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法(共3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幼儿园语言教学法 重点问题第一章:1、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特征。2、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第二章:1、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2、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及指导要点。3、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第三章:1、了解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2、了解与掌握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 3、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组织与指导要点。第四章:1、了解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特点、类型。2、掌握看图讲述的选材、组织与指导重点。第五章:1、怎样选择阅读教材。2、掌握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和技能。第六章:1、了解语言游戏的分类2、掌握语言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第七章:1、掌握日常生活中语言教育的基本策略。2、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专题活动。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重点问题 1、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特征。2、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一、幼儿语言教育的特征幼儿语言教育幼儿语言教育是家庭、幼儿园等对幼儿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有一定扔目的性、计划性,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为实现教育的总目标服务。(一)幼儿语言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的·幼儿语言是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过程中通过与人交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的语言交流中获得和发展的,其语言学习是在与人进行语言交往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湘潭长大的孩子会说湘潭话就是这个道理。(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特殊的语言教育过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等特点,是特殊的语言教育过程。(三)幼儿语言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主动地获得语言经验,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幼儿是在认知活动、交往活动和语言规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语言的,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断积累着丰富的语词和听说经验,幼儿获得的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敏感性就越强,其语言也会得到迅速发展。·教育者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幼儿具体语言知识或技能的掌握上,而是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育教学的资源,鼓励、引导、支持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把教育内容有机地蕴含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一)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观点如何看待幼儿的语言发展1、幼儿需要学会本民族(或本地流行)语言才能与们进行交际。2、每个正常幼儿都具有语言发展的潜能。只有在适当的语言环境和教育条件下,这种潜能都能逐渐地转化为现实的语言能力。3、幼儿语言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性别不同、家庭和社会的语言环境不同、所接受的语言教育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就不一样。4、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影响相互作用有结果。(二)幼儿语言教育实践的观点怎样看待幼儿语言教育1、关注每个幼儿的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不论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还是表达的方式,以及语言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每个幼儿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在语言教育中照顾个别差异,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以及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使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点在于促进幼儿语言素质的养成 幼儿语言素质包括:体验交流的乐趣、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良好的语言习惯、对语言文学的喜爱之情和对文字符号以及对阅读书写活动的兴趣、学会说普通话、良好语言表达能力。3、幼儿语言教育应该树立完整语言的观念、整合教育的观念和活动教育的观念·语言是整体的,又是个体的。·只有完整学习的语言才是真正意义的语言,它包括了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完整语言的获得需要自然、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应用的机会和能力。第二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与途径重点问题1、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2、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及指导要点。3、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要求。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二、幼儿园各年龄班语言教育目标 小 班1、倾听部分(1)乐意听听老师和同伴讲话。(2)能听懂普通话。(3)听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扔说话。2、表述部分(1)愿意学说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同伴及成人交谈。(2)知道在集体面前要大声发言,在个别交谈时音量要适当。(3)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1)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2)能独立地念儿歌,讲述简短的句子。(3)能仿编较简单的儿歌、散文和故事等。4、早期阅读部分(1)知道可以用一段话来讲述一幅图的含义。(2)知道每个字发音不同,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3)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的内容,并尝试自己阅读图书。