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共16页).docx

    • 资源ID:13339821       资源大小:37.4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共16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0.1 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P20.2 自然辩证法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怎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 P20.3 怎样理解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P21.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证的价值和意义1.4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5 如何理解系统自组织的实现条件2.1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2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大现实意义2.3 试论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实践3.1 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书903.2 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3.3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3.4 如何理解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3.5 什么是科学精神,书 98 如何理解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3.6 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4.1 关于科学评价标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最合理,试说明理由4.2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局限是什么?4.3 试评价库恩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4.4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有何特点,其合理之处何在?4.5 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4.6 试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5.1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有哪些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哪些?5.2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征5.3 怎样认识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5.4 试阐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6.1 如何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试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6.2 如何看待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6.3 如何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6.4 怎样认识西方科技批判思潮的成就和不足7.1 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7.2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7.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7.4 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7.5 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绪论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0.1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以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0.2自然辩证法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怎样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的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正是19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两个方面出现的重大进展,为研究和阐述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提供了重要基础,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产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社会关系和规律,形成了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和普遍发展的学硕,创立了自然辩证法。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在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同时也在科学发展的前沿上,在人类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科学家和哲学家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就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为它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0.3怎样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1) 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路线(2) 有助于掌握科学思维体系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 有助于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4) 有助于增强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感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确立1.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其次,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是变化发展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以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机械主义自然观弥补了这一缺陷,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但是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1.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机械唯物主义否定了辩证性,用机械的观点看待问题,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1.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观的形成:(1)系统自然观: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人工自然观 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 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其次,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被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因此,马克思提倡的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摆正人类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1.4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提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简单性和复杂性、线性和非线性统一的思想。整体性相互作用层次性统一性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1.5如何理解系统自组织的实现条件?自然界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具有自组织性。自然界存在和烟花的物质系统都是自组织系统。自然界作为一个自组织的物质系统,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自然界必须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次,自然界必须是远离平衡状态。再次,自然界必须存在涨落。再次,自然界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2.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必要性:自然界再生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减弱,"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这场危机在表面上直接危害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导致自然破坏以及一个个生命物种的灭亡;从长远看,它必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乃至人类文明走向灭亡。 可能性: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大现实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从本体论的高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无论人类有多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有多深邃的理性精神,都无法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并受其制约。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实现统一的物质形式和社会历史形式,归纳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文明演进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自然界成为人们的劳动对象,是人们借以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源泉。重大意义: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人类文明建设体系,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全球化形势下,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交流;为我们确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为我们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2.3试论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实践。必然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又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过渡时期,我么必须摒弃长期以来盛行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以便确保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极少,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众多,发展的要求急迫,因而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巨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尖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彻底摆脱贫困和人口、资源、环境困境的唯一正确选择。实践:(1)20世纪90年代制定并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国开始自觉地、明确地逐步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2011年,中国政府制定并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而食物和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1、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和联系?科学、技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能动的关系。但是,科学和技术各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二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相互联系。(1)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区别研究的目标任务不同研究的方式方法不同研究的成果形态不同研究的价值取向不同二者的生产力形态不同(2)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和技术的相互联系表现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目标的一致性。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改造世界。科学和技术的联系还表现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已经使二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逐渐融为一体了。3.2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燃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基本特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技术所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它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技术作为一种时间活动,既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动态性。技术是一个不断由潜在到现实的实现过程。3.3如何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随着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与人文对立分里的倾向开始滋长。一方面,随着以机械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科学的兴起,自然科学逐渐占据了人类思维的中心,导致了科学主义和唯科学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科学主义对科学精神的无线张扬和对人文精神的排斥而导致的人类文化的危机,导致了与科学主义相队里的人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严重分离和对立,既给两者各自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后果。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科学与人文的合理推动的,历史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者是内在统一的。科学精神能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实现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和教育方式3.4如何理解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1)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紧密关联,并由此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2)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 要防止科学在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2) 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得到广泛提倡的环境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绿色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物。3.5什么是科学精神?如何理解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批判的精神,勇于创造的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理性精神、怀疑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3.6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第一次技术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生产力方面,它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机构;在社会变革方面,首先,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其次,引起了社会阶级机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分立为两发队里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导致工人运动的兴起,最后,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以电力革命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第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后来的帝国主义的诞生。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第四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规律4.1关于科学评价标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最合理,试说明理由。主要观点:归纳主义的累积渐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最合理,不知道理由)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模式4.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局限是什么?