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卫生统计学课程辅导(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用卫生统计学课程辅导8第十三章 医学人口统计医学人口统计 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研究和描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变动及其规律,研究人口与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方法如同其它统计资料一样,其主要来源为日常工作记录(报告单、卡、册)、统计报表和人口调查三个方面。第一节 静态人口统计指标一、人口总数人口总数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是时点人口。时期人口是指某一时期(或某一年)平均人口数。二、人口构成指标 (一) 人口性别构成1性别构成 指男、女两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2性别比 反映两性人口间比例的指标。指以女性人口为100, 男性人口与女性的比值。(二) 人口年龄构成1 年龄中位数 计算方法与一般的中位数相同2老年(人口)系数 是指65岁(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标用于反映人口是否老化及老化的程度。我国是以65岁以上人口作为老龄人口的标准。3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指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从另一侧面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4. 老少比 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之比,该指标也是用于反映人口老化情况的。5、负担系数 也称抚养人口系数。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之间的关系。一般以15-64岁者为劳动人口,0-14岁和65岁及以上者为非劳动人口或被抚养人口。(三)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它以年龄为纵轴,人数或其百分数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而绘制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人口金字塔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现有男女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而且也可以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生育和计划生育统计指标生育统计(一)测量生育水平的指标1、粗出生率:表示某年某地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2总生育率:表示某年某地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 它反映育龄妇女总的生育水平。3年龄别生育率:表示平均每千名某年龄组育龄妇女的活产数。4总和生育率: 当年龄分组为1岁一组时,将年龄别生育率从15岁累加到49岁止,得到15-49岁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即称总和生育率。若年龄分组为5岁一组时,则年龄别生育率之和再乘5,即得总和生育率。表示每1000名妇女一生平均生多少个孩子,或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多少个孩子.其算式为:总和生育率 = 5ASFR 总和生育率的基本含义是:假定同时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其一生的生育经历,则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年龄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女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子女数。总和生育率是用某年横断面的年龄别生育率资料计算的,因此消除了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对生育水平的影响,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可以直接进行比较,是测量生育水平较理想的指标。(二)人口再生产指标1. 自然增长率:为粗出生率(CBR)与粗死亡率(CDR)之差,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情况。粗再生育率(gross reproduction rate, 简写GRR) 表示人口再生产趋势的常用指标。粗再生育率的计算与总和生育率极为近似,不同的地方是活产数特指女婴数,故粗再生育率实际是只计算女婴的总和生育率。2生育率(net reproduction rate, 简写NRR) 是在粗再生育率的基础上扣除了0-49岁的死亡。即扣除了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儿中0-49岁的死亡数,剩下的即为真正能取代母亲一代的女儿数。4. 平均世代年数(mean 1ength Of generation, 简写LG) 是指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儿代替母亲执行生育职能平均需要的年数,即产生下一代母亲的速度。它反映两代间隔年数,若间隔年数短,表示人口发展速度快,间隔年数长,则表示人口发展速度慢。有了计算NRR的基础,平均世代年数的计算是很容易的。 一、 计划生育统计生育率指标能反映一个人口的生育水平,但不一定能用来评价当地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由于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统计也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将常用的计划生育工作指标和计算方法列入下表。常用的计划生育工作指标和计算指标名称含义分母分子比例基数避孕现用率某年采用避孕措施的人占育龄妇女人数的百分比某年15-49岁妇女数同期内采用避孕措施的人100%绝育率某年绝育女(男)性人数占育龄妇女人数的百分比某年15-49岁妇女数同期内绝育的女(男)性人数100%人工流产率某年人工流产次数占育龄妇女人数的百分比某年15-49岁妇女数同期内人工流产次数100%人流活产比某年人工流产次数与活产数之比某年活产总数同期内人工流产次数100%计划生育率某年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活产占活产总数的比例某年活产总数某年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活产数100%意外怀孕率某年使用避孕的人中意外怀孕的人数1. 某年内采用避孕措施的妇女人数2. 某年内采用某一方法避孕的人1同期内意外怀孕人数2同期内使用该方法意外怀孕人数100%第四节 死亡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是医学人口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规律。常用的死亡统计指标有粗死亡率、性别或年龄别死亡率,按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等。一、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简称CDR)或称普通死亡率、总死亡率,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说明人群中总的死亡水平。 二 年龄别死亡率(age specific death rate, 简称ASDR)或称年龄组死亡率,指某年某年龄别平均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数。 三、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简称IMR)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数。