(4)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会按顺序翻阅图书,看出图书画面内容的主要变化。中班1、倾听部分(1)能有礼貌地、集中注意地倾听他人说话。(2)能区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3)能理解多重指令。2、表述部分(1)积极学说普通话,发音清楚,积极有礼貌地参与交谈。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谈话。(2)说话声音的音量和语速适当。(3)能用完整句子较连贯地讲述个人经历以及图片内容。(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情感和需要等。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1)初步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其构成因素。(2)在理解作品经验的基础上,会初步理解和归纳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3)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散文和讲述故事等。(4)能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想像和创造,编构作品内容,仿编诗歌和散文等。4、早期阅读部分(1)知道口头语言和文字的对应转换关系。(2)能集中注意倾听成人讲述图片中画面的文字说明,理解书面语言。(3)能独立阅读图书,理解画面内容。(4)对画面的文字感兴趣,主动学认常见的汉字。大班1、倾听部分(1)无论在集体场合或个别交谈均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的京族。(2)能辨别普通话声调、语调和语气的不同变化。(3)能理解并执行复杂的多重指令。2、表述部分(1)坚持说普通话,发音准确、清楚,能主动、热情、有礼貌地用正确的交流方式与人交谈。(2)在不同的场合,会用恰当的音量、语速说话。(3)能连贯地讲述事件以及对图片和物品的认识。(4)能主动、大胆地使用适当的词、句、语段来表达,乐于参加讨论和辩论,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1)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构成因素。(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作品中的特殊表现手法,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络。(3)有表情地表演故事、童话、诗歌和散文。能独立创编或与同伴共同创编故事、诗歌和散文的完整内容或部分内容。4、早期阅读部分(1)理解画面内容,会对画面的内容用恰当的扩句和缩句来合理表述。(2)会保护和修补图书;会用绘画自制图书(可以让幼儿绘制画面,幼儿口述画面内容,教师或成人代笔记录画面的文字说明)。(3)对学习与阅读文字感兴趣,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4)初步认识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风格,会正确笔顺书写自己的姓名以及常见的、简单的独体字。三、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要求与指导要点(一)内容与要求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符号的兴趣。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收发室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二)指导要点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健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屜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要求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文学作品学习活动、讲述活动、阅读活动、和语言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五个类型。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谈话活动学习倾听、并用适当的方式与他人交谈。讲述活动学习在集体面前较清楚地叙述个人的看法。文学活动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游戏学习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早期阅读给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机会。1、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1)教育活动应在新旧经验间建立联系的原则。(2)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原则。(3)教育活动中以语言操作为主,各种活动有机参透的整合性原则。(4)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2、语言活动设计的一般步骤(1)幼儿情况分析(亦可是设计思路)体现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可达到的目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求:必须是客观分析,避免不负不胜任的主观臆断;知道本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整体水平和兴趣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要分析所选内容对于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和作用。(2)确定活动目标·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并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活动目标的内容与要求在方向上要和终期目标、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的内容一般包括认知、情感与态度、能力与技能三个方面。具体到单个活动不一定面面俱到,可突出重点。(3)选择活动内容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主要依据。活动内容不等同于教材,教材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类语言文字材料,而活动内容既包括有形的教材,又包括无形的各种人,它既包括知识内容,又包括情感和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活动内容应该做到:·根据目标来选择。·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选择。·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幼儿的新旧经验间建立联系。(4)策划活动流程活动流程是指教师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和幼儿进行语言学习的时间流程,实际上就是教育内容、教师的指导活动和幼儿的学习活动如何展开的过程。·策划活动流程时应综合体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还要体现语言教育活动各类结构的特点。·策划活动流程时应考虑到在活动展开时不同活动方式的采纳。所谓活动方式是指活动环境和条件、活动方法、活动组织形式三者有机结合和综合体现。(5)拟定活动方案一份完整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活动名称写清楚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类型,适合于何种年龄段,具体内容是什么幼儿情况分析简略概括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教材特点以及本次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写清楚通过本次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要求活动准备写清楚本次活动需要为幼儿做好的准备,包括:知识准备、语言准备和准备三个方面活动过程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完整的过程在书写形式上应表明:1)活动的起点和终点;2)清晰的活动过程步骤,以及与这些步骤相关的内容和组织形式;3)需要重点提出的问题。