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共36页).doc

    • 资源ID:13321129       资源大小:101.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共3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 )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2. 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3. 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五、论述题(15分)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治理(本科)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B 2.A 3. ACD 4.BCD 5. AC 6. ABC 7. BD 8. D. 9. BCD 10.BCD 11. ABCD 12. ACD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2.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殊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4.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投向海内或国外某项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三、判断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理由: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功能聚集,而不是非功能聚集。2.× 理由: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3.× 理由:前向关联效应是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部门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则如题中所述。(判断正确2分,理由分析正确3分)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2)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3)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4)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动力;(5)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各要点2分)2.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1) 要求靠近市场;(2) 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3) 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4) 优良的基础设施;(5) 具有完备的辅助工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6) 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7) 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气氛;(8) 聚集性;(9) 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活质量。(全部答对给10分,少一个扣1分)3.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1) 地区形象塑造是建立地区意识的需要。(4分)(2) 地区形象塑造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3分)(3) 地区形象塑造是扩大地区知名度的需要。(3分)五、论述题(15分)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的评价: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3分)(1)该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3分)(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是在执行中常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殊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等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3分)(3)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乏规范。(3分)(4)“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标。布局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其次,生产力和人口的城乡布局只是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和人口的整体空间布局就合理了。(3分)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1-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A中心地理论      B农业区位论    C工业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A B C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 A B 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区域资源条件的改善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A B  )。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B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C 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区域经济学(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2.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3.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区域产业结构: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论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中国的人口、资源基本观念; (2)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A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B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C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D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资源价格体系、资源政策体系、资源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区域经济学作业二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布局指向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2.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3.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指出了两个地区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是绝对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4.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5.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也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6.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7.劳务合作的形式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加工贸易合作等。(×)8.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9.水平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 )10.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D )不属于新产业区。 A.新工业区B.现代农业区C.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D.经济特区2. ( C )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A.要素禀赋 B.要素强度 C.要素密集度D.要素消耗量3.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 B )。 A.创新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人力资本学说D.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4.(D )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查德库珀 D.熊彼特5.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 A )。A城市化水平B城市化速度C城市成长力 D .城市规模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ACD)。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2.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包括(AB D)。A.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 B.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C.企业规模是否最大D.社会效益是否最大3.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BCD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4.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AC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5.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 ABCD )。 A.科技研发合作 B.技术贸易C.技术转让 D.技术援助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区位因素: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2、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3、要素密集度: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4、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的内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化水平,为国内大规模生产作准备。(2)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这时该产业的技术已经完全标准化,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下降,产业开始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3)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2. 简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目标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市场调控机制。3. 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包括: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科学技术合作。(1)工业贸易合作包括:生产合作、加工贸易合作。(2)资金合作包括:直接投资合作(独资、合资),投资合作(信贷、证券)。 (3)劳务合作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业务、旅游业。(4)学技术合作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4. 简述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五、论述题(共16分)试述我国新一轮的地区市场格局和贸易冲突的原因及中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优化地区贸易格局的基本思路原因有:1、 地区贸易部格局2、 地区贸易冲突及生成机制。基本思路为:1、 完善行政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 制定“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学”及“区际关系法”,严格限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及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同时加强司法、严格执行,使地区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时有法可依,不至于出格。3、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养全国统一市场。4、 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区域经济学作业三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1.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城市作为区域商业中心和加工中心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2.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3.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4.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 )5.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一次能源。(× )6.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 C)在城镇体系的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A. 行政原则 B. 交通原则C.市场原则 D.中心原则2.在一些地区的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与第二位城市不相上下,这样的城镇体系被称为(C)城镇体系。A.层级型B.顺序-规模分布型 C. 双中心型D.网络型 3.不属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D)。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C.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4.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 D)。A.能源消费量与GDP的比值B.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C.能源生产量与GDP的比值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5.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这样的区域被称为(B )。A.经济特区B.区域经济核心区 C.区域经济外围区D.新产业区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 A C D)。 A.关联性B.特殊性 C.整体性D.层次性 2.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 BC D)。A.层级型 B.顺序-规模分布型 C. 双中心型D.网络型 3.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BC D)。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4.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 ABC D)。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5.研究区域重心的指标包括( ABC D)。 A.地理重心B.人口重心C.工业重心 D.经济重心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2分)1、城镇体系:是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2、区域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3、域经济核心区: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4、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城镇体系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城镇体系的类型:(1)顺序-规模分布型 (2)双中心型 (3)网络型 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关联性、整体性和层次性。