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苏教版(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看拼音,写词语。yùncáng( ) jìngwèi( ) wixié( ) wi jí( ) wàng yáng xng tn( )二、 在下列句子中填写一组合适的反义词。1. 海洋总是( ) 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从不( ) 它的奉献。2. 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 ) 的石油、天然气等,而陆地矿藏由于无节制地开采,正面临着资源的( ) 问题。3. 烧煤发电价格非常( ) ,而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价格就十分( ) 了。三、 按课文内容填空。1. 课文围绕海洋能够为人类提供_、_、_、_以及在海底_ 这几个方面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2. 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_ ,珍惜_ 。只有这样,海洋_ 。课外拓展提优瞧,课外的世界更精彩!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 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 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 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 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 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 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苑、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 在不断翻番。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 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 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坏捕榜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奥如南极的嶙坏,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一 1. 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 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 2. 第一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粮仓”中的哪三类食物?(1) _;(2)_ (3) _。3. 指出画线句子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_4. 结合文章内容,请就保护海洋的重要性简要谈谈你的认识。_参考答案一、蕴藏 敬畏 威胁 危机 望洋兴叹二、1无私 吝啬2丰富 短缺3高昂 低廉三、1矿产资源 食品 电力 淡水 建设城市2 保护海洋 海洋资源 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四、1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2(1) 藻类 (2) 浮游生物 (3) 鱼虾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列数字。作用:通过列数字从数量的角度说明南极磷虾的产量很高,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举例子。通过举南极磷虾的例子,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说明的内容具体清晰,通俗易懂,令人信服。作比较。通过将南极磷虾每年的产量与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作比较,使读者对未来南极磷虾的产量产生具体而鲜明的印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4海洋和我们是一个整体,首先,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另外海洋虽然蕴藏许多资源,但海洋资源的再生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我们无节制地开发海洋资源而不注意保护,那么这些资源总有被用光的一天。所以保护海洋极其重要也十分必要。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专心-专注-专业