活动延伸设计出本次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扩展和延伸的具体方式和要求,如:其他领域中的渗透、活动区活动、户外游戏活动、家园配合等活动评价设计好评价的标准和范围,增加语言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便具体的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教育是可以预见其结果的一种实践活动,但也是一种具有随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千万不能成为具体实践的桎梏,而应成为教师产生再创造的温床和土壤,那种将教师如何提问,幼儿如何回答的详细内容全都设计出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见后面的活动设计城里来了大恐龙。第三章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重点问题1、了解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2、了解与掌握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3、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组织与指导要点。一、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1、感知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幼儿故事。幼儿故事包括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小说和寓言。2、学习和欣赏语言优美的幼儿诗歌和散文。幼儿诗歌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类型,幼儿诗歌和幼儿散文一般想像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丰富优美语言和神奇的想像,是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在讲故事之前,为了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创设一个可发挥幼儿文学想像,能让幼儿获得更直观体验的情境,让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更加生动。1、语言描述情境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前为幼儿描绘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无穷的遐想,并对教师要讲述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故事梨子小提琴是这样为幼儿描绘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狐狸、狮子、小鸡、小兔、小松鼠等等。狐狸很坏,他喜欢欺负小鸡;狮子很凶,他喜欢追小兔。但是,有一天,当他们听了一种好听的音乐以后,就再也不欺负别人了。你想知道是什么音乐那么神奇吗?是谁带来了那么好听的音乐呢?”2、设问引出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提问,与幼儿一起讨论一些与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以此来引出情境。如: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你觉得恐龙是怎样的动物呢?假如有一天,它来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侈觉得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在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继续说:“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可能发生的事,说得很好,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听听故事就知道了。”3、艺术渲染情境即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安静、和谐、优美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如:故事梨子小提琴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小提琴的大图片,同时播放优美的小提琴乐曲,让幼儿安静地观察和欣赏。还可以结合提问引导幼儿欣赏:“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听了音乐,你想做什么?”幼儿欣赏着美妙的音乐,同时大胆的想像,积极的思索,有助于初步体会“音乐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这一故事主题。(二)理解文学作品,体验作品情感1、呈现文学作品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教师讲述作品、借助录音、情境表演、幻灯、多媒体动画展现作品内容。不管运用何种方式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教师应注意给幼儿营造欣赏作品时以和谐、宽松的氛围和逼真、生动的意境,应尽可能的让幼儿在欣赏作品有时候能多通道地相互作用,即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结合;作品欣赏与音乐结合;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意境。2、理解、体验文学作品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主要意思。可通过提问法和讨论法,结合图片、幻灯、录像等手段,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的美以及情感,感知作品的主要特色。同时还应让幼儿通过多种活动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愉快的直接体验。可围绕作品内容设计和组织几个相关的活动。如:可以组织观察走访,观看图片和动画片,情境表演等活动,引导幼儿理解与作品内容有关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可以通过绘画、折纸、音乐、舞蹈等活动,引导幼儿体会作品的情感和美。(三)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述在幼儿对文学作品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能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像。在立足于原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续编和改编故事。如:猴吃西瓜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我用瓜皮做什么”,让幼儿创造性想像并能用语言完整讲述。三、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组织与指导要点(一)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1、题材广泛,主题明确如传统作品白雪公主、反映幼儿生活和反映幼儿能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重要电话等作品。有些故事虽然不能让幼儿得到明确的思想教育,但却能给幼儿带来快乐,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获得健康、积极的心态,同时能让幼儿展开想像的翅膀去飞翔,如高老鼠和矮老鼠等。2、结构简单,情节有趣由于幼儿对事物相互关系的理解往往比较简单,难以理解深层的关系,因此,一个幼儿故事应主要讲一件事情,涉及的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如城里来了大恐龙。幼儿喜爱的故事还应有生动有趣、能吸引他们的情节。如故事慢吞吞的小熊。