基本观点:证伪主义指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局限性: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4.3试评价库恩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库恩的观点:前科学一种范式规定的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旧范式转换成新范式的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科学革命的本质是范式的变革和转换,在范式转换中,不仅科学的范畴、理论体系与方法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哲学背景的变化是其先导并贯穿其中,科学革命也是“世界观的改变”,并且一再强调科学革命在于完成一次格式塔转换,即著名的“鸭兔变换”。库恩的理论揭示了科学革命的实质问题, 但忽视了科学进步的批判和继承的关系; 科学研究纲领模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但对研究纲领的进化和退化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论探讨, 无法解决科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4.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有何特点,其合理之处何在?不知道答案4.5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总体趋势?(1) 前沿科技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2) 发展“低碳技术”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热点(3)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4) 发展高技术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4.6、试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对科学发展的意义?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五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5.1、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有哪些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哪些?创立科学理论的一般过程是:提出科学问题,获取经验事实,提出科学概念,抽象科学定律,提升科学假说,进行逻辑推理和试验检验,形成科学理论。思维形态主要有创新思维。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意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并提出全新方案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思维方法有:(1)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方法观察法、实验法(2) 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方法科学抽象,它是由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这几个环节交错而有机地构成的。逻辑思维方法,最常见的有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方法。5.2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 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在思路的选择、思考的技巧上在常人的思维水平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2) 创造性思维的求异性:求同中之异、求独到之异。(3) 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思维主题善于独立思考,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4) 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是指主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思考问题。(5) 创造性思维的突发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非预期质变方式。5.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科学技术研究,离不开辩证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分析和综合:在科学研究中,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分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入对象内部进行认识和实践,而且是为了在思维中综合认识对象,为在实践中变革对象打下基础;综合也需要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的综合不是深刻的综合。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 归纳和演绎: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从抽象到具体: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要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从感性的现实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提升的过程;第二次,是从科学的思维抽象逐步使抽象的理论上升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性的思维具体的过程,是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再返回科学实践,赋予理论具体内容的过程。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概念与理论的逻辑建构,应该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及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相一致。在特定情况下,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并非完全一致,而是一种有差别的对立统一关系。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是构建科学技术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的规定性或原则。科学技术历史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需要决定把握事物的何种本性,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科学技术历史实践的发展对于感性经验的增加也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5.4、如何理解观察实验中的机遇?机遇在科研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研究者应该能够认识并重视未预料的偶然事件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1)机遇并不罕见,但是重视偶然发现并加以利用,这是一种特殊的才能。(2)基于对于科学发现是非常重要的,真正起作用的是对机遇的解释。机遇只是提供机会的作用,必须由科学家区认出机会,抓住不放,作出发现。(3)机遇只是发现的起点,它是不是有用还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反复的论证和验证。5.5、怎样认识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1)重要意义:科研选题在科研工作中是否具有战略意义,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项科研工作。正确的选题既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又是科研的结果。能否选好课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也反映出他的科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创见的研究课题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有巨大推动作用。往往成为科学发展和取得成就的生长点或路标,甚至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研究方向。(2)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所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或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原则: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科学性原则: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可行性原则: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定科研课题。 5.6试阐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重要作用。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发现从问题开始。科学发现由问题开始是由科学问题和科学发现各自的特点决定的。科学发现是一个提出问题、展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 科学问题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问题不仅推动研究,而且指导科学研究。(3) 科学问题起理论评价的作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实践检验的过程。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一个理论的优劣,这正是体现了实践标准的内核和精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6.1如何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试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科学作为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有着自身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即科学属性,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有价值的,科学的价值存在与科学的内在属性中,也存在与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因此科学价值可以划分为“科学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两个基本方面: (1) 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 (2) 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的社会价值指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科学带来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精神: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开拓创新精神。6.2如何看待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问题。当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 6.3如何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 (1)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的负面作用 科学技术造成一系列负面效应根源很复杂,如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等的制约。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负面作用并不是说它本身是恶的,科技是中性的,关键看人怎么用。要把科学技术本身与科学技术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分开来,群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用正确的伦理道德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与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密切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在正确的伦理道德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3) 加强科技伦理的道德约束和科学家的责任 科技伦理是对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和社会之间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由于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活动的主题,科技工作这的社会责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去向和道德规范,因此,全社会必须关注科技伦理和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问题。6.4怎么样认识西方科技批判思潮的成就和不足?国外关于科学与价值关系的讨论主要有三种情形:(1) 科学价值中立说 该观点认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认为科学真理不会选择价值,不赞许、也不排斥价值。核心观点是:科学史追求纯粹真理的事业,是客观的。 在思想界,科学价值中性观点层一度占主导地位。但是,科学价值中性的观点,回避了作为认知系统的科学和社会系统的内部关联,随着大科学的出现,科学中性论是不实际和不明智的。(2) 科学负荷价值学说 这一观点主要讨论了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人类价值、科学中的价值等问题。目前关于科学社会价值方面的讨论,已明显的从单纯关注以功利价值为核心的物质价值的烟酒,转向以道德因素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价值的研究,科学家的道德责任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问题。 (3)科学价值张力说 把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划分为两类:扩张主义和限制主义。 综上所述,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是复杂的,强调科学的社会价值功能是十分必要的。科学知识的范畴规定超越了人鱼自然界关系将死的、机械的抽象认识论,中立的科学知识或中性真理是不可能的。第七章 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7.1如何理解技术本质与技术的功能?技术的本质:主要指的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工具、机械设备以及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所构成系统。技术的功能:(1) 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 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和创新劳动工具、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 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2)技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 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 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观念的变化(3) 技术推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7.2试举技术发明中的实例说明技术原理构思的基本方法?技术原理就是一切技术系统都必须具备的工作原理,它是客观规律在技术系统上的综合应用。技术发明的核心就是构思一种新的技术原理。技术原理构思是利用已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运用技术发明创造方法,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完成的。基本方法有:(1) 联想发明法(2) 实践经验发明法(3) 技术转移法(4) 类比发明法(5) 检表提问法(6) 智力激励法(7) 科学原理推演法(8) 技术综合法(9) 模拟法(10) 回采法7.3为什么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我过得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只能以开自主创新。必须把体改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提高我过得自主创新能力:(1)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锯齿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3)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4)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很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7.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核心。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尤其对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为了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迎接随之而来的挑战,依靠创新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变得更加重要。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创新体系则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主要层面保证了对创新的大力政策支持,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抓好以下关键环节,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坚作用、积极推动科技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1) 必须加大相关政策出台的力度,为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2) 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3) 必须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4) 必须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与创新第八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8.1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由于科学和技术的体制目标不同,他们的行为规范也将有许多差别。(1)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四条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共16页).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