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共4页).doc
-
资源ID:13401277
资源大小:25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三维】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了解物质分类方法及其重要作用。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6、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知识点2 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进行分类2、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1)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2)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知识点3 胶体、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2)分类:2、胶体(1)胶体区别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 之间。这是胶体区别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2)胶体的物理性质:丁达尔效应; 电泳现象; 介稳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注意:区别胶体和溶液方法:丁达尔效应;提纯、精制胶体:渗析。(3)胶体粒子运动的特征: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子热运动的表现,并不是粒子本身固有的性质,也不是胶体粒子的特性。(4)胶体粒子带电荷的规律金属氧化物(如CuO 、Fe2O3 、Ag2O)、金属氢氧化物(如Fe(OH)3 、Al(OH)3)形成的胶体,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金属硫化物(如FeS 、Cu2S)、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硫化物(如As2S3)形成的胶体,胶粒吸附阴离子二带负电荷。(5)使胶体聚沉的方法:加热; 加电解质; 加带异性电荷的胶体。(6)胶体的制备 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胶体,例如将少量的饱和的FeCl3 溶液滴加到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就制得了氢氧化铁胶体。FeCl3 + 3H2O 加热 FeOH3(胶体) + 3HCl 通过物理变化制备胶体,例如将淀粉溶于热水就制得了淀粉胶体。(7)胶体的应用日常生活中制豆腐、豆浆,应用明矾或含铁的化合物制作净水剂,医学上的血液透析、农业上的土壤保肥、工业上的高电气压除尘、江河入海口形成沙洲等均与胶体知识有关。【知识点4 三类分数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 nm1100 nm>100 nm分散系的外观特征均一、透明、澄清较均一、澄清、透明不均一、浑浊、不透明分散质粒子类型小分子或阴、阳离子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粒子子能否透过滤纸能透过能透过不能透过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半透膜能透过不能透过不能透过分散系的稳定性很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分散质与分散剂易分离【知识点5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中虽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3)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裂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