3、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易懂故事中活灵活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常常能深深的吸引幼儿,有时他们甚至幻想自己就是故事中的那个角色。因此,教师应选择那些有着生动人物蝗故事,让幼儿去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幼儿故事应使用幼儿能理解的浅显易懂的语言,并且尽多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有趣的对话语言。多用简单句、主动句和短句,少用复杂句、被动句、长句、尽量避免倒叙、插叙等手法的出现。4、适合各年龄班的特点小班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作为故事活动的主角,篇幅短、人物和情节简单,以对话语言为主。中大班可以选择一些不太熟悉但能理解并且感兴趣的内容,如城里来了大恐龙。也可以选择一些结局未定的故事,让幼儿续编故事。(二)幼儿故事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点1、教师讲述故事的要求·能吸引幼儿注意。·说话清楚、字音正确、语速适中、声调自然、生动。·能运用不同的语调去表达内容。·能配上适当的表情、动作。·和幼儿有目光接触。·能留意幼儿的反应并作适当的回应。2、理解故事时提问和讨论的运用(1)采用灵活的提问方式:回忆故事内容的提问。理解故事内容的提问,引导幼儿分析故事的一些内容。体验故事情感的提问,引导幼儿体验角色的情感。欣赏文学语言的提问,引导幼儿找出故事中好听的词句和语言。不管哪种提问都应注意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如:“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2)适当运用讨论法有些故事中比较深刻的道理,重点的或难懂的内容,都可以让幼儿通过热烈的讨论找到答案。如城里来了大恐龙活动三中讨论法的运用。3、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对作品的理解在幼儿初步理解了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绘画、手工、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去表现故事中的情节,从而加深幼儿对故事中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的理解。4、给幼儿提供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述的机会在故事活动中,幼儿是不是有机会“说”?教师能否激发幼儿“想 说”的欲望?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应重点思考的问题。(1)故事复述:让幼儿将自己最好听的声音表现出来,并且相互欣赏。鼓励幼儿在原故事基础上进行想像和创造。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复述的积极性,并能让全体幼儿都能参与故事复述。(2)改编或续编故事续编是让幼儿通过想像和联想,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继续编出新的情节,如猫医生过河。改编是将故事的一些情节做适当的改变,让幼儿编出新的情节,如故事白雪公主,教师可提问“如果你是白雪公主,你会怎样对付坏王后?”指导幼儿改编和续编故事应注意·改编和续编常常与创造性的故事表演结合在一起。·改编和续编中应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语言要求。教师应该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要讲清楚有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要求一段话,而不是一句话。附:故事活动案例分析 故事活动城里来了大恐龙(大班)设计思路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是大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们经常围绕恐龙这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如:恐龙的特征、恐龙和种类以及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等等,因此,教师选择了城里来了大恐龙这一有关大恐龙的教材。这篇童话童趣盎然、想像丰富,作品中的恐龙形象善良、可爱,能让孩子能做到 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生存的情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培养幼儿大胆想像、积极讲述以及敢于创造的能力。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萌发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2、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大胆想像。3、能在集体面前积极说话,形成大胆讲述的能力。活动准备 1、表现恐龙堵塞交通情景的故事挂图。2、幼儿、教师共同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实物等。3、彩笔、画纸若干。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故事教学 1、出示画有“恐龙交通堵塞”的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讨论: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鼓励幼儿能大胆想像、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看法。2、教师讲述故事至“城里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再次引导幼儿讨论:城里来了大恐龙,交通堵塞了、铁路被压坏了、房顶也被掀翻了。请你们一起来想办法,帮帮这卒城里的人、帮帮这条大恐龙吧!3、教师讲故事至结尾处,请幼儿讨论故事里孩子想出的办法好不好?故事里的大恐龙与你们印象中的大恐龙有什么不同?你喜欢故事中的恐龙吗?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4、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扮演龙,边听故事边进行表演。5、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如果有一天,城市里建立了一座新的立交桥,不再需要恐龙立交桥了,你觉得大恐龙又会到哪里去?还能给城里做些什么呢?”要求幼儿一段完整的故事,而不是说一两句话。鼓励幼儿与周围的伙伴商量,互相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活动(二) 恐龙展览1、老师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实物等,一起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恐龙展览”。2、幼儿自由结伴参观。引导幼儿大方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恐龙的知识。3、开展“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活动。请幼儿的家长都来参观恐龙展览,请幼儿担任解说员,向家长介绍恐龙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地解说,声音响亮。 活动(三) 我和恐龙做朋友1、老师通过谈话导入活动主题: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消失?2、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分组自由讨论:如果恐龙再次回到我们身边,你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各组幼儿推选代表进行讨论:请你们都说一说,你们都想出了哪些办法来帮助和保护恐龙?3、幼儿集体作画:我和恐龙是朋友。4、拓展故事中的含义,告诉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评析恐龙是大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动物,恐龙的世界对幼儿来说是新鲜的、有趣的,因此,教师选择的这一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幼儿。