2. 简述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特征。 基础设施在投资、生产、运营和消费上都有自己的特征: (1) 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需耗费巨额投资 (2) 基础设施的生产需要能够反映时代技术特点 (3) 基础设施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4) 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必须保证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3. 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1)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2)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3)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4) 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空间格局的特征与趋势。(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带差异仍然比较明显。(2)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十年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区域。(3)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宜一味追求线路长度和路网密度,而应该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体系建设相结合,强化经济增长极的枢纽作用,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网络。5.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1)经济区内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这是划分经济区的一般原则。(2)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即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建立自己合理的产业结构。(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4)经济区的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5)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综合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五、论述题(共16分)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1)该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是在执行中经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别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等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3)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乏规范。(4)“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标。布局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其次,生产力和人口的城乡布局只是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和人口的整体空间布局就合理了。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6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 (×)2.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之一就是该产业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3.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收入。( )4. 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呈现综合与分化两大趋势。 ( )5. 地区形象是指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 (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 A B C )。A综合平衡法      B区域分析法           C定量分析法    D定性分析法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 A  B C. D.   )。A.区域性          B.预见性          C.综合性           D.可操作性3.(  C   ) 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A.进口替代战略    B.出口替代战略   C.工业赶超战略    D.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4. 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B. C. D.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5.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   A B D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 投资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持、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3.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4.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第一,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第五,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2 简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1)       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2)       开发自然资源。通过开发自然资源,达到发挥地区优势的目的,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3)       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二是生产要素的组织和流通。(4)       调节各种经济活动。地方政府调节经济活动,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并通过职能部门贯彻这些命令,达到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5)       做好扶贫工作。3 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内涵。(1)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反映(2)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形象的扩大和延伸(3)地区形象塑造是区内与区外关系的集中反映(4)地区形象塑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中反映4. 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1)以地区发展战略为基础的原则(2)地域性特点与现代化风格相结合的原则(3)区内外公众最大认同原则(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六、论述题(共18分)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及其特点。(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的特点是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农业、矿业产品的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最大的局限性就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2)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就是利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付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现代工业的一种内向型战略。进口替代战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长期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使本国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下等,它是一种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时所采取的战略。(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是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片面强调出口替代战略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对国际市场的强烈依赖,等等。(4)工业赶超战略。出口替代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战略的局限性,在于单纯追求工业增长,忽视农业基础,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较慢,但也建立起来了完整的工业结构,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出口替代战略是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的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都采取这种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发展战略。1.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2.构成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3.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4.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有(国家内部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5. 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以下效应(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就业乘数效应)6. 比较优势的概念是从(比较成本)演化而来。7. 法国著名经济家布德维尔在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及吸收地理学的区域思想后将区域方法分为(均质区域、极化区域、计划区域)8. 地域分工理论的主体是(比较优势原理) 9.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鼓励大力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平衡没有制约作用、可持续发展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10. 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提出的。1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有既定的顺序、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不管哪种都是单向的、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不管哪种都不是经济资源与人文环境的流动和传播)12. 辐射概念与区域经济相联系时,可将辐射分为点辐射和(线辐射与面辐射) 13. 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都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综合平衡,另一个是(内外兼顾)14. 在一个开放的区域系统中,需要可分为(政府需求和货币变动、区域内的商品需求和区域外的商品需求净值)15. 根据辐射的特点,借用移民理论的概念对辐射理论进行分类,可以分成(跳跃式辐射、摊饼式辐射)16. 落后国家与地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有三,一是政治上的稳定上,二是抓住机遇,三是(重视科学文化发展 17. 在国家全局的发展过程中,低梯度地区可能从中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扩展效应”与(回程效应)在该地区的作用力的对比。 18. 根据胡佛的总结,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外部需求、地区性投入)因素。 19. 亚太经合组织是(灵活开放的磋商机构) 20. 经济区只归纳为两类,是(综合经济区、类型经济区)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学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以及增长极理论都有要个共性,都强调(区域经济增长是非均衡的)22. 地域分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比较优势理论)23. 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与生产布局学脱胎出来的,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科学)24. 区域经济政策有两个基本目标一个是经济增长目标另一个是(均衡目标)25.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区域开发政策促进了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使落后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26.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有(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指标、应考虑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条件、既要考虑产出又要考虑投入、目的性和可行性原则)27. 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口质量、国民生活质量)28. 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的改善)29. 地区产业结构静态比较可从以下(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制造业构成技术水平的区域比较)方面进行。 30.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要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31.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哪几种基本导向(技术导向、结构导向、资源导向)32. 在改造二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理论有代表性的是(动态比较费用论、雁行形态说、产品循环说、相关分析法) 33.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原则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结构性效益、区内产业之间关联度如何、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34. 与地理中的区域相比经济区域具有如下特点(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不能无限划分、经济区域不是固定不变的、经济区域是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35. 在扩展效应作用下,处在较低发展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初级行业及其产品初步加工工业、简单劳动密集型工业、污染严重的工业、军事工业) 36. 科技工业园区的特征有(市场化特征、网络化特征、信息化与国际化特征)37. 科技工业园区的机制有(人才激励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市场选择机制、“政,产,学,研”互动机制)38. 考察城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有(就业量、国民收入)39. 经济特区的类型有(贸易类、工业类、科技型、旅游型) 40. 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经济政策、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41.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获得更多地土地出售出让与出租收益、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42. 以下哪些是APEC存在的问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共3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