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设计(共5页).doc
-
资源ID:13396688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物联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设计(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物联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设计 摘 要:本文提出构建物联网专业协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分析了多模块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式,讨论了协同创新能力专业人才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关键词:物联网;创新能力;课程设计;比较研究 一、引言 根据三峡大学物联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理论,笔者分析了协同创新人才的特征,认真梳理、筛选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设计有三峡大学特色的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创新能力培养探讨核心课程设计。 二、建设基于学科的平台课程 依据三峡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改革并完善现有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以物联网学科为核心,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探索学科,设计全新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体系。依照不同能力层次,进行分层培训,避免传统课程体系忽视学生能力差异的弊端。 三、重新确定平台核心课程 按照开放、弹性、灵活的原则设计和调整学科平台的核心课程,组织专家和教师重新讨论和确定平台核心课程。在讨论时,课程设计专家充分考虑了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弹性培养方式。比如增设了一些有利于提升创新能力的课程选修模块,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发展方向的课程。值得一提的是,选课放开了年级和专业的限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制订学习计划,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培养自己所需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教师的创新教学和实践能力 挖掘三峡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业和资源的优势,跨专业整合不同学科和不同背景的教师,重点扶持交叉学科和复合专业。教师可以依照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进度计划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撑,并资助符合条件的学生,为学生安排创新型学习内容和研究课题。一名指导教师或科研人员可以指导多名学生。为师生提供相对轻松的交流环境,师生间交流物联网专业的前沿课题和应用会变得便捷许多。 五、打造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师资队伍 鼓励物联网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创新,改变重科研、轻教学或重教学、轻科研的做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成立跨专业、跨学科科研小组,鼓励每个成员大胆提出自己的科研设想,参照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研究计划、实验方案,通过教师指导以及答辩讨论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同时,鼓励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的创新与企业接轨、与社会接轨,培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的创新型工程师。 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培养创新型人才还需要有灵活的创新型教学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物联网专业优秀工程师创新型人才培养管理制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反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三峡大学物联网专业已经招生5年,毕业生在成长、就业、科研方面的成功经验都可以移植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他们的成功模式,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成为创新型物联网人才。 七、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根据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我院建立了相关的奖励机制,设立了学生创新基金、创新项目立项、创新型人才奖学金,出台了奖学金评比和研究生推免加分政策、本科生直读硕士政策、硕士直读博士政策,效果显著。另外,还对创新能力较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基于学分制的学科竞赛体系,努力完善优秀工程师奖励与资助体系。 八、开设学籍绿色通道 为物联网专业优秀创新人才开设学籍绿色通道,在学分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让其自由制订学习计划,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从入学开始到毕业设计环节严格把关。在教学管理中,以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为本,为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管理环境。 (通信作者:蔡政英) 参考文献: 1陈春梅,郭明明.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127-129. 2胡成全,魏晓辉,钟丽鸿,等.物联?W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5(9):12-15. 3张弛,孙富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5-8. 4秦磊华,石柯,甘早斌.基于CDIO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68-172. 5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作者简介:余娇(1997 ),女,江西南昌人,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蔡政英(1975 ),江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