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改变了以往故事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情节发展的讨论中,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并能尊重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性想像。在其后的系列活动中,教师通过布置展览和谈话、讨论以及绘画等的形式,让幼儿充分的交流和体验,进一步感知恐龙的特点,使恐龙这一故事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也让幼儿明白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中的动物。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十分注重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语言习惯和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附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大恐龙来到城里,它觉得这个地方比它去过的任何地方都热闹。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马路上,可是它的身体太大了,交通给堵塞了,汽车排起了长队,响起了喇叭。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铁路上,大恐龙的身体太重了,铁路被踩得吱吱响,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胡同里的小路上,它闻到了别人家厨房飘出的阵阵的香味,它忍不住把头伸进窗户,可是大恐龙的脖子太长,把人家的屋顶都掀翻了,大恐龙的心里真难过。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 这时,一个聪明的孩子说:“大恐龙走了许多路,一定是饿了。”他带着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撒青草,大恐龙沿着这条路边吃边走,大恐龙吃饱了就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汽车刹住了,从大恐龙的身上、身下开过,大恐龙变成了立交桥。它觉得身上痒痒的,睁开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大恐龙觉得自己应该为城里人多做点事,因为它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啊。一辆辆大卡车、面包车、小汽车从大恐龙的身上开过去,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从大恐龙身上骑过去,一群群的大人、小孩从大恐龙的身上走过城市的马路变得畅通了,大家都说,大恐龙立交桥真好。 (王铨美)梨子小提琴 小松鼠捡到了一个大梨子。它把梨子切开来做成了一把小提琴。 琴声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好听的音乐,森林里从来没有过。 狐狸听到了琴声,对小鸡说:“我不捉你了,我要去听音乐。” 狮子听到了琴声,对小兔说:“我不追你了,我要去听音乐。” 动物们都来到松树下,听小松鼠拉琴。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一粒东西。咦?!这是什么呀? 小松鼠说:“这是小提琴上掉下来的一个音符。” 第二天,地上长出了一棵小绿芽,它多像一个小音符呀! 小绿芽很快长成了大树。树上结了许许多多梨子。这些梨子呀,都被做成了小提琴。森林里到处可以听到音乐,到处都有快乐. (冰 波)第四章 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指导重点问题1、了解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特点、类型。2、掌握看图讲述的选材、组织与指导重点。 一、讲述活动的特点1、讲述须借助一定的材料进行。讲述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划定讲述的中心内容或范围,让幼儿借助这个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讲述,使讲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2、讲述时的语言情境较为正式。所谓正式的语境,就是要求幼儿根据一定的讲述物和情境,在头脑中经过比较完善的构思,有头有尾地说出一段完整的话来。例如生活经验讲述我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通过出示“小妹妹拍照”的玩具,激发幼儿讲述出:小妹妹手里拿着照相机坐在小轿车上,我一拨开关,小轿车就“嘟嘟嘟”地叫着往前跑起来,不一会儿,小妹妹就对着我举起照相机,只见灯光一亮,“咔嚓”一声,一张照片就拍好了。我最喜欢这个玩具了。通过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帮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里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3、讲述中使用的是独白式语言幼儿凭借提供的材料和相关的语境,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构思,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所见所闻加工、整理,然后选用恰当的语句连贯而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即以独白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二、讲述活动的类型幼儿园讲述活动按提供的材料和相关的语境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图讲述;2、 境讲述;3、 活经验讲述;4、创造性讲述;三、讲述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点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以教具引入情境。·以表演描述情境。即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情境,引起讲述兴趣。例如,情景讲述十个好朋友的活动开始就可以让幼儿带着“小红的十个好朋友是谁”的问题观看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小红(幼儿扮演)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及妈妈(教师担任)回家后,惊讶地提问和小红巧妙地回答的全过程中激发情境讲述的兴趣。·以设问引出情境。即在讲述活动前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多角度去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开门见山引入情境。例如,创造性讲述进行小兔子为什么来晚了的续编故事式的创造性讲述,教师可以直接要求: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编故事,教师编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分让你们来编引起幼儿续编故事的兴趣。2、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看图讲述侧重对图片的观察促进幼儿了解图片所描绘的地点、角色,以及角色的心理活动等。生活经验讲述除了借助于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和情境外,还需要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依据不同的材料和情境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同一个讲述内容,采用图片与采用表演就有差别。· 依据具体活动要求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由于每一次讲述活动的目标不一样,因此在感知理解对象时也不一样。3、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的方式很多,一般有幼儿集体讲述,分小组结伴讲述,个别之间互相讲述等。