四、新生儿死亡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 和early neonatalmortality rate,简称NMR, ENMR)新生儿死亡率是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数。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7天的新生儿死亡数。五、围产儿死亡率(prenatal mortality rate) 围产期是指胎儿体重达到1000克及以上,或孕期满28周至出生后7天以内的时期。在此期间内的死亡称为围产儿死亡。其计算为:死胎指妊娠28周及以上,临产前胎儿死于宫内,出生后无生命征兆者;死产指妊娠28周及以上,临产前胎儿存活,产程中胎儿死亡,出生后无生命征兆者。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妇产科、儿科医疗质量和妇婴保健利用及其效果的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围产期死亡资料不能从出生报告及死亡报告中直接获得,必须从医院产科病例纪录中查阅。 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child mortality under age 5)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婴儿死亡率的资料不易准确,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又很高,故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来反映婴幼儿的死亡水平。七、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简称MMR)指某年中由于怀孕和分娩及并发症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以万分率或十万分率表示。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1CD-10)对孕产妇死亡定义为:“妇女在妊娠期至产后42天以内,由于任何与妊娠有关的原因所致的死亡称为孕产妇死亡,但不包括意外事故死亡。”“与妊娠有关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直接产科原因:包括对妊娠合并症(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疏忽、治疗不正确等;间接产科原因:妊娠之前已存在的疾病,由于妊娠使病情恶化引起的死亡。如同婴儿死亡率一样,孕产妇死亡率也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卫生保健状况的敏感指标。八、死因别死亡率(cause-specific death rate)指某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人数,说明某种疾病对居民健康危害程度。 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我国死因统计的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的要求进行根本死亡原因的统计,可作国家间或地区间的直接比较。九、死因构成比与死因顺位(proportion of dying of a specific cause)死因构成又称相对死亡比,指死于某类死因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百分比,说明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死因顺位是将各类死因按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顺位,可以反映主要死因及各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按国际疾病分类的原则进行死因分类,是应用这一指标的先决条件。在同一地区人口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死因构成比可以反映因各种死因所至死亡的严重程度。第十四章 寿命表第一节 概述一、编制寿命表的基本思想寿命表是根据某一人群的年龄组死亡率编制出来的,说明人群生命过程及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假定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一般定为10万人),按照某年某地人口实际年龄组死亡率而陆续死亡,直到全部死完为止,计算出寿命表指标。由于寿命表是根据某人群年龄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所以寿命表指标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不同地区、人群的寿命表各指标可以直接进行比较。二、寿命表的种类1 定群寿命表:直接研究某固定人群中的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实际过程。是用纵向随访资料进行编制。2现时寿命表:是用某一时间的横断面资料进行编制。完全寿命表及简略寿命表。卫生统计中常用的是现时寿命表中的简略寿命表。三、编制简略寿命表所需的原始资料必须有某时某地分性别、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和死亡数的实际资料,或分性别、年龄组死亡率。第二节 简略寿命表的编制一、寿命表中的指标含义及其计算nPx(平均人口数):表示x岁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nDx(实际死亡人数):表示x岁年龄组的实际死亡人数。nmx(年龄组死亡率):表示x岁年龄组人口的平均死亡率。nqx(死亡概率):表示x岁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死亡的概率。该指标是编制寿命表的关键指标。lx(尚存人数):表示同时出生的一代人中在刚满x岁时仍存活的人数。ndx(寿命表死亡人数):表示x岁尚存者,今后n年内死亡的人数。例如:5d10是指10岁尚存,今后5年内死亡的人数。nLx(生存人年数):表示x岁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生存的人年数。Tx(称生存总人年数):表示刚满x岁的人,今后尚能生存的总人年数, 即x岁以上各年龄组生存人年数(nLx)的总和。第三节 寿命表的分析和应用常用的统计方法。一、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寿命表指标不象普通死亡率那样受到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因此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寿命表指标,特别是平均预期寿命已成为国内外评价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群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二、研究死因对居民生命的影响常用的统计方法。三、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寿命表指标不象普通死亡率那样受到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因此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寿命表指标,特别是平均预期寿命已成为国内外评价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群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四、研究死因对居民生命的影响 研究某种死因或某些死因对居民生命的影响,除了计算死因别死亡率、年龄组死因别死亡率及标准化死因别死亡率等指标,还可编制去死因寿命表,用去某死因后的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分析某种或某类死因对居民生命的影响程度。五、研究人口再生产情况人口净再生育率是多少,生育一代人大约要多少年等六、研究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我们可以参照寿命表的编制原理和方法,编制疾病表,用以说明疾病的发展过程及预后。如观察一批经手术治疗的肿瘤病人,看三年或五年后尚存活多少人,平均存活率是多少等等。在慢性病临床观察中,只要有随访观察每个病人的结局(治愈/未愈,或存活/死亡),开始治疗和停止治疗的时间,就可用寿命表的方法计算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