别提醒正确理解内环境的概念(1)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其内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汗液、泪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3)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但不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1)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2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原因分析如下:-2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4.内环境的成分判定 -2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1下列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呼吸酶和氨基酸A. B. C.D.解析:从概念内涵上看,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中的血红蛋白和中的呼吸酶。从概念外延上看,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从组成成分的来源来看,内环境的成分一是来自消化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维生素等;二是来自经肺部气体交换得到的O2;三是来自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如CO2、尿素、无机盐等;四是来自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答案:A-2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易错提醒 (1)血浆蛋白不等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属于内环境;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2)血液不等于血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2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解析:内环境是细胞在体内的生活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场所,细胞代谢是在细胞内进行的,D项错误。答案:D-2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反思总结 渗透压与吸水力的比较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Na+,而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3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活学活练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的CO2含量低于组织细胞B.图中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C.图中与最主要的区别是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D.图中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解析:本题首先应根据题图判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液。是组织液,且组织液中不含血浆蛋白,B项错误。答案:B-3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组织液和组织液B.若人长期营养不良,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中蛋白质含量比和中多,所以的渗透压高于和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的pH会明显下降-3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图中表示血管壁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表示组织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项错误。若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则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项正确。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因此其在成分上比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多,但血浆的渗透压、组织液的渗透压以及淋巴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C项错误。高原地区缺氧,人体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乳酸增多,导致血浆的pH有所下降,但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因此血浆的pH不会明显降低,D项错误。答案:B-3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情境导引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箭头代表物质运输方向,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对应体液的名称:淋巴液、细胞内液、血浆。-3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用文字和箭头概述营养物质(如水、葡萄糖、氨基酸等)从消化道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答案:3.用文字和箭头概述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答案:-3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归纳提升1.内环境与体内各功能系统的联系-3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液)组织细胞。(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液)组织细胞。(3)CO2:CO2的排出过程与O2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4)代谢废物:2.直接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3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和淋巴液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3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能为内环境提供O2并排出CO2,因此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内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具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答案:B-3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活学活练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图中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图中是指系统;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症状)。 (2)中的(物质)对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甲”“乙”或“丙”),物质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层磷脂分子层。 -4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1)图中甲表示淋巴液,乙表示血浆,丙表示组织液,三种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据图可知,图中的可以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且有B(重吸收)过程,所以是指泌尿系统;A表示淋巴液回流过程,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组织水肿。(2)表示由呼吸系统排出代谢废物CO2等,其中的CO2对呼吸系统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丙(组织液)。物质表示O2,物质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要依次穿过以下结构: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时要穿过2层肺泡壁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红细胞膜,共5层细胞膜;在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时,依次通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肝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因此大多数物质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11层生物膜,22层磷脂分子层。-4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答案:(1)内环境泌尿组织水肿(2)CO2(3)丙22-4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方法技巧 图解法判断内环境中的各成分和内环境物质交换(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4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一般情况下,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2)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分析: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液。第2 2节内环境的稳态-46-47-一二三一、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机制1.内环境稳态(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3)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使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4)内环境稳态的实例:人体体温的日变化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四-48-一二三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四-49-一二三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实例体温、pH相对稳定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内环境成分a.血糖含量和含氧量相对稳定保证机体能量的供应。b.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防止机体中毒。思考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代谢紊乱吗?答案:一定,因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四-50-一二三预习反馈1.判断(1)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3)血浆中的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4)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四-51-一二三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小腿抽搐镰状细胞贫血尿毒症组织水肿A.B.C.D.解析: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及细胞结构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小腿抽筋是由于血浆中Ca+浓度降低所致;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中尿素等超标;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大量增加所致。答案:B四-52-一二三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战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D.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C、D三项中的现象均为人体正常生理现象,出现肺水肿是病理表现,说明内环境中渗透压平衡被破坏,组织液水分增多,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故B项正确。答案:B四-53-一二三三、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 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四-54-一二三3.实验流程mol/L的盐酸或NaOH溶液测定并记录一次pH,直至滴入30滴以pH为纵轴、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将记录数据作图比较并得出结论。四-55-一二三4.实验结果(1)对自来水的处理自来水组曲线分别表示用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的NaOH溶液和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结果:滴加盐酸后,自来水的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的pH逐渐增大。四-56-一二三(2)对缓冲液的处理缓冲液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四-57-一二三(3)对肝匀浆的处理生物材料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四-58-一二三5.结论滴加盐酸后,自来水的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的pH逐渐增大。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和肝匀浆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肝匀浆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四-59-一二三预习反馈1.判断(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 )(2)HCl和NaOH均有腐蚀性,要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 )(4)随便选取一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即可。( )(5)加入酸、碱后要立即测定pH。( )(6)绘制pH变化曲线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 )(7)绘制坐标曲线时要注明横轴、纵轴所代表的意义及相应单位。( )四-60-一二三2.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恒定不变解析: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加入少量的酸或碱后,可以使pH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恒定不变,而且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D四-61-一二三四四、稳态概念的发展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稳态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分子水平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细胞水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器官水平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群体水平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态-6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情境导引结合下列两则资料,讨论解决下列问题。资料1:下图是某正常人与其父母的体温日变化曲线。-6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资料2:下表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化验单。 -6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通过资料1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答案:(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微小的差异,一般青年人高于老年人;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微小的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2.为什么资料2中每一项成分的正常参考值都是一个范围?答案: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不同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6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结合人体的各种系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答案: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因此,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答案:(1)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2)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归纳提升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及其各种成分都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2)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外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3)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6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器官与系统d.循环系统:血液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中转站”,它的成分能充分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6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维持内环境稳定。(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6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知识拓展内环境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7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C.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D.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只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7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若为脑细胞,脑细胞会消耗氧气,故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为肌肉细胞,血液流经肌肉会合成肌糖原,故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A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也包括内环境成分和含量的稳定,B项错误;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C项错误;人体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D项错误。答案:A-7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活学活练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7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由于空调房间温度较低,使汗腺毛孔收缩,影响排汗等生理过程,同时与外界有较大温差,会引起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O2浓度较低,使大脑等组织细胞缺氧,提供的能量减少,而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人屏住呼吸时,不与外界环境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使CO2大量积聚在血浆中,刺激呼吸中枢,进而使呼吸加快,但它不是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由于外界温度过高,使人体代谢紊乱,从而引起“中暑”。答案:C-7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C.冬季有暖气的房间的温度过高影响体内酶的活性,导致稳态失衡,易患“暖气病”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仅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部分答案:D-7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D.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机体就能保持健康状态-7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机体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项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项正确;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一个方面,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机体出现健康问题并不都是内环境失调引起的,D项错误。答案:D-7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实验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稳定情境导引分析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找出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1.该实验有误差吗?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有误差。产生原因:(1)烧杯清洗不干净;(2)加入酸或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3)加入酸或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等。-7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这样做的目的。答案: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反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第二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残留的NaOH影响实验结果。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3.实验过程中腐蚀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答案: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更不要入口。若有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并告诉老师。-7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4.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尝试对肝匀浆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答案:缓冲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2HPO4和KH2PO4,其中K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 可以中和OH-;Na2HPO4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 可中和H+。自来水则不含缓冲物质,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肝匀浆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8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归纳提升1.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不同于自来水,说明肝匀浆内含缓冲物质,因而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2.注意事项(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2)盐酸和NaOH溶液均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4)至少选两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8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原理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体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pH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8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当碱性物质(如Na2CO3)增加时由此可以看出,血浆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协调完成的,不是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8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HCl,乙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1%的NaOH溶液,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1)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 (2)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 -8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设计实验步骤时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基本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探究思路是先测定血浆的pH,再分别滴加HCl和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pH的变化,若pH变化不大,则血浆能维持pH稳定,若pH变化较大,则血浆不能维持pH稳定。研究是否能维持pH稳定还应增设以蒸馏水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若研究是否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稳定,需增设一个以缓冲液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答案:(1)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一个以蒸馏水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2)增设一个以缓冲液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结果是加入HCl、NaOH溶液前后的pH也基本不变-8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活学活练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67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答案:A-8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为了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否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此外,还必须以 作为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并分别标记为1、2、3;先向A组中的1、2、3试管分别加入,再依次滴入等量的,测量pH并记录填表;B组: 。 (3)结果预测:A组: 。 B组: 。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8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答案:(1)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2)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乳酸(或Na2CO3)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3)1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1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88-89-一二一、内环境组成模型分析1.图1中: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它们共同构成了细胞赖以生活的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内液,和构成体液。2.图2中:A是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D是血浆,是各种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图3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细胞内液。-90-一二例1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在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D.a中细胞种类最多解析:由图中箭头判断,a、b、c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三者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项错误;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消耗氧气,B项正确;c(组织液)中含有多种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等,但不含消化酶,消化酶在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中,C项错误;组织细胞种类最多,D项错误。答案:B-91-一二二、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浆进入细胞液,发生组织水肿。2.淋巴液回流受阻。在组织间隙积聚而引起水肿,如发生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3.肾小球发生病变。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水肿。4.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5.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综上所述,凡能引起组织液蛋白质浓度升高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因素,都能引起组织水肿。-92-一二例2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体内的液体组成的B.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C.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当高等动物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引起组织水肿-93-一二解析: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组成的,A项错误;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例如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B项错误;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的确能够与外界环境的一些重要物质进行交换,例如CO2与O2的交换,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只能与外界环境中的部分物质进行交换,外界环境的物质必须要经过机体的吸收和转运才能到达细胞周围的内环境,C项错误;当高等动物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而引起组织水肿,D项正确。答案:D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品教学课件(共93页).pptx)为本站会员(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