组织指导时教师的具体做法是:· 在幼儿自由讲述前,交待清楚讲述的要求。提醒幼儿要围绕感知理解的对象进行讲述,能抓住事件或物体的主要特征讲述,不“跑题”。· 在幼儿自由讲述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发现幼儿讲述中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时的纠正和评价。· 在幼儿自由讲述时,教师不要过多指点幼儿,以免干扰他们的思维。适当地以简单提问引发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是必要的。4、引入新的讲述经验。新的讲述经验是指讲述的思路和讲述的方式。· 以示范的方式引入。例如,大班看图讲述大象救小兔,第一幅突出了可以引导幼儿从小兔子来到树林里玩耍讲出故事的开头外,也可以启发幼儿从大象或老虎讲起,让每个幼儿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按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述。· 以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引入。例如,大班生活经验讲述夸夸我的好妈妈,老师说:“刚才××小朋友讲得真好,他在讲述自己的好妈妈时,先讲了妈妈长得什么模样,然后讲了妈妈在哪里工作,接下来说了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和最自己的关心爱护,最后又说了自己为什么喜欢妈妈”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理清讲述顺序,也引进了新的讲述经验。5、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在幼儿获得新经验的基础上,还应有进一步培养幼儿思维的创造性,给幼儿提供实际运用新经验的机会,以利于幼儿讲述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指导教师的具体做法是:1、以更换角色的方式迁移。例如学习讲述了夸夸我的好妈妈后,可以再迁移讲述夸夸我的好爸爸、夸夸我的好老师等主题。2、以添加角色或更换场景的方式迁移。3、以补充情节的方式迁移。总之,上述几个步骤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前一个步骤都为后一个步骤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组织讲述活动时,应多让幼儿操练、实践,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积累创新,在愉快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四、看图讲述对选择图片的要求1、内容上的要求教师在选择图片时一定要考虑其内容是否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某方面(如情感、能力、知识、健康等)的教育,且主题健康,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小班这是你丢的吗、中班窗外的垃圾和大班明亮的玻璃窗等都是内容好的教材。2、 艺术上的要求图片的表现形式要具有艺术性,能激发幼儿看图的兴趣,有一定的感染力。图片中的角色(人物,动物)形象鲜明,特征明显突出,背景不宜复杂,结构布局匀称,情节一目了然,色彩鲜艳而且协调,篇幅不大。3、年龄上的要求小班:主题明确,线索单一,角色不宜太多。画面大,画面中角色的动作、神态、表情明显,背景简单,色彩鲜艳,主要突出角色特征。图片的篇幅少,一般为1-2幅图。中班:主题明确,线索较复杂,前后图之间有一定联系,角色较小班略为增多,形象突出,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能从图片中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中班可选用多幅图,但不宜超过4幅,前后图之间有一定联系。大班:主题鲜明、生动,图与图之间有一定的衔接,画面内容能为幼儿提供想像的空间,角色的心理活动能从画面中反映出来,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激发幼儿联想画面以外的线索,使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讲出画面上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大班可用多幅图,但不宜超过6幅。也可使用立体(活动)教具讲述,还可让大班幼儿进行排图讲述。五、看图讲述活动的指导方法(一)以不同的方式,引出图片,激发观图兴趣1、以实物教具引出。例如讲述小红伞,教师出示实物一把小红伞,引导幼儿说出伞有什么用处,并想像讲述伞像什么?它可以干什么?然后再观察图片中小白兔用小红伞做了些什么事。2、以情境表演引出。3、直接出示图片。出示图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次出示,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地点、角色、在做什么,等整体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逐幅仔细观察。逐幅出示,按图片的顺序,依次出示,逐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理解每幅图的意思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非顺序出示,让幼儿先观察一组打乱了顺序的图片,再让幼儿动手按自己的意愿排列图序,并说明排序的理由(因排列的顺序不一样,讲述的内容也不一样。)(二)启发提问教师设计几个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感知图片,寻求答案,进行独立构思,用连贯的语言完整表述出来。常问的问题是:“图中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还可问:“它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怎样?”(三)以不同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讲述幼儿在教师的启发提问下,凭借对图片的感知理解,既可以进行集体讲述,也可以分组结伴讲述,还可以个别幼儿在集体中大胆讲述,这几种方式交替进行。(四)指导幼儿开展丰富的想像,完整讲述图片内容教师将幼儿自由讲述的情况作小结后,又提出新的问题,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找出新的问题进行讲述思路是怎样的?有哪些不同?新的问题一般按主要情节提问,问角色的对话、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或结果怎样等等。(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讲述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当幼儿在运用新的经验对图片的大意进行讲述后,教师还应拓展幼儿的思维,如更换图片中的角色,或改变场景,增添情节等,让他们展开联想,进行创造性讲述,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深印象,积累经验,获得快乐。总之,看图讲述活动的指导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递进,不断给幼儿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提高,并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帮助幼儿扩展语言经验,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健康成长。六、看图讲述活动案例分析看图讲述:愚蠢的熊妈妈(大班)活动目标:1、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2、理解故事情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改编不同的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活动准备:图片三幅,可移动的磁性教具,幼儿用图画愚蠢的熊妈妈活动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单个的熊妈妈、小熊、马蜂磁性教具,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等看完图片后你们就知道了。”(二)感知理解讲述对象1、